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1世纪电影十佳
查看话题 >我的21世纪电影十佳
我99%的观影经历都发生在21世纪,中学时期看过三千部电影,中学毕业后又看过许许多多的电影。还记得当年每个月去书报亭买的看电影杂志都是我的枕边书,阿郎、红袖添饭等作者都如数家珍。多年以后和看电影杂志的主编成了朋友(现在已经是前主编了),还被主编约稿了,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总得抽点时间为曾经奉为生命的爱好写点什么,在我把他们逐渐遗忘之前。回到主题上,抛开那个大师辈出、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次新浪潮与好几个电影黄金时代的20世纪,来数数进入21世纪以来这十八年里,我心目中的十佳电影。
(排名不分先后)
1. 一一 (杨德昌 2000)
默默的看了一遍又一遍,那些台词从电影照进现实。在我人生中不同的阶段去看这部电影,总有不一样的感悟。每次看着一一里那一家人的生活纷纷扰扰的走过四季,走过人的幼年、青年、中年与老年,我的内心好像又活过了一辈子,字幕降临、闭上眼睛便是沧海桑田。字幕结束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是青年,一边遏制内心的冲动一边心有戚戚的想着简南俊的话,即使有机会重新过一遍年轻时候的生活,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2. 红辣椒Paprika (今敏 2006)
当你把盗梦空间列入十佳的时候,就该把Paprika放在盗梦空间之前。今敏在构图、画面、叙述等方面堪称才华横溢,盗梦空间等一种类似的玩空间蒙太奇和打碎时间段叙事的片子在我看来只能算致敬。
3. 焦土之城 (Denis Villeneuve 2010)
焦土之城上众生皆苦。一个两代人之间的痛苦经历,他们被迫分离、他们遭受苦难、他们发泄愤怒、他们失去被原谅的机会。非常残酷的故事,在导演的多线叙事和写实的镜头语言下,仿佛身临其境、陪着女主角的孩子们一起剥茧抽丝,还原那个坚忍不拔背负着时代与家庭剧痛的中东女性的一生。
4. 戏梦巴黎 (贝托鲁奇 2003)
奠定我的道德观基础的电影之一。去他妈的革命与现实,我们只想生活在电影与爱的乌托邦里。我们坦诚相待,如同回到母亲子宫里一般的纯净自然。我们做过的梦像尘埃,扬起又滑落。
5. 阳光小美女 (JohnathonbDayton 2006)
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总要寻着一个信念走下去。然而,假如有一天你所在的这个社会告诉你,放弃吧,你根本不适合你的信念。那该怎么办?然后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其他各种个样的颜色。同样,成功的定义也是复杂的,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主流价值观里所谓的成功。
6. 无人知晓 (是枝裕和 2005)
将内敛而克制的情感表达做到了极致,镜头外的我五味陈杂、情绪郁结于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7. 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 (李安 2017)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20fps的长篇叙事电影。人们第一次被超高清画面震撼到,爆炸式的细节与信息量透过超高清画面画面传递过来,每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都被捕捉到、无限放大。这是一个由技术创新而带来的叙事方式和手法的变化。这是值得影史铭记的一个闪光点。
8. 姐妹情色 (凯瑟琳布蕾雅 2001)
第一次把女人的情欲摊开来,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惹恼了一帮道德卫道士,然而呢?女性就不配有情欲、不配谈论情欲吗?女权主义导演凯瑟琳布蕾雅通过姐妹情色,一步一步打破所谓的传统道德枷锁。
9. 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夫诺兰 2017)
一部好的战争片的要点就是,让观众身临其境,看到最真实的战争:没有高大全的我军,没有刻意丑化的敌军,有的只有残酷的杀戮与死亡、还有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创伤情感。
敦刻尔克做到了,看过那么多战争片,这是头一部让我感到恐惧和挣扎,我仿佛就在画面里,披散着的黏腻的头发,躲过层层狙击,我只想回搭上那艘代表着希望的船回到故乡。
10. 黑客帝国 (沃卓斯基姐妹 1999-2003)
一定要挑一部科幻片的话,只有它了。黑客帝国对于将人类大脑上传网络的概念和子弹时间影响了至少在它之后20年间很多科幻片,比如Lucy、攻壳机动队(电影,攻壳的漫画也许影响了黑客帝国)、Ready Player One、漫威里的快银等等。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将大脑上传,把身体寄放在培养皿里,让思绪畅所欲为的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