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
《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
芥川的《罗生门》怕是没有黑泽明的《罗生门》广为人知吧!但后者是由小说《竹林中》改编而来,可能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我更喜欢纯芥川版!
芥川写这篇作品是在1915年,距今100多年了,而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平安时代末期,京都(我最喜欢的一个城市),朝代末年、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主人公是一个长有青春痘的“下人”,故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变化来展开的,从最开始被主人辞退、心里的彷徨与不安——为了勉强过一夜战战兢兢上到罗生门上——看到老妪拔死人头发的正义凛凛——最后的作恶!
同其他伟大作品一样,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构建,你深刻你会发掘深刻的内涵;你慈悲你会悲悯与时代变迁战乱之后的人民大众~而我自身每读一次会觉得着眼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看会觉得下人和老妪都很可怜,一个无家可归,一个老无所靠!国运变迁的代价不该无辜的人民来承受,战争的既得利益者永远都不是百姓,世界和平,是一个遥远而伟大的梦想!
第二次的关注点会在下人身上,或许从小就在主人家奉职,如今却只能成为浪人,长长的街道到底往东还是往西都不清楚,迷茫!年轻人往往觉得世界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认为如果要生存下去只能够不择手段,要么成为罗生门上的死人,要么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而年轻人又是胆怯的,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抑或是煽动,很不幸,他在这个雨夜天,偶遇的不是激励而是诅咒~老妪说“我拔头发的这个人生前为了生活也一直在做坑蒙拐骗的事情,如今我为了生存不得已而做,相信她也会原谅我的”,语言有时候可以扰乱思维,不仅是自己的也会干扰他人的!年轻人拥有强壮的四肢未必就拥有成熟的灵魂,在稚嫩的心智下,悲凉的大环境里,下人把自己的所有路堵上,心甘情愿的选择了强盗这条路!作者对下人的悲叹也是对时代背景下所有走上歧途之人的怜悯吧,他们自以为走上了一条便捷之路,却永无光明!
芥川把很多精妙的部分放在细节描写出:下人的青春痘、老妪骨瘦如柴、摇曳的那根松明等、傍晚时分等待落脚的乌鸦、以及那团快要挤出雨滴的乌云、那些见证过往昔辉煌的屋檐~渲染的氛围太强烈了~
读小说的美妙之处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在于它会给予你极大的包容,你能从各个角度去诠释它、去解读他,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境去创造它~有人说“飘落的樱花好美啊”,而樱花她只是飘落,她是否美在于看她的人的眼光!如果你柔韧那万事万物就能有很多面供你去欣赏,否则一件事情,只能有一种解读,那世界得多枯燥啊~我欣赏那些能够睿智的去看待周遭的境遇,多面去开拓自己人生道路的人!
再次印证心里已经排山倒海、而写下来却空洞无味!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