重庆,一座意象的Cyberpunk城市

在还不了解人们普遍认为重庆是《Blade Runner》中城市的现实还原之前,我就对重庆充满好奇。最初的印象来自电影《疯狂的石头》,故事发生在重庆这样有错综复杂空间的城市里,分分钟跟着电影上天入地,普通的对话发生在过江索道里,繁华的解放碑,重庆妹子的火辣性格,所有元素都让人对这个川渝之府充满遐想。当时和朋友讲过自己喜欢重庆,就是喜欢这里的“乱” ——所有的事情都在有序无序的发生,走在路上这里不会让你的感官懈怠,听觉味觉视觉永远被刺激着。

直到去年朋友和我讲起喜欢重庆,因为其为公认的cyberpunk在现实中的城市,才又勾起我起对这里的第二次兴趣。不是科幻迷的我对此的认知仅限于来自《Blade Runner》1982年版和《Ghost in the Shell》斯嘉丽约翰逊版。后渐渐读了一些关于cyberpunk以及一些相关元素的的网络文章,也算有些符号化的认识。城市景象若要给人cyber reality的印象,一般都有一些典型元素。
分层空间
对于分层空间,或“分型地貌”的解读:“猛然看去是令人困惑、混乱的、去中心化的分散空间,却有可提取的秩序美感”,“多个层面上移动的物质”和“混乱的交叉线”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是cyberpunk城市的美学核心。


重庆在城市景观上颇具cyberpunk风味,山势和平原交错起伏,长梯和窗台齐高一平,充满无数让人眩晕的细节。





摩天大楼外的巨大招牌
在《Blade Runner》中,摩天大楼外立面的巨型电子屏幕上,日本艺妓的图像不断出现,用夸张的、侵犯式的视觉形式向大众灌输广告信息,推销商品或思想,而巨型屏幕本身就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控制,而我们人类天生就无法抗拒这些巨型的、煽动的画面。”

霓虹灯
拥挤的霓虹灯是信息过剩的体现,是资讯满布环境的最直观印象。霓虹灯在街道中间争夺视觉空间,而人们的感官由于这种视觉入侵也会慢慢进化到麻木和对环境的视而不见。

繁忙的街道
流动的人群是所有大城市的标配。
“在这片区域行走时,你会同时在人群中顺行、横穿与逆行,总会阻挡在别人前往他处的路上。更多的人员和群体必须或者想要移动,那种「稳定性无处不在」的固见被涌动的人流击破了。”

混杂和拥挤造就的未来城市气质
阴冷潮湿的天气,水雾笼罩的城市环境,未来主义和传统景象的交错,风格混杂的建筑风格,拥挤杂乱的街道状态,这一切营造出“有悖常理的美感”。




社会高度分裂 / High tech low life
Cyberpunk作品中的社会典型起源为,复杂的阶级和社会环境的混杂。不同阶级的人群在同一个多层空间生存,却有等级森严不可跨越的阶层分隔。科技高度发展到人类精神受控于物质的反乌托邦世界。
对于这点关于cyberpunk内核的特质我不觉得在重庆能找到。街上每个人都讲着一口重庆话,依旧会有大爷小伙其乐融融的一起街边打牌,夜市老火锅让人觉得亲切,每个路人也都非常友善。重庆人普遍感觉文明有序,且总是笑盈盈的,总体是个让人感觉温暖且有幸福感的地方。所以重庆是一个意像的cyberpunk城市 —— 承载着我们对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城市之所有想象,令人惊叹的展现出未来感城市在现实中应有的物理形态。
Reference
Wong Kin Yuen, On the Edge of Spaces: Blade Runner, Ghost in the Shell , and Hong Kong's Cityscape, available at http://www.depauw.edu/sfs/backissues/80/wong80art.htm#5
Cited websites
1. 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710
2. https://daily.zhihu.com/story/8640136
3. https://www.15yan.com/topic/huan-wen-huan-wen/j2v2VZc8ecb/
4. http://www.theworldofchinese.com/2017/03/cyberpunk-is-alive-and-well-in-china/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131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