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荐 | 不学礼 无以立
国学,即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
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更是中国人
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
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
都源于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一个民族或几个名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闲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

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放佛徜徉在思辨的王国,感受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一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不学礼 无以立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
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
失去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延龄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龄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 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 表记》

二、敬
敬是仁爱的表现~
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季氏》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仁,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 曲礼上》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前四者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然后是约束言行,谨言慎行,为人诚信。
六、诗礼传家、忠厚继世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 大戴礼记 保傅》
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制狱,五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从太师之言,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