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0】心理学之再谈社会空间的自我和他人
再谈社会空间的自我和他人  半载青春 2017-09-28 20:08·字数 1817·阅读 0·日记本 D49 阿尔法号 阿基米德舱 F12 兰建华打卡 1.已收听今天的晨间导读 今天收获: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彼此,又如何彼此影响。勒温的公式表明,行为是个体与其情境的函数,我们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自尊水平,社会知觉,对自己的印象和对他人印象形成与管理,归因的方式,社会情境当中的动机与形式都是在谈个人的部分。综合起来我们研究心理学必须把个体与他生活的情境整合起来,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找到因素之间彼此影响的规律,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更好的与自己和他人互动。 今天感悟: 我的自我概念里有很多消极的评价,我认为我没有什么过硬的能力,我觉得我很多东西不知道,很容易因为无知而出丑,我觉得自己家境不好,身材不好,我认为我总是不够独立,也不知道如何照顾朋友,感觉总是受朋友照顾。具体的表现在社会角色的自我认知很多都是消极的。 社会角色:女儿,我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够孝顺,我不是时常关心爸妈,我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姐姐,感觉不知道如何引导弟弟,也不知道他的优缺点,另外,表妹总是对我很好,感觉十分的照顾我,喜欢我,好像她才是姐姐,而我很少为她做过什么。 闺蜜和朋友: 高中的两个闺蜜,大学的三个朋友,我也觉得自己对她们的关心不够,都是她们十分的照顾我,我好像老是添麻烦。对于四个异性朋友,我不知道如何保持联系,常常是打电话联系一次以后,习惯过一段时间再去主动联系他们。其实,也并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相处。 孙女: 我觉得我作为孙女,外孙女,不是很称职的,偶尔打电话关心他们,很少陪伴他们,只知道爷爷奶奶很少的一些爱好,基本不知道外婆的爱好。 自尊水平: 自尊等于成功除以抱负,我的自尊水平很低,是因为我的成功不多而抱负期望要求太高,所以我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也时常能看到所有他人的优点,但是也能看到亲近之人的缺点,会有嫌弃的态度,不够接纳。我也把这个当作缺点,可能是我自己不够接纳自己,也时常嫌弃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缘故。 根据船长说的找寻个人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三个重要坐标来看的话,我想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第一,自我概念几乎都是消极成分,聚焦于自己觉得做得不好的方面,而自己的主体我又控制不住这样的想法,也调节不了。 第二,我对外界的态度综合而言是害怕接触和退缩的。我对外界的认知是,外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害怕自己适应不了,所以我的行为大部分时候都是倾向于小心翼翼,不逾矩,有时候总是信奉规则,但是又很不希望自己这样子死板,希望自己灵活一点,机灵一点。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么只看到了他人和群体,看不到自己,要么有时候因一些事情做得好一点而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幻想自己可以很好的摸样,惊艳别人,这时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和世界。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是不够积极主动的。 第三,我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在我自己看来并不十分良好,由我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就可以知道我自己与周围人相处时自己内心的时常矛盾和不适不安。 亲子关系,总觉得不是十分的安全和亲密,常常得不到我要的支持和关心,我也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朋友关系,对于朋友没有安全感和足够的信任感,时而心里会评判朋友的行为,但是也很怕失去朋友。为了填满我自己内心的不安感,我要么是给朋友送礼物,要么是自己迁就朋友的要求,其实,为了朋友开心一次两次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时间久了,自己会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感觉。然而,我没有表达过自己真正的需求,她们也不知道。 爱情,不了解异性,很少接触异性,对于男孩的追求总是害怕,或者就是觉得自己不喜欢又何必浪费时间,于是总是拒绝。 我看待的自己和他人看待的我总是不太一样,因而我总得到一个建议,要对自己有自信,而我自己还是时常觉得我没有自信的资本。这样的顽固认知,会影响我的行为,因而也会影响跟别人的相处。 该怎么破? 决定我行为的是我的态度,态度是由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协调整合而成,当三者不协调的时候,情感占主要成分。情感应该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经历带给我的一些感受,相对较稳定。 所以,我要在大方向改变态度,具体一件件事上直接行动。如,积极得看待我遇到的所有事情,挖掘积极面。行动上,做到自己现阶段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我想既然我认为我有这么多的不好,我的朋友和家人和船长和小班都没有觉得我有多么多么不好,可能是我自己的认知太片面,既然自己不能够相信,那就刻意练习。相信和幸福是一种能力,如果父母没有给我营造获得这种能力的氛围,我可以刻意练习来习得。 路很长,但是没有谁可以多轻松就可以获得珍贵的东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