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老街巷里的这家南货老字号,竟还有儿时记忆里的传统手工碱水粽~

还未到端午节,市面上粽子的品种可谓是五花八门、花里胡哨,让人挑花了眼,就连粽子的形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口味也打出了各种“网红”口号,什么抹茶粽,冰淇淋粽、臭豆腐粽、榴莲粽......


吃,仿佛不再具有传统佳节的仪式感了,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爱,商家已经在传统这条路上越行越远。

然而,在老长沙人眼中最是想念的却还是那只一穷二白,以水煮的碱水粽子。


用一根筷子从粽子大头一端插进去,再在盛着白砂糖的碟子里打一个滚身,这沾满了白砂糖的碱水粽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儿时味道与童年记忆。

六月初的学宫街,依旧一派热闹喧天,若是清晨路过,你总能看见一个胖胖的爹爹扛着一大包艾叶穿梭在人群中。


他略带沙哑地声音喊着:“艾叶子,新鲜的艾叶子,细伢子洗澡不长沙痱子,堂客们熏哒驮宝宝啦。”


街道两边的缝纫店门口,摆着几个簸箕,里面堆起小山一样高的咸鸭蛋、皮蛋和土鸡蛋。

就连油炸摊、面粉铺、包子店的老板娘也蹭着佳节来临的气氛,从清晨开始在店门口摆着凳子包粽子。


“要是到了端午节那天,这里会更热闹,新鲜的蚕豆子、韭菜、河虾、苋菜、皮蛋咸鸭蛋、五花肉都是菜市场里的抢手货哩。”


坐在椅子的堂客们、娭毑,一个个手脚飞快地卷粽叶,塞糯米,用棉线裹扎。不一会功夫,椅子上就挂着一堆棱角分明,大小均匀的牛角粽。

是的,端午节的来临,也是堂客们、娭毑们大展身手的好时候。也许,只有长沙的老街巷里还保留着对传统佳节的习俗吧。

好在藏身于学宫街尽头的南货老字号马复胜,总会按岁时节气来制作出大人、小孩喜爱的各种油炸货及传统美味。

作为马复胜第4代传承人马朋,这个在汨罗江边出生的男人,一直遵循传统制作,将其纯正的味道让70、80年代的长沙人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有了不一样的怀旧情结。


“在我们汨罗不但有这样的传统小吃——油炸货,还有最传统的碱水粽子,每家每户都会包。”

跟随着传统的脚步,我们跨越103.3公里来到了诗意盎然的汨罗市,在白水镇三星村的马复胜基地,遇见了老长沙人最喜欢的碱水糯米粽。


红豆糯米粽、五花肉糯米粽、红枣糯米粽、碱水糯米粽,坚持传统呈现的马复胜只做4种口味的粽子,且撇去一切机械化运作,以传统手工来精心制作。


“包粽子就是凭着你自己的手感,两片粽叶顺时针卷成锥形,倒入少量糯米,用筷子戳几下,让米粒进入底部尖尖,再放糯米或辅料。然后,把左右两边的粽叶往内折叠,用拇指固定,再用棉线按十字型将粽子绑紧。”

在汨罗人眼中,最具有老长沙味道的粽子只有两种,长一些的牛角粽和胖一些的菱角粽。但无论是哪种,长沙粽子一定要有尖尖的角。


在这占地面积近4000余平方的标准化厂房里,所有的食材进行了规模化的运作,但马朋对传统制作仍有所保留。其端午节食用的糯米粽,是女工个个手工制作。

这牛角尖尖的糯米粽子,所用的原材料及配料都是当天配制,现做现包,并以最快的速度真空包装运往长沙、株洲、岳阳10家直营店里,保证每天食客的新鲜所需。


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马复胜也实行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让这藏身于街巷里的油炸货和传统美味走出国门,以各种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寄往了异国他乡,让远方的游子一解乡愁。


实现了布局转型又成功抢占南货市场先机的马复胜,在马朋的良好运营管理下,从幕后走向了历史的舞台。先后受到湖南省商务厅颁发的授牌,第三批“湖南老字号”特色产品。

并且,汨罗市市长朱平波亲自来马复胜厂房进行勘察指导,对汨罗当地龙头老字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赞赏,还邀请马复胜进驻屈子文化产业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与扶持。


老板马朋还告诉我们:“龙舟走天下,汨罗是故乡。等到端午节来临,他还要将碱水糯米粽带到汨罗江,给划龙舟的队友们品尝,让他们呷饱了好比赛。”


并且,在当地的住户家里,我们看到有老人早早地就把悬挂艾蒿菖蒲悬挂在自家门前。


并且,在老板马朋的热情招待之下,我们还品尝到了有关汨罗人在端午节里一餐丰盛的家宴:咸香的蒜籽红烧肉、皮蛋煮苋菜、流黄的咸鸭蛋......但对于细伢子而言,过节的概念就是一只撒了白糖的粽子,能让他们很甜蜜也很满足。


“要珍惜我们的传统节令哩。作为老字号的我们,也身负着责任与使命,要让粽子的清香甜蜜渗入到下一代,要让我们的细伢子过属于我们的中国节,要让我们的文化永世流传下去。”

是的,在榴花耀眼、蒲艾飘香的传统佳节,美味会牵着我们回到最乡土、最具人情味的传统家庭生活中。


而那一只只碱水糯米粽在白糖里打着滚身,让老长沙的舌尖充溢着对传统佳节的香甜,有关传统的习俗与味道,也仍在老街巷里流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