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勤奋者:为什么你越努力越平庸

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同事,他们每天加班到深夜,业绩却总是居于中游。
而有的同事,上班准点到下班准时走,却能在绩效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是因为那些加班的同事不努力吗?显然不是!

晚上十点多,我家楼上传来一个女人崩溃的咆哮声。
“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啊?!说,到底什么关系!”
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动,马上趴到窗户旁,支起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女人继续说道:互为相反数啊,你怎么这么笨啊,老师上课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啊!
原来,这又是一个被孩子逼疯了的家长。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去年浙江义乌一对夫妻,因为在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妈妈情绪失控,爸爸更是喝了农药。
明明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的作业,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自己的孩子就不行呢?
现在孩子们的智商也差不到哪去啊,学习成绩的差距,这么小就拉开了,以后可得怎么办啊?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也在认真学习,上课的时候也在认真听讲,但是认真不一定有好结果,努力也不一定有收获。
想一想我们上学的时候,班里是不是有一些同学,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分数却总是差强人意,而还有一些同学,随意花点心思,就能轻松拿高分。
说好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呢?
说好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说好的,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呢?
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努力一定很舒服。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后来我才发现,天道不酬勤不是偶然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职场上也很常见。
你有没有发现公司里有一些同事:
他们热爱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升职加薪的时候,却总是没有他们的份;
他们有强烈的知识焦虑,订阅了无数付费课程,听的时候像打鸡血一样,过不了几天就忘了,又陷入焦虑的状态。

那些说着要减肥的同事,一天三顿不吃饭,零食却堆满了办公桌,看起来在努力减肥,实际上在自我欺骗。
互联网上有一个新词:低质量的奋斗者,说的正是这类努力却无果的人。
看似努力,却不注重方法,能收获的只有劳神费力和自我感动。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拼命努力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55分钟的思考,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