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是怎么来的 | 美国屌丝Bixby逆袭为大富豪后“爱我中华”的故事
"Mr Bixby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 larger than life,but down to Earth”. -- Steven Owyoung,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东亚艺术馆馆长
作者/扛霸君
编辑/Jungle
在海外参观过博物馆的朋友,是否发现有各种中国古代文物?大家有没有想过里面中国古文物是怎么来的?
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艺术馆展览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包括中国古代的花瓶、陶瓷器、水墨书画、和各种古人用过的青铜器等等。其中很多文物下面的介绍都表明来自同一个人William K. Bixby。

比如这件出土于山西省的唐三彩陶瓷骆驼就来自于 “William K. Bixby Trust for Asian Art”。
网上一搜才知道Bixby是个大实业家和大慈善家。我想,那他又是从哪儿弄来这些中国文物的?待我深入发掘,才发现了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励志的发家致富的故事,以及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旅行和收购文物的故事。

壹
William K. Bixby的发迹史
William Keeney Bixby(WKB)是一个跟随母姓的私生子,1857年出生在美国密西根州。
高中毕业后,因为没钱读大学,Bixby就前往德克萨斯州做行李搬运工,并在一个叫做International & Great North PacificRailroad的铁路公司里做夜间守卫。
他在德克萨斯铁路工作所展现出来的旺盛精力吸引了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主席H.M. Hoxie的注意。
在后者的劝说下,WKB前往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就职于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圣路易斯市位于美国中部,那时候作为美国东西部的贸易枢纽,在运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非常繁荣,这也给很多人们发展致富的机会。

1889年,Bixby促成了18家公司的融合,成立了American Car & Foundry Company。
直到1905年48岁退休之前,他一直是该公司的主席和董事。之后他还做过Laclede Gas公司的主席(这个公司至今都在为密苏里州提供天然气的),以及圣路易斯周围多家银行的经理。
1909年,WKB的财产已经超过(换算到2010年的)3亿5千7百万美元。
贰 圣路易斯三大遗产
American Car & Foundry Company在Bixby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当时就市值6千万美金,但他为什么在48岁的壮年时期就从主席位置退下来了呢?
因为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
Bixby内心一直有着一束光指引着他的方向,所以他最终决定朝着这个方向走去,让这束光芒万丈!
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经过他的努力,最终Bixby在圣路易斯留下了三大遗产: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Saint Louis Art Museum)、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和圣路易斯历史博物馆(Missouri History Museum)。
而这三者的由来都可以追溯到1904年在圣路易斯森林公园(Forest Park)举办的世界博览会(1904 St. Louis World’s Fair)。

话说,1901年那年,圣路易斯正在准备举办1904年的世界博览会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于Bixby在当时已经收藏有大量艺术品,所以他被提名为世博会艺术委员会(Fine Arts Commission for the Fair)的领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艺术展厅(Hall of Fine Arts)就是现在的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Bixby之后为艺术博物馆购买捐献了很多东亚艺术品文物。

Bixby在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建立艺术学院的努力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921年,Bixby捐款折合为2010年的三百万美元给学校修建了艺术馆——W.K.Bixby Hall of Fine Arts。
从1904年直至去世,WKB都服务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学校董事会;他于1905年至1928年任副主席,在1928年至1930年任主席。

有一次学校校长W.S. Chaplin询问他关于是否开除一个学生的意见时,他回信说道:“根据我在商业的经验,我始终坚持让员工遵守公司的规则;同时我也始终希望员工使用自己的判断,来看自己是否破坏了规则。
如果我相信员工凭良心使用了他们最好的判断的话,即使我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方法,我也总是维护他们。
另一方面,对于任何通过欺骗手段来违反或规避规则的人,我都会处以最严厉的惩罚。因此从我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他是否有很好的信心。”
而这位学生明显只是在当时没有做出很好的判断,而不是刻意违反规则,所以没有被开除。从这一个实例,能很好地看出WKB非常地宽容、睿智且知人善用。
Bixby购买了很多名画,并收藏于学校。
1910年,Bixby和其他三位圣路易斯慈善家分别捐款(换算到2010年的)三百四十万美元给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医学院。
之后到现在,华盛顿大学的医学院一直都是美国顶尖医学院。
1866年密苏里历史学会成立。这就是现在的密苏里历史博物馆的前身。
Bixby曾捐给密苏里博物馆5万份历史手稿,包括大量美国第三任总统、《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的手稿,大量美国内战数据和各届美国总统的画像等等。WKB曾两次就任该博物馆的主席。

现在的圣路易斯,其地理位置重要性已经被后来的芝加哥所取代,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少了些许喧嚣,多了几分安静。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多了莘莘学子的身影,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和密苏里历史博物馆多了热爱艺术和历史的人们的足迹。
叁
他收藏的中国文物是怎么获得的?
WKB的东亚旅行
话说,在十九、二十世纪,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购买中国文物?
我们得简单地先看看历史。
在十七世纪中期之前,很少有欧洲人见过中国瓷器,因为价格昂贵而被人们视为极大财富的象征,因为罕见而被视为稀世奇迹之物。
18世纪,超过六千万中国瓷器运达欧洲,欧洲出现“中国热”(Chinoiserie),中国装饰开始成为了时尚,以中国为主题成为了流行趋势。
19世纪开始,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外国侵华战争逐渐打开了中国国门。外国人能直接进入中国购买中国艺术品和文物。

由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其文化非常贫瘠。
美国社会非常渴望用外国文化、文物和艺术品等等来填补自己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空白,因而美国人对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物更加趋之若鹜。
正是在这个中国艺术品流行热潮下,William K. Bixby于1919年开启了他的东亚之行。
1919年这一年,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急剧变化的一年。

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解决战后问题,巴黎和会召开。
1月25日,国际联盟成立。
4月30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被转让给日本。
5月4日,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6月3日,中国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罢工,上海7万工人参与罢工。
而从1919年5月22日到11月22日这半年时间内,Bixby先后旅行到日本、韩国和中国。
在他的东亚旅行中,Bixby对中国之行最为期待,所以把大部分旅行时间都充分利用在了中国;而且在所有东亚文物中,他也最喜欢研究中国艺术品。

他的一位好朋友——曾在华盛顿特区出资建设FreerGallery of Art的另一位实业家、收藏大亨Charles Lang Freer给他介绍了两位日本收藏家作为东亚之行的联系人,以帮助它搜寻和购买最精美的中国文物。
Bixby在日本购买中国文物
1854年1月,在美国的坚船利炮逼迫下,日本国门被迫打开,随后也和西方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在于,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大国文化的“惯性”,能够很快通过改革来适应世界局势。
通过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并通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和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相继击败中国和俄国,实现东亚霸权。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本通过战争掠夺和购买等方式获得大量中国文物。
所以当时的西方人也可以在日本购买到很多非常精美的中国文物。

话说,1919年Bixby旅行抵达日本之后,于6月21日,在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日本艺术品商人SadajirōYamanaka (山中定次郎, 1866 – 1936)的家中购买了:
收藏于艺术馆的:
1个大的汉代瓶2000日元
1个周朝青铜瓶7500日元
等等...
自己收藏的:
1个宋代碗
1个白色翡翠
1个小的带盖的中国青铜三角杯
等等...
WKB在旅行即将结束时返回美国之前又经过日本。
10月28日,WKB又在日本京都的Yamanaka& Company公司(Yamanaka Sadajirō所建)里为圣路易斯艺术馆买了不少文物,其中包括一个的来自夫子庙的孔子青铜像(5000美元)、一个来自北京佛庙的镀金青铜器等等。
……
肆
WKB在中国
末代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向Bixby贩卖文物
后来,Bixby旅行至中国北京。他于8月16号去看由末代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所收藏的三件钧窑。载沣对三件钧窑要价一共十万美元。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也称均窑,均州窑是宋代初年,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钧台建立的瓷窑。
钧窑古瓷窑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处建有“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WKB愿意出价1万美元买其中一个小的花瓶和花瓶托,或者出价2万5千美元购买大的花瓶另加上颜色品质都完美匹配的花瓶托。
由于WKB出价过低,交易被载沣拒绝了。
第二天,日本人Ushikubo过来告诉WKB,醇亲王愿意以不低于7万5千美元的价格卖给他三件钧窑。但WKB仍然坚持原先的出价。
18号,醇亲王让人转告WKB,他极不情愿地接受了WKB对大花瓶的出价。但他认为那件是三件钧窑中最好的,并且不应该与剩余两件分开。
有趣的是,笔者在网上和谷歌学术都搜不到有关载沣贩卖文物的记载。但能从历史中看到载沣的重要事迹和大致性格。

载沣,袭封醇亲王,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载沣时任摄政王,实权在手,在清朝灭亡、民国建立的过程中,他的抉择影响很大。
民国初年,孙中山两次到北京,都曾拜访载沣,充分肯定他在辛亥革命时,代表清廷逊位,和平交出政权,是一个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动。
载沣反对其子溥仪与日本人合作成立满洲国,并拒绝在满洲国常住,此举受到中华民国政府及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肯定。
评价:
载润:“生性懦弱,在政治上并无识见”,“怯懦怕事”,“优柔寡断,毫无政治手段”。
载涛:载沣是我的胞兄,他的秉性为人,我知道的比较清楚。他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溥杰:我父亲的谦抑退让的作风,好逸畏事的性格,大致和我的祖父相似。
Bixby继续在中国收购艺术品,以及他的有趣见闻
8月17日,Bixby在北京安定门附近的孔子庙里参观。他看到破旧的考场里到处都是石碑,上面写满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考生的名字,他感叹道:“如此多中国科举考生奋斗苦学,带着过去世世代代的希望、恐惧、遗憾和喜悦来到这里(参加决定命运的考试)。
在这里如此多的伟大学者——平静、庄严、轮廓鲜明、面容美好的人们,毫无疑问不得不承诺去记住所有儒学等国学经典(以期经世致用)。”
从他话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WKB对中国学者的敬佩。

8月19日,Bixby在一个法籍中国人Ta Ka Chi的古董店里购买了非常多的中国文物,还获得了10个周朝的青铜硬币。
之后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大天主教堂。在义和团运动时,这个地方的42个欧洲人和3000中国信徒被围困了2个月,其中14个欧洲人和400个中国信徒遇难。
而后他们又在日本友人Yamanaka的邀请下去参观了一个中国商人收藏的文物。
在这里,WKB见到了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精致的金青铜。那是一尊隋朝佛像。就光是佛像身上的非常华丽的绿色间金的衣服就值当时的八十万美元!
完后,他们去参观了景山。当时的中国人会在这里咨询占星师来选取良辰吉日结婚。
因为在这之上能俯瞰紫禁城和皇家花园,所以在清朝时期景山不对中国民众开放,只有外国人能进入。(这让笔者想到一句话:“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8月22日,Bixby和美国驻华大使Reinsch(从1858年到1935年,美国驻华代表全称 Envoy Extraordinary and MinisterPlenipotentiary to China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去拜访了一个中国艺术家King先生。
他的哥哥是外国驻华公使馆的一个秘书,当时就居住在咸丰帝的皇后慈安太后出生的房子里。
然后他们去了一个蒙古或鞑靼将军的家里。这个人是个古董收藏家。他有着一些绝世画作,有一部分是从他祖父那儿继承的。
Bixby询问清朝皇室的贝子溥伦(道光帝嗣曾孙,贝子是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的情况,得知他正住在北京,且是当时民国政府的参政院长。
1904年3月4日,贝子溥伦曾率清帝国代表团离京出席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主持“一切赴会事宜”。所以他和Bixby在当时有接触。
事实上溥伦除了参加世博会活动外,还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进行了许多考察和会见很多人物。

随后,Bixby去了美国驻华大使Paul Samuel Reinsch家里。
后者也收藏了不少中国文物。 WKB从他那儿拍卖购得了一个宋代的有着黑白相间色彩的文物。
经过Reinsch介绍,他们去参观了Yung的收藏。
在一个中式大宅邸里里,WKB看到了迄今为止最多的中国画收藏。
尤其让他惊讶的是,这里有南宋代画家陈容(1235-1260,字公储,号所翁)的九龙图(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一副极为少见的苏东坡的画作、一副明朝画家沈周(1427年-1509年,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的山水画等等。

最让他惊奇的是,一副1500年唐寅唐伯虎的山水画作。Yung先生对WKB的朋友Charles Lang Freer先生大量收藏东亚古董文物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后来,Bixby参观了北京一条河流。
他发现那时候的中国没有用水泵取水。而是从河流中“最肮脏最臭”的部分中取水,然后运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他问为什么中国人不用水泵。他朋友说:因为中国人会剪断水管、炸掉水泵,或者做任何事情来阻止水泵的使用,就像他们对待任何起重机械一样。
那时候,很多国人视西洋事物为奇技淫巧,所以非常反感和排斥。
类似的事件还很多,更出名的事件发生在更早期,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上海~吴淞),全长14.5公里。

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
WKB在日记里提到,无论欧洲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自己——每个人都说,当时的中国官员和军官们都无可救药的腐败,他们用尽一切本领来压榨百姓从而获取利益。
武官们比文官们更可恶,但他们两类人都坏透了。
……
Bixby的孙女Sally Bixby Defty在为他写的传记中提到,北京和日本京都(Kyoto)是他最喜爱的两座城市。他与中国学者的接触以及孔子的关于宽容的观点都触动了他。
Bixby的东亚之行让他确信西方国家派遣基督教传教士到一个用儒教哲学生活的人群里去传教是错误的;所以他回国后就停止了对美国在海外任务的任何资助。
以上只是Bixby在中国旅行和收购中国艺术品的一小段历史片段,Bixby也只是那个时期收购中国文物的众多外国人中的一员而已。
通过此类的收购、掠夺等等方式,美国成为了中国文物流向的国家中排名第二的国家。第一是日本,第三是英国,随后是法国……
伍
路在何方?
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到,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前页,无论是中国艺术家、商人、政客,还是在华的外国人、外交人员,都在通过各种办法购买收藏和贩卖中国文物。而作为当时的弱国,中国没法阻止自己的文物流失海外。
那时候,中国文物就像决堤的洪水,从堤坝缺口中奔涌流向世界各地,挡都挡不住。
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但想收回这么多失散的中国文物,依然覆水难收。
无论是通过拍卖、法律途径追回,还是收藏者捐赠等方法,能收回的数量也是众多文物里的凤毛麟角。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中国文物或者中国先人踏足过的痕迹。漂洋过海,流散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是中国古代文化魅力和价值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人生活劳动的记录。
这些海外的中国文物也许不能回家了,但或许能让身处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工作者和旅客意识到,中国人到哪儿都不会太孤独……
References:
唐三彩陶瓷骆驼:http://emuseum.slam.org/objects/35735/bactrian-camel?ctx=eccafffa-a054-4a73-a3b0-53ca5d4a8746&idx=8
William Keeney Bixby: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K._Bixby
Sally Bixby Defty, Passionate Pursuits: William KeeneyBixby: Industrialist, collector, philanthropist, traveler (2012)
Charles Lang Fre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Lang_Freer
William Keeney Bixby , Note-book of a Journey to Japan,Korea and China (1919)
载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D%BD%E6%B2%A3
钧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A7%E7%AA%91
溥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A%A5%E5%80%AB
Paul Samuel Reinsch: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Samuel_Reinsch
William K. Bixby (1857 to 1931), The Man said to be able toidentify a forged Robert Burns letter by the use of an inappropriate capitalletter T !
中国铁路发展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9%93%81%E8%B7%AF%E5%8F%91%E5%B1%95%E5%8F%B2
揭中国文物哪个国家藏最多:日本第一美国第二http://art.ifeng.com/2015/0722/2267348.shtml
往期精选
你呀,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被美国使馆拒签的 ——马未都的签证官朋友如是说
颜宁离开中国的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撒贝宁踩了哪些“政治正确”和女权的“雷”
长按二维码关注!也欢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或对海外留学有经验分享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东观西望团队!

-
蔽空大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3 01:07:53
-
Skyl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6 06:13:13
-
黎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1 09:44:12
-
若水与月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01:33:53
-
暮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8 07:57:00
-
阮玲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8 09:02:41
-
319561676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30 14:04:10
-
豆友5551061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21:26:22
-
望月雨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4 12:09:34
-
137****8656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22:00:55
-
哆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4 09:37:38
-
歸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22:14:02
-
Mademoiselle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12:52:24
-
4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19:47:56
-
小骨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2:41:47
-
Tars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09:20:56
-
原来还有这么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23:33:3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0:38:46
-
海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9:57:05
-
沉默无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8:59:31
-
老哥斯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03:59:39
-
YeciJ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2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