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部风格迥异、演技炸裂的“女王”作品,你绝对不容错过!(附资源)
如果问谁是当今好莱坞最会演戏女演员,你第一个会想到谁?

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

朱利安·摩尔?

凯特·温斯莱特?
可能一时半会,还真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
但如果问谁是当今好莱坞最会演戏的“女王”,那绝对非凯特·布兰切特莫属。

出演《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凯特已经 29岁了。
奔三的高龄横空出世,成为好莱坞中生代女演员演技派的扛把子!
虽然是来自袋鼠国的大土妞,却硬生生地在红毯上杀出条血路,红毯女王加冕!
恐怕还是贯穿《指环王》和《霍比特人》这两部六集电影十三年(2001-2014年)的唯一女性"精灵女王"。

而在这些年中,凯特本人从不可捉摸的仙界,降落为地上的女王。荧幕上的凯特可直可弯,可男可女,上能拿奖,下能拼票房,在一片中生代女演员各种凋零的好莱坞,戏路宽得能跑十辆车,基本上拍一部都能冲奥的,只有她一个。
下面推荐五部风格迥异的电影,来感受下“女王”的霸屏式演技。

曾在话剧舞台上演过无数遍《欲望号街车》的凯特,在这部银幕改编版里再度灵魂附体。

本片导演伍迪·艾伦曾说说:" Jasmine 的下眼睑上永远挂着绝望的睫毛膏。"

凯特自己说:"这个电影不需要演技,对物质、身份、地位的雄心早就构成了我们时代所有的女人。这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所有的欲望。中产阶级的消费、打扮、做派、失意,依赖爱情、毫无一技之长,失去一切之后不敢重新面对生活的落魄,我信手拈来,我自己就是这个角色。"

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样,当男人提出要和她分手时,她会痛苦,但是她的世界不至于崩塌。
过去有多美好,现在就有多残酷。幻想经不起现实的摧残,疯狂是唯一的结局。

归根到底Jasmine最后的崩溃,不是她的痛苦太痛苦,而是她的脆弱太脆弱。

有几场戏,歇斯底里的情绪甚至让凯特发生了生理变化:鼻头通红,眼球突兀。

影片中,Jasmine穿着CHANEL,拎着HERMES,却也掩盖不了空洞眼神里的空洞和绝望,凯特真是举手投足都是戏。

一个是怀揣梦想独自一人来自纽约,梦想成为摄影师的售货员。她不缺乏追求者,但从未有人能真的走进过她的内心;她留着短发,戴波点发卡和格子围巾,身材纤瘦秀丽;她并不自知的美才是最致命的武器,她对自己未来的路一无所知。

她叫特瑞斯。
一个是纽约上流社会的中年贵妇,有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她拥有足以缈视一切女性的绝美容貌,精致妆容,身着华贵皮毛,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着中产阶级的优雅气质;她爱的就是女人,也深谙女人什么样子才最美,才能俘获女人;她知道什么世俗命运婚姻契约,谁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谁也别指责谁贪图一时快乐。

她叫卡罗尔。


卡罗尔来到特瑞斯所在的百货商店为自己的女儿挑选礼物,就这样,她们相遇、相知、相爱,两个平行空间的人从此无可避免的纠缠在了一起,剩下的事只关乎爱情……
凯特在本片中将卡罗尔在多个角色间的自然切换演绎得游刃有余。

在女儿面前她是宠爱的母亲,在和丈夫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时,面对律师毫不讳言自己的性取向,她是坚强的女性,在面对来自丈夫的威胁时,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脆弱,而在自己的恋人特瑞斯面前,她是霸气总裁却又不失温柔浪漫。

影片在爆发与克制当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观众屏气凝神的站在这个平衡点,看着银幕中两个女人之间的每一个细微眼神,每一个轻微动作,生怕错过哪怕一帧。

精致画面包裹着爱的氛围,胶片的质感让人着迷,深陷其中的观众难以抽离,只能在脑海中反复播放那些电影中的场景。

希芭的婚姻可以引申出一种类型,一种互补婚姻的不相配隐患,变成某种婚姻模式。

“希芭式婚姻”引发的“希芭式孤独”,使她被勾引和十五岁的学生发生关系,最后又逃避到了同性恋老师身边。她的一生都被自己的愚蠢毁掉了。讽刺,但是也值得同情,被单纯蒙住了眼睛,偷尝禁忌,却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希芭的欢愉一开始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最后成了被人羞辱和嘲笑的对象。

本片的最大看点莫过于两位各自高居本年龄段世界顶级水平的稀代大女优,欣赏两个好演员炸裂凌厉的对手戏,非常之过瘾。

这是德国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尔德(Julian Rosefeldt)的影像装置新作《宣言》(Manifesto),十三段影片的主角皆由凯特一人担当,身份覆盖社会各个阶层,从流浪者、朋克少女、小学教师,到中产家庭主妇、股票交易员、科学家、集团总裁,每段时长 10 分 30 秒的影片都围绕某一角色的日常生活展开。

凯特在《宣言》中的反串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这并不是凯特第一次反串男性角色,她在2007年就曾反串出演《我不在那儿》中的摇滚巨星鲍勃·迪伦,墨镜、香烟、卷发,出神入化的演技,让大家差点没认出她来。

本片的执行制作人丽贝卡·罗伯森评价凯特说:“她是当今世界上可塑性最强的女演员之一,她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为人所熟知的经典形象,《宣言》将她这一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凯特自如地穿梭在这些角色中,用她那时而坚定、时而呆滞、时而挑衅又时而冷漠的眼神,贡献了殿堂级的非凡演技。

2003 年 6 月 3 日,凯特到《飞行家》剧组报到的那天,凯瑟琳·赫本去世了。死亡让赫本的传奇再度清晰地重回人们的视野,凯特必须在强大的追忆潮流里逆流而上,去重现那个黄金时代的传奇。

她上马术课,学打高尔夫球,戴着红色短发发套,找了口语老师,学习夹着新英格兰上流社会的发音,她和赫本一样,有着骨子里的坚决和果断。

《飞行家》公映后,《纽约时报》的长篇评论以"布兰切特以次要角色贡献了一流的表演"为题,把她抬到和她扮演的赫本同等的地位。
关注“姐说妹影”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蓝色茉莉”、”卡罗尔“,即可获取相应的影片片资源哦~~~
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电影的想法都请告诉我们,只要关注并留言给我们,都会有惊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