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部电影让你真正开始领略到电影的魅力?
查看话题 >黄豆豆:遇见侯孝贤之后,前半生的观影体验被颠覆

读研究生的时候,宿舍楼下有人在卖刻录盘。我就是在那里淘到了人生最初的一批盗版电影的。
在这一堆刻录盘里,有侯孝贤的《恋恋风尘》、《童年往事》等。我承认第一次看到《恋恋风尘》时静默了好久:故乡的山水、沉默无言的少年、年迈的祖父、城市的冷漠、初恋的忧伤……一个20年前的台湾电影竟山长水远地跑来,让我在一个北方的三线城市里长久地感动。
多年后我读到贾樟柯《侯导,孝贤》一文,里头说《风柜来的人》,“我万分迷惑,搞不懂为什么明明一部台湾电影,却好像在拍山西老家我那些朋友的故事”。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觉得之前人生看好莱坞、香港电影的体验都被侯孝贤颠覆了,于是开始搜集有关侯孝贤和台湾电影的一切。

毕业后留校,除了教专业课,我也开了门港台电影欣赏的公选课,与更年轻的学生们一起在大投影上观看台湾电影,从健康写实主义开始,到李行的乡土电影,再到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与学生们一起为《搭错车》大哭,也一起为《转运手之恋》而大笑。
2009年我离开这所求学、工作共12年的大学,放弃平静、安全的生活,来到北京读电影学博士。当我与导师沟通博士论文选题时,我又想起第一次看《恋恋风尘》时的体验,一个不善言辞的少年从乡下进城,遭遇到城市带来的伤痛,这几乎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共鸣。于是我选择“台湾电影的城乡二元对立”作为博士选题。第二年我申请到去台湾师范大学做交换生,那时候台湾自由行还没有开始实行,能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长达半年自由地行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记得当飞机降临到桃园机场时,我几乎要哭出来。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土地,耳畔里响起的都是胡德夫《太平洋的风》、《最最遥远的距离》等旋律。
在台北的每一天几乎都是新鲜的,台湾电影里那么多熟悉的地方就在你身边。除了上课,我在真善美、威秀影城、光点台北、二轮戏院等不同影院看过电影,更重要的是,我在青岛大厦四楼的电影资料馆度过了很多日子,那些之前在大陆找不到的电影就静静地躺在柜子里,等待知音们的开启:《母亲三十岁》、《金水婶》、《嫁妆一牛车》……我常常是上午过去,带着水和面包,或去楼下7-11买零食,直到晚上闭馆再出来。
记得有一天,我看了7部电影,迈出青岛东路时天色已暗,我穿过善导寺、行政院,走过台北车站前面的天桥,坐上到公馆站的捷运,内心既充实,又仿佛带有坚持某种东西的孤独和悲壮。周末的时候,我和那些大陆小伙伴们去平溪、宜兰、九份、鹿港、日月潭、高雄、垦丁、野柳、基隆等地方,像《练习曲》里的东明相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台湾的土地。当我在九份上看到升平戏院时,内心还是恍惚了一下。这座台湾最早的戏院,正面墙上画的正是《恋恋风尘》海报。
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冒昧给中央大学的林文淇老师发邮件请教,他很快回复并邀我去学校找他。他跟我说希望我把台语片加进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台语片。博士毕业后我在浙大做博士后,决定把台语片作为研究对象,继续把这部分内容补完,于是我又申请回台湾访学,继续去电影资料馆看电影。
我从小说福建话长大,对台语片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所以当我看到《回来安平港》、《地狱新娘》、《旧情绵绵》、《台北发的早车》等作品时,尽管那么粗粝、商业化,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补了台湾电影史的这一课。为了更深度地去了解台湾,我和我的朋友们继续南下,在台南、台东、高雄、花莲等地行走,爬过安平树屋,去过美浓看钟理和纪念馆,与鲁凯族的酋长喝过酒,在旗津港上想起《风柜来的人》里钮承泽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如何从澎湖的风柜坐船到旗津,然后来到高雄这个大城市的……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我通过微博认识了同好的落山风、灰狼,一个在四川德阳,一个在济南,彼此从未谋面,三人合力创立一个名为【映画台湾】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关于台湾电影的一切。几年来我们坚持更新,积极在两岸架构起电影交流的桥梁。当初创立的时候,只是国内建立微信公众号热潮的跟风,没想到我们坚持了下来,几年来我频繁往来于两岸,采访台湾导演和演员,参加两岸影展、台北电影节、台湾金马影展,更广更深地研究台湾电影。
就像我也不知道,有一天我会和侯孝贤导演这么面对面地交流。2012年,杭州做了一个侯孝贤影像及学术研讨会。那时候我刚刚回杭州,会后,在西湖国宾馆的宴会厅前,侯导在门口抽烟,我过去跟他打招呼,我最可爱的博导帮我们合影。后来一起吃饭、喝茶,我跟他表达,我是如何被他的电影几乎影响了一生,侯导憨厚地笑了。我相信这样特别粉丝腔的话,他应该听过数百人表达过了吧。之后,我在北京、台北、釜山等地也多次见过侯导,仍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博士后出站后,我来浙江师范大学工作,在专业课之外我还在做关于台湾电影的研究,而且又在学校开设了港台电影通识课,有时候我也会放《恋恋风尘》,有一年一个学生写这部电影的影评,着实感动了我,我把它刊登在了【映画台湾】上,后来她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有时候我也请台湾的导演来学校与学生交流。我们学校的所在地金华,是浙中的一个三线城市,有时候一些自己特别想看的小众电影,在这里往往不会上映。有一年,我依托朋友圈的力量发起众筹,完成了《塔洛》的点映。
后来就有了大象点映,它的出现,使影迷从被动选择到主动点映,实现了“让好的电影遇上对的观众”的可能。在这两年里,我积极发起了包括《摇摇晃晃的人间》、《村戏》等影片的点映和交流,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感动不已并回味许久。未来,我会在大象点映这里做导赏师,我会选择那些在我生命中有过影响力的电影与大家分享,也会挑一些影史经典的作品进行普及,且不仅仅是台湾电影。
这份导赏的工作,就像我在课堂上面对我的学生、面对我的读者、电影点映时面对观众一样,共同完成对电影的欣赏和交流,正如龙应台所言,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黄豆豆,影评人、大学教授、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台湾访问学者,资深自媒体人,公众号【映画台湾】的创始人。
黄豆豆教授是内容的创造者,更是内容输出上的王者,喜欢台湾的电影的朋友尤其不能错过!

-
nick runru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02 00:24:06
-
轻罗小扇扑流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4:07:07
-
张无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28 13:22:24
-
长岛冰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大象点映(来自豆瓣) 来源:https://douc.cc/2X41nP “内心既充实,又仿佛带有坚持某种东西的孤独和悲壮。”非常能体会这种感受
2018-07-08 21:29:08 -
时光路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5 12:56:13
-
红星闪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4 23:06:14
-
时光Sere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4 14:07:04
-
王尔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18:09:00
大象点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开学季上线!「大象电影星球」002号影片邀你重返梦中学府
- 回望2023,当我们在看女性电影时在看什么? (5人喜欢)
- 「年度狠片」来袭!《涉过愤怒的海》抢先观影,这是唯一机会 (4人喜欢)
- 他们上珠峰“拼了命”拍出的电影,终于要上映了! (2人喜欢)
- 2021中国纪录片「年鉴」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