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岁月辜负了深情
若岁月辜负了深情,且做自己的贵人。
01
完颜童记这一生呢,好像真的是造物主专派她来体验人世的繁华与速朽的。美貌给她了,荣华富贵也给她了,本以为可以攥在手里,安安稳稳过好这一生,却不承想大厦坍塌,大清三百年江山于顷刻间灰飞烟灭,何况一个小女子还未握稳的筹码与幸福?她梦也做了,也曾为之奔走,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只落得与孤灯寂寞为伴。
纵观她的一生,活脱脱一场繁华春梦。蜡烛燃尽了,光明便走到了尽头。
这场梦的男主角名叫溥仪。对,就是那位末代皇帝。她从幼年便崇拜他,因为那时候他是君王。也正因为是君王,而且是她的表姐夫,所以她无法以身相许。得以向他吐露心扉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彼时的他不复君王身,而是一个被特赦回京的战俘。他身无分文,贫无立锥,可是在她的心里,仍然自带光芒。
女子完颜童记付出一切努力想留住他。除了民国过去,新思潮给她的一点鼓励,没有人告诉她这么办是不是妥当。她最好的年华已逝,徐娘半老,只得依靠曾经习得的贵族礼仪和新世界教给她的勇敢,却追求这段感情。
可是,时光告诉她,人间哪得爱如许,百无一用是情深。这场历时不短的梦,究竟梦醒何处呢?
完颜童记是旗人,其父名完颜立贤,人称立五爷,是曾经的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呢,则是乾隆皇帝第五世孙女,与末代皇后婉容之母是亲姐妹,年轻时是个美人。她的女儿,也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完颜童记遗传了母亲的基因,从小长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长大后,被人称为最美满清格格。
按理说,这样美貌的女子应该有个大好前程——嫁个好夫婿,有个好婆家。几十年后,熬成一家之主,成为显显赫赫一大家子几百口人尊敬崇拜的对象。旧式女子能够活到这个份上,当然是传统价值观里的成功人士。
实际上,完颜童记的父母也是这样谋划的。

02
用母亲的影子来形容完颜童记很恰当。她是家族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一片大好。硬件自然不用说,生而富贵,家世除了稍逊于皇家爱新觉罗外,难有再出其右者;软件方面呢,有老天爷赏赐的美貌,只需在才学方面打磨打磨,便是一个下得闺房上得厅堂的好媳妇、好主母。这也是她每天跟在母亲身后,亦步亦趋地学习大家闺秀应懂的一切礼仪的缘由——这些,将是她以后进入社会,能不能成为一个掌控大家族的主妇的保证。
那个年代,最具新闻敏感性的莫过于媒人。她们像松土的蚯蚓一样在铁板钉钉的各大家族间钻来钻来,左右逢源,将关系修建得四通八达。这样出众的女子,她们怎么舍得不来攀附,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媒人是什么样的人?眼光毒辣,心底雪亮,话语却圆滑活溜得赛过抹在头上的油,完颜童记的第一件亲事便是这样订下的。男方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配得上她的出身,人也优秀,还很仰慕完颜格格……好话说了一车轱辘,真相在半年后显露形迹:男方热衷包戏子,还闹得满城风雨——可见只有外在的富,没有内心的贵,慧就更缺了。
温柔婉顺、才貌俱绝的完颜格格遇上来自现实的第一道难题:是包容未婚夫的荒唐,还是退亲?
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主张退亲的认为冰清玉洁的完颜格格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能嫁给一个登徒子;主张包容的同样振振有辞。旗人的少爷有几个不溜鸟不捧角的?不爱花鸟就爱艺术,不然大把的银子和时间往哪花?水至清则无鱼。少年郎哪有不贪玩的呀?人家好歹是皇族,论门第论长相都配得上完颜家。荒唐改了就得了,一尘不染的旗人哥儿,可是没地儿找去。
大家唾沫讲干,一条条意见像节日做好的菜肴,条陈在完颜格格面前,等着她一声定论。我们的女主角虽然处于风暴的中心,看上去却风平浪静,那是十几年礼仪女箴教会的镇定。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个变故对她造成了多少心灵上的折辱。她钢牙咬碎,却只能往肚里吞。众目暌暌之下,她迸出两个字:“退婚。”
有人还想劝,见她那决绝的神情,知趣地闭了嘴。夫婿可以再觅,名节不可以损辱。然而实际上,婚退掉了,她的名声多少也受到了损害。少有人夸她坚贞,说她未出阁就遭此变故,乃不吉之兆的,倒大有人在。
所幸这件事发生在天津——因她父亲身患顽疾,需要静养,母亲早在完颜童记八岁那年,便携她和妹妹到天津外祖母家居住。一住九年,直到完颜童记订亲又退亲。
为了让完颜童记避开流言蜚语,母亲带她们姊妹俩回到了北京老家。那时候,已是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她的表姐夫溥仪被日本人挟持到东北,做了傀儡皇帝。两年后,溥仪的弟弟溥杰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来到东北,投靠皇兄。
彼时的溥杰28岁,不像溥仪已拥有一妻一妾,而是单身贵族,正待婚配。日本人见他受的是日式教育,且是溥仪之弟,便想介绍一个日本女子与他为妻。溥仪大为恐慌。他怀疑日本人见他不能生育,而欲以溥杰将来含有日本血统的儿子取他代之。于是,他一面要求弟弟想办法拒绝,一面托人暗地里为溥杰物色合适的对象。
就这样,完颜童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这门亲事是皇后婉容的兄弟促成的。女方门第高贵,相貌绝佳;溥杰更是青年才俊,看上去是天作之合。
由于溥仪仅是形式上的皇帝,实际上被日本人控制和软禁,无法自由出行,同时,他又担心被日本人发现私下订亲一事。于是,完颜童记的母亲便奉其命,带上完颜童记,秘密奔赴东北,筹办婚事。
然而,这件事仍然被日本人发现了。后者大怒,直接命令溥杰,必然娶日本女子为妻,否则后果自负。溥杰将此事报告给溥仪,溥仪被日方的严峻态度吓得面无人色,口不能言。
这门亲事自然不了了之。

03
后来,溥杰娶了日本皇族女子为妻。再后来,日本人战败,溥仪和溥杰被苏联俘虏,再被遣返回国。其间,溥仪多次上国际法庭,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证人出庭。1959年,溥仪在服刑九年后,被特郝释放。
此时的爱新觉罗家族,散的散,死的死,几乎找不到适合溥仪的安身之址。完颜童记一大家子呢,也只剩完颜童记和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街道提供的两间屋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听闻溥仪被特赦回京,她们母女俩连忙把溥仪请来,拿出平时舍不得用的积蓄,好酒好肉买了一大桌子,让这位昔日的皇帝好好开了一次荤。溥仪与完颜童记把盏言欢,吃得很尽兴,也把一个崇拜和仰望他的心门轻轻叩开。这颗心虽然历经忧患,饱尝颠沛流离,却仍是一颗处女心。梦想从未被实现,也就一直未凋零。
她童年的土壤筑在那么高的地方,日日丝竹盘旋,大概只有头顶蓝天白云处的飘飘仙乐才能与之比拟。有一天,她坠落在地,没人懂得欣赏她自小便要求习得的高贵与雅致。她在公园练一次剑,都被当成稀世风景,围观者一层一层,像看猴戏。而她,并不喜欢这些缺少懂得,只有诧异的目光。所有的教育,只是教她做一名贵妇。但是,新时代来了,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她的娇贵,而只要自食其力。她和母亲从糊纸盒学起,一点一点品尝生存的不易,无法为外人道难以被知晓的难。
溥仪来了。一个完全懂得她的快乐与痛苦的人,无须她解释,便知晓她下文的人。她只觉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在此之前,她滴酒不沾。憋了多久的块垒啊,在他面前全部浇散。与一个懂她的人在一起,原来是这么快乐啊,她突然不能容忍它转瞬即逝。
都是劫后余生,他不再是皇帝,她也不用忌讳已成一缕孤魂的表姐皇后。这是不是老天垂怜她几十年的等待,而把他送到了她的身边?
她把自己的心事吐露给表哥,也就是已故皇后婉容的弟弟听,求表哥为她说合。
等啊等,等来的却是溥仪不同意的消息。
她不信。她记得溥仪那晚见到她时有多么高兴。他们聊了那么多,几乎无所不谈。若无意,他会那么高兴,畅所欲言吗?
一定是表哥没把话说清楚。他是皇帝,即使有意也不好意思明说。
她瞧瞧镜子里的自己,虽然徐娘半老,最好的年华已蹉跎,但是相比周围的妇女,仍是出众的。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04
实际上,若完颜童记知晓溥仪所经历的一切,她是会理解的。这就如同假若是她经历了那一切,她很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做傀儡皇帝七年,他为了生存而卑躬屈膝,尊严丧尽,等同被囚禁。婉容是因他的冷淡与乖戾而疯,他却是因为日本人的逼迫而性情大变。日本投降后,他自知罪孽深重,在监狱里一点一点地悔改,学习——从开门后要记得关门这种等同于幼儿园的常识学起,直到重新拾回自信。如同浴火重生,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被这个新世界接纳。一个崭新的自己,他花了多少时间才如愿啊,怎么可能再娶一个旧式的满族女子,而日日与那些几乎毁了他的旧规矩为伴呢?那些灰暗的,不管是在紫禁城,还是在东北的过去,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怎么可能再主动靠近?
完颜童记当然不明白这一切,她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甚至跑去医院,开了一张处女证明,以此证明乱世飘零中,她依然保持着清白之身。这个情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她为了名节,拒绝了一个走入皇室的机会,也拒绝了一道世俗的光环。她把她最重视的呈给心上人看,却不知,这反而将他推得更远。
他很快便娶了李淑贤,一个护士,新世界自食其力的代表。这也是他拥抱和融入新世界的方式。她为此大哭了一场。她第一次也是迟来的爱情就这样走了。他以为她向他示好于她来说是个很容易的举动吗?不是呢?每次都是辗转反侧,积攒无数的勇气才做到的,他却一点儿都不知其中的艰辛。
几年后,她的悲伤减轻了些,又开始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了。她一点点品味他的难,用一次次的思索去滋养那些她自以为是的想法,直到把它们豢养大。他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比她更不易呢,男人负有家国梦,不像她只需考虑自身。
有一天,她听说他生病住院了,便想去医院探望他。医院规定了探视时间,且一次只能去一人。完颜童记领了探视牌,见到了病床上的他,不禁百感交集。她曾经那么仰望他,把他视作天地,以及高山流水,现在他却虚弱的躺在床上,需要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亲人的照顾。她坐在床边,一边剥水果给他吃,一边嘘寒问暖,一坐几个小时,把溥仪的妻子李淑贤阻在探视等候处进不来。几次三番后,溥仪不高兴了,托完颜童记的表哥传话,要她别总来。话还没带到,她又来了,而那天溥杰的夫人早已约好要来看溥仪。溥仪终于忍不住,指着门口大声对她说:“你给我滚出去!”
很多年后,完颜童记还会想起这一幕,以至于溥仪的另一个弟弟来向她求婚,她会断然拒绝。那时候,她的母亲已去世,她形单影只,艰难度日。溥仪给她的伤痛还在,她不想再与和他有瓜葛的人在一起。人到黄昏,对婚姻的向往早在溥仪指着门口叫她滚出去的那一刻,彻底破灭。从懂事起,她的一言一行便为拥有一个好婚姻做准备,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她属意对方也属意她的男人。
可惜从来没有遇上她想要的伯乐。
人生的很多际遇,并不是你全部准备好了,便能够实现的,犹其是当你认定那才是你应该走的路,或者那才是你的成功和应过的人生时。没有那么合适的一个人愿意与完颜童记签订风雨同舟的婚约,也没有这样一位伯乐欣赏她的艺术与美。她慎始慎终的洁身自好,化作东流水的貌美如花,以及她用时光打磨出来的内秀,都需要她自个儿欣赏与珍藏。
从她憧憬大半生其幻想却最终破灭的情形来看,她显然没有意识到。
若岁月辜负了深情,且做自己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