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2)—更好地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你在工作中是否会时常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呢?如果是,那恭喜,你一直在成长,甚至是正在快速地成长。
工作中的难题往往是不期而遇的,来的那么突然,没有任何准备,让人猝不及防。面对这种境况又该如何解决呢,曾经的一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2015年北京的春天和往年一样很短,快速步入了炎热的夏天,6月份接到了一个和某军工单位合作研发一款传感器的项目,由于应用前景很好,老板也很重视,亲自参与了前期的工作,后面主要是由我来负责。
整个七月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设计生产和实验,信心满满的买了去西部的机票,八月初我一人奔赴了沙漠边缘小城的实验场地。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有些自信过度了,应该准备更充分些,可谁又知道呢,想到了可能性A,或许还会出现没能考虑到的B、C、D,困难或成长的机会就是这样不期而至。
第一天调试开始就不太顺利,现场合作单位的很多工作人员都在配合,由于传感器感应探头设计的太过敏感,虽然这样增大了感应距离,但受周边零部件干扰严重。经过大半天的忙碌,我无奈的宣布本次机载调试失败了,是我搞砸了这一切,仅仅半天的时间,自信心受到重挫,从波峰瞬间跌入谷底。
从露天测试场地回去的那段路上心情极度沮丧,表面上依然装出一副我可以搞定的样子,但问题的严重以及内心的紧张和慌张只有自己知道,以至于一路上手都是抖的。
我回到工作间,见到了合作单位的总设计师,用最简短的话汇报了调试的结果,然后简洁的描述了导致失败的原因和原理。
总设计师的水平真的很高,我的几句话就已经理解了其中的设计原理,并发现了设计方案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了其中的难点,低着头不停的用手揪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头发,样子也十分焦虑。然后,抬起头对我说,“我们实验只持续两周时间,你现在马上回北京,两周内带新的产品回来实验,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我们不可能再单独为你再安排机载试飞。”
听着这段话的时候,反而没有了慌张,至少说明我还有机会,脑子里正在疯狂的计算着时间,设计、生产、测试整个周期是否能在两周内完成,粗略估计后发现是有可能实现的。我给老板打了电话,汇报了现在的情况,说了新的方案和后面的计划安排,得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个时候的自己感觉分身乏术,真的很需要帮助,给其他同事朋友打了电话,请求帮忙,联系了生产厂家希望能积极配合。
计划很快安排下去,还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按照这个计划,很多工作可以并行,大大节约了时间。经过商量,合作单位愿意在北京提供我们基本的现场测试环境,更加提高了完成这项工作的可能。最后整个计划算下来只需要六天时间,我自己负责最核心的软件部分,并确定给我六天时间一定可以搞定。
买了第二天返程的票,在离开那个小城之前跟总设计师做了一个大胆的承诺,“我只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我一定回来。”
回到北京后,一连熬了几个通宵,一切进展都很顺利,程序编写、加工生产以及中间物流环节都没出差错,第六天去北京的厂区实验,也都一切正常,买了第七天的机票,返回了那个小城的试验场,这次安装调试都很顺利,采回来的的数据也堪称完美,虽然中间接入主系统时又遇到点小麻烦,但也很快解决了。
至此算是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结果,虽然过程有些曲折。后面又有一次改进,两三个星期内,在两个城市间往返了多次,由于后面工作没有出现太大的困难,忙里偷闲游览了当地的风景,结实了两位当地的朋友,人朴实又热情。
那里的整个夏天气温都不是太高,甚至夜晚非常的凉爽,但紫外线很强,短短一周我就已经晒黑到自己亲妈都不敢认了。
后面的工作由我一个师弟来完成。我八月底离开那个小城的时候早晚气温已经很低了,嘱咐师弟多带厚衣服,羽绒服也要带。九月份的北京还很热,但听师弟说那边下雪了。
经历过这次之后,我更加有信心有底气挑战更有难度的项目。对于研发人员或是工程师,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困难和挫折总是始料未及,关键时刻冷静的头脑可以拯救你。你准备一颗不惧怕困难,准备随时敢于面对挑战的心了吗?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没有困难的工作正在逐步被机器所取代,最后留给人类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一定是复杂多变、困难重重、绞尽脑汁的。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还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应该考虑换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了。
没有困难,就创造些困难吧,让自己永远不被机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