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
查看话题 >妙玉
妙玉这个人很有意思,出场不多,在十二钗里排名却很靠前。很多人爱讨论妙玉和宝玉是否有情愫,连我一开始读书也这么认定。现在想来,那时年少不懂爱,潜意识把宝玉和女性的互动当作爱。好在妙玉出场少,再看一遍很容易就有不一样的发现:每次妙玉出场时都有牵扯的,并不是宝玉,而是黛玉。
妙玉第一次被提及时,正是宝黛二人口角结束,一同来到王夫人房中: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绣香囊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姑苏人士,官宦之家,体弱多病,父母双亡,文墨极通,模样极好,心性骄傲,你觉得这是谁呢? 癞头和尚要让黛玉出家,身体方好,林如海夫妇没当回事。如果当初黛玉遁入佛门,是不是就成了今天的妙玉?
如果妙玉没出家呢?
第二次出场是著名的品茶妙谈,直到今天还有人拿来作为妙玉喜欢宝玉的证据。同我少时一样,将两人的亲密互动视为暧昧,而忽视了这个场景中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黛玉和宝钗。
这三个女人都是何等的冰雪聪明,妙玉怎么会不知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就算她真的暗恋宝玉,她也绝不会在钗黛面前泄露春心,这简直太侮辱她的高傲,以及她的脑子了。
如果真的在表达爱意,宝钗可以装糊涂不说话,黛玉敏感又好为宝玉吃醋,此时岂会无知无闻,早就出言讽刺了,还会被妙玉排渲而哑忍?
妙玉之所以能将茶杯给得自然,而黛玉之所以能相安无事(我的妈哟想想有谁敢冷笑林妹妹),不过是想说宝黛妙三个人的相处已经到了熟不拘礼的地步了。
妙玉不是单纯的洁癖,而是自视清高,瞧不起世俗的一切,因此排渲黛玉是“大俗人”,被宝玉说“俗人”也大为恼火,因为“俗”正是她要极力避免的。所以倘若自己用过的杯子被刘姥姥沾染了,她定是要砸碎的,因为她不想和“俗”沾上一点关系。而宝玉恰恰是整本书中最烦世俗之道的人,所以妙玉欣赏宝玉,才会对宝玉坦荡纯粹,毫无暧昧。会把杯子很自然地递过去,因为这个不俗的朋友,来得太难得。
黛玉不仅对二人亲密关系不耍小性,对妙玉的排渲也不作回应,怎么就突然这么熟了呢,大概是因为两人本就是一人吧。
后来宝玉接到妙玉拜帖,第一时间与黛玉商量如何回复。黛玉甚至拦着李纨,让宝玉和妙玉单独相处,正是因为妙玉心无邪,黛玉不设防。这不恰恰证明三个人不拘于礼的坦荡关系吗?
妙玉自称槛外人,排渲黛玉大俗人,可不可以理解为妙玉就是世外的黛玉,黛玉就是世俗的妙玉?槛外的妙玉对宝玉只有只有纯粹的欣赏,三个人彼此知己体谅,何其温馨美好,为什么非要解读为尼姑思凡呢?
前八十回妙玉最后一次出场,黛玉依旧在场:
(妙玉)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
黛玉向来自恃诗才,元春省亲时因未展诗才十分郁闷,可见对自己作诗能力的自信,这里对妙玉却谦逊异常。之后妙玉一挥而就,黛玉“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是谦逊也是对妙玉能力的肯定。黛玉是怎么知道妙玉的诗才高呢?和我之前说的一样,两人怎么相熟的呢,大概是因为两人本就是一人吧。
妙玉的身份,从书中交代来看,是个自视甚高,原官宦门下出家的小姐。 站在读者角度,妙玉是当初做了另一选择、走入世外的黛玉。这却更为黛玉的人生增加了一层悲剧色彩,因为她的命运即是个死结,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最终都会走向毁灭。
唉,这些姑娘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