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年轻的父母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礼物

一.看动漫~和孩子一同成长感悟
工作已经很久了,还是戒不掉看动画的习惯。《蓝精灵》《蜡笔小新》《聪明的一休》《多啦A梦》······到后来宫崎骏爷爷的每一部:《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
最近重新复习了一遍《龙猫》,再一次被感动到!
因为妈妈生病在乡下静养。暑假期间,小月和小梅姐妹俩跟随爸爸到乡下探望妈妈。
电影里小月一家的互动环节,即是家庭教育中优雅教养的经典示范,非常美好,动人······
1.关于礼貌,爸爸以身作则
姐姐小月11岁,为人处事非常有礼貌。去医院看望妈妈,进门先问候大家好,然后再去妈妈床位。
这种表现和平日里家庭的教育是分不开。
小月和妹妹小梅在公交站等爸爸的时候,因为晚到,爸爸的第一节话就是向孩子们道歉:对不起,我来晚了,让你们久等啦。
要想让孩子有礼貌,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学到。
2.关于感恩,妈妈言传身教
姐妹俩去医院探望妈妈。妈妈看见妹妹的头发是姐姐帮忙打理的。并没有觉得姐姐照顾妹妹的理所应担,而是告诉妹妹要多感谢姐姐的贴心照顾。
家里有多个孩子,大的照顾小的,要让小的学会感恩。
3.关于公平,姐姐建立规则
在医院,妈妈梳理着姐姐小月有点凌乱的发辫,妹妹小梅见到也要妈妈打理。
小月说要排队,妈妈也没有依着妹妹小梅。
家里多个孩子,要建立轮流的秩序感,公平对待每个孩子。
4.关于童真,爸爸相信鼓励
妹妹小梅告诉大家看见了龙猫,但姐姐和爸爸病没看到。小梅委屈的表示没撒谎。
姐姐和爸爸都没有表示出不相信,反而告诉小梅得以看见是因为她很幸运。同时带着两姐妹去到森林,感谢大树照顾小梅。
孩子虽然小,但很多描述,不一定是撒谎,要耐心倾听,信任孩子。
5. 关于安全感,姐姐理解关爱
爸爸上班,姐姐上学,家里没人照看妹妹小梅,便把小梅托付给邻居奶奶家帮忙照看。
因为不适应,小梅一心要找姐姐。
姐姐小月没有责怪妹妹打扰自己学习,而是向老师提出,让妹妹和自己一起上课。
小孩子不和家人在一起就会很不安,即使有人照顾,有吃的、玩的也会很难受,这时候家人给予的理解和接纳,会让她很快觉得安全。
6.关于理解,老师关心照顾
老师知道小月妹妹来学校的情况后, 向同学们大方说明情况,请同学和小月妹妹小梅好好相处。
老师知道同学的难处后,没有找学生家长,也没有隐瞒同学,因为隐瞒,同学们更易好奇和猜测,平和地告诉同学真实的情况,同学也会更加理解、专心学习。
7.关于自尊心,妈妈应该接纳信任
放学时,却下雨了。小月小梅两姐妹没i带伞,在路上的亭子下避雨。
邻居小凯主动将伞借给了姐妹俩。
到家后,小凯妈妈问小凯怎么不带伞,小凯谎称忘记带了。
妈妈责怪小凯粗心,小凯嘴硬也不解释。直到后来小月还伞,妈妈才知道误会了儿子。
遇见孩子做了不符合自己预期的事,家长不要急于责怪和武断。要更多的理解和接纳,相信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8.关于担当,姐姐勇敢行动
妹妹小梅担心妈妈病情恶化,独自一人出门找妈妈。姐姐知道后,非常着急,赶紧到处去找,嘴里说着怪妹妹的话,其实心里特别担心牵挂。
小月继续找小梅,为了找到妹妹,她祈求龙猫,并承诺说以后一定听爸妈的话,为了能找到妹妹愿意许下承诺。
最后,在龙猫公交车的帮助下,小月终于找到了妹妹小梅。
找到后小月没有任何的责怪和发火,姐妹俩一下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时候妹妹也主动说出对不起,让姐姐担心了。
孩子在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出的勇敢,有时候超出大人的想象。这份担当,让路人、奶奶、村里人都理解,并竭力帮助她,这些支持会让她更加有力量。
9.关于爱,就是家人相互温暖
在龙猫的帮助下,俩姐妹到了妈妈的医院,看到爸爸陪着妈妈聊天,妈妈也平安无大碍。
一家人都开心的大笑起来。
10.关于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龙猫
世界上真的有龙猫吗?
小月和小梅姐妹俩看到的龙猫是真的吗?
成人和孩子看到的世界真的不一样吗?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家人相互关爱、信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龙猫!
那只龙猫就是为了家人,付出的勇气和爱!
很多人觉得看动画是好弱智,好幼稚的表现,但我觉得:
一些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乏对人生深刻思考后的谆谆教诲。
所以和孩子一块观看,一同学习感悟成长,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之!
二.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早教

孩子越小,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越重要。
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养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妈妈是超人》中,节目初期安迪和妈妈黄圣依的关系是冷冷的,让人感到揪心的隔阂。原因是妈妈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儿子的关爱和陪伴。
庆幸的是,安迪刚刚6岁,妈妈黄圣依还有一年的时间来修补,来陪伴补偿儿子。所以有了后来的妈妈给儿子做早餐,送给儿子心仪的宠物狗狗···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不在于父母挣钱多少,也不在于父母有多少知识,更不在于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于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你的时候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希望每一个初为人父人母的你都应该明白:我们也并不完美。也许犯错是成长的代价,但是及时修正是父母对孩子的负责。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让父母一方辞掉工作全职在家陪伴孩子。
没有一项研究可以表明,工作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没有全职的父母带出来的优秀和快乐。
孙俪获得第31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
在颁奖现场,孙俪说了这么一段话:在这四五年,我就演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芈月传》,一部是《那年花开月正圆》,其余的时间都在带孩子。
她的微博里,满满都是对两个孩子的陪伴,带孩子采摘,带孩子看动物,带孩子一起旅行,和孩子一起完成手工作品……
孙俪在孩子年幼时,放慢工作节奏,既能潜心于一两部作品,也能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只要你用心,哪怕每天只有一个小时,你也可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都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你选择了做父母,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要为他负责。
趁一切还来得及,好好陪陪你的孩子。
三.宝贵的启蒙期,错过了永不会回来

我的舅舅,自己打理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国际性幼稚园;而铁磁闺蜜更是一名优秀的幼教老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他们的耳濡目睹下,我明白了:宝贵的启蒙期,错过了永不会回来!
启蒙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于:接受过早教的孩子,比没接受过的孩子···
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而在这人生最关键的阶段,父母为他们所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会让他们的道路越走越宽,也会成为他们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能力。
真正意义上的早教,不是让孩子学会什么具体的技能,而是通过外部对感官的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让他能够更健全的发展。
我们所反对的“盲目早教”是不管宝宝的趣味性,不管他能否接受,便一股脑地给他灌输各类知识,给他报各种培训班。但如果是在趣味性、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对宝宝进行“合理的早教”就可以开发他的大脑潜能,不让他最宝贵的时光仅是在玩中度过,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身体力行,在家同宝宝一起早教

每一位宝宝生下来都潜力无穷……
所以,请一定要及时,合理开发TA的智力,而不要在起跑线上就阻碍了TA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启蒙音乐(音乐造就优雅灵魂)
音乐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3岁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是绝对令成年人自愧弗如的!你可以看一下,所有的早教机构都很重视。所以,用好音乐,就是一门大学问了。对于很多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而言,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能够舒缓TA的躁动不安。
它能让孩子心灵逐渐宁静下来,不再心浮气躁。
做事、学习……都会专注,孩子的心智也会慢慢发展。另外,得到古典音乐、潜脑音乐熏陶的孩子,大脑迅速得以开发,孩子的思维敏捷力、记忆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
2.国学经典~唐诗宋词
国学是所有科目的巅峰,经典文字本身富含的净化心灵的感染力量,会逐渐形成头脑里少杂念、精神集中专一、静心的良好读书习惯。
更重要的是,一个从经典中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吸收了无穷智慧结晶的孩子,不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这是做人的根本!
3.英语启蒙
宝宝越大,母语越强势,英语启蒙效果就越差,学英语就越难。尤其是既没有英语环境,父母发音也不标准的,更要重视。英语启蒙,三岁前最佳,七岁前次之,十三岁后就事倍功半了!
4.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因为,它完全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且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绘画精美……而且内涵丰富,给宝宝艺术审美的熏陶。同时,绘本还能激活宝宝的想象,有利于宝宝创造力的培养!
5.睡前故事,童话,动画
故事最能挖掘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五.言传身教,孩子将一脉相承你的影响

人们都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0~6岁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孩子身上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有的孩子把阅读当习惯,是因为父母热爱阅读,一家人把读书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有的孩子把玩游戏当习惯,是因为父母经常躺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玩;
有的孩子爱宅在家,是因为父母一下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
孩子的习惯,往往都是父母给的。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父母的付出,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孩子未来走得远,不是看他的成绩,而是孩子的品行和修养。
所以,好好的和孩子相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启蒙。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有修养,懂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