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1.泡了一下午图书馆 热爱如S城这样富裕的一线城市,连偏远宝安藏在公园里的一个小馆都可以装修得很别致,甚至24hours。 环山绕水,座位抬头是一片悉心照料的花园,视线再往前就是立新湖面了。 且因为位置较偏,到访的人不多,成了一块净土 作为纳税人,我觉得人们都应该多去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享受免费权益,毕竟你们的钱可是花在这儿了啊,审查审查他们拿你的钱都做啥了是很合乎逻辑的 2.寺山的随笔很有意思,集思广益,轻松诙谐又足括深刻。话题之广,谈及之深,都让人惊叹真是个跨界怪才啊。 可以不沉重地去思考一些沉重的命题是很棒的阅读体验 寺山关于“自杀”这个命题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见解 通俗所说的自杀他解构为“他杀”,“病杀”,“自杀”(真正意义的自杀)。 “他杀”即看似主观选择的死亡,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受到了他人,环境的影响而消磨主体的生存动力。诸如为情所困,财政原因等等的死亡。 “病杀”,顾名思义即精神障碍导致的死亡,抑郁症等等,以及Ian的癫痫病导致精神病态,抑郁而进一步的自杀。 “自杀”,寺山所言真正意义的自杀,强调了这个“自”,必须要足够主观的理性,认清和理解世界,与世界决裂的原因必须有个正确,坚定的意识。物质,情爱的改善都无法避免的死才是自杀。真正意义的自杀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献身,是快乐的,走向绝对自由的死亡。 诸如藤村操,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的死,就属于这种真正意义,抽象的,艺术性,理性的,完美的自杀 其实寺山剖析了这么多,想表达的应该是告诫人们大多数的自杀其实都是属于第一种,不合理,不充分,存在误会的,很惋惜的逃避 说来日本作家真的很爱自杀了,以至于《日本自杀史》这样的奇书。如果以后对这个命题还有兴趣,也许可以去读读 3.坐在对面,陪女儿来图书馆写作业间隙在读《股权要义》的中年男人 像极了这个时代的缩影 惶惶不安、权钱崇拜、审美灾难、急于出路、想象力匮乏、苍白无趣、被世俗压得喘不过气还要挂着一个伟大突破的念想 我希望他可以如愿致富 我希望我可以扔掉中产阶级的平庸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