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与东洋文化
《茶之书》写于1906年(在纽约出版);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冈仓天心明显是带着文明的批判意识而写的,并且对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所表现的日本文化论也有所不满。新渡户稻造《武士道》的问题至少有两个:一是过于迎合西方人的文化理解尺度,即日本文化正是因为和西方文明接近或者具有可比性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二是印证了西方人理解的日本人“尚武”的偏见。冈仓天心所理解的日本文明或者东洋文明,具有更自信的文化主体性,这种文化的意义不需要经过西方文明的承认而后成立;而且冈仓天心认为日本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和平的艺术”,比如文学美术与精神性,“武道”并不是日本文化的精髓(更遑论近代战争的杀戮,在冈仓天心看来那简直是对传统日本文化的背离,是工业国家野蛮化的证据)。
冈仓天心的思想价值之所以伟大,至少有三点(当然是在我看来,其它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一是冈仓天心的对于日本文化的认同感,永远是放在“东洋文化”的框架中来认识的,日本文化即使具有“个性”,也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东西,而是汲取了东洋文化(主要是中国、印度)的活水和能量才能发展的。这种宏观的文明论其实是很多日本、中国、印度知识分子都极其缺乏的;
二冈仓天心主要是以“精神性”来定义一国的文化的价值的,他并不重视西方人对于日本文化的评价意见(因为冈仓天心觉得西方人未能足够理解东洋文化的精神性),比如西方世界评价很高的浮世绘,冈仓天心就认为这是形而下的庶民艺术,价值并不高;
三是冈仓天心特别重视艺术作为某个文明的水准的评价尺度。在冈仓天心看来,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的结晶,从艺术品中可以看出某民族的精神发展阶段、创造性、意志和活力等。从艺术品中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是拥有希望的、成熟伟大的、还是衰败死亡的。可以说,艺术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理想”(冈仓天心的一部著作的书名就是《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 1903年),是比炮舰或者电线杆更本质的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尺度。(第三点作为冈仓天心的思想意义,提到的学者还很少,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是值得知识分子深思的。)
明治四十五年(1912)冈仓天心写信给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夫人(著名的波士顿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的女主人):“这个月北京被尘埃埋没了。我还活着真是不可思议。如今是中国的大转换期(指辛亥革命)充满了不吉的前兆,但却令人感动的有趣。满洲人的梦结束了,接下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除了艺术以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北京,1912年5月30日”。
图为冈仓天心与高云溪在白云观(1906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