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东京看展记|卢浮宫人物肖像展
前不久介绍过了东京都美术馆在举办的法国风景画展览,这还看的意犹未尽,卢浮宫又与国立新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人物肖像展。国立新美术馆的展览向来重磅,此展中汇集了古埃及时代的人物雕像,和令世人震惊的《马拉之死》以及关于拿破仑的多幅作品。
『卢浮宫美术馆展:人物肖像艺术 』
序章 肖像的起源
肖像画,是绘画艺术史上最为古老的一个类型,它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最初的表现形态是在木乃伊的头部覆盖的人物面具上面作画。
这个时代的面具并不是单纯的画出死者的外貌,而是一个被理想化的面孔。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1-3世纪,覆盖在木乃伊脸上的,变成了画在木板上的肖像画。被统称为“法尤姆的肖像画”的这类木乃伊肖像画,更注重写实性和肖似性,故人的面部轮廓往往得到了生动地描绘。

第一章 回忆的肖像
人物肖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证明存在过的痕迹”。就如当今社会摄影留念那般,古时候当人类死亡的时候,便会制作雕塑和绘画来缅怀死者。
令我心心念念的那幅画就是《马拉之死》。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重要人物让-保尔·马拉,在他创办的《人民之友》中猛烈抨击当权的君主立宪派的温和政策,要求建立民主制度,消灭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反对富有者的统治,尊重穷苦人的地位,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同时马拉也是一个复仇心很强的人,嫉妒又冷酷,杀死了很多政敌甚至是革命者,对过去的贵族更是残忍地斩杀,有历史学家形容马拉的心同他的面容一般丑陋。
马拉因为患有皮肤病,需要常年泡在掺有药水的浴缸里以缓解痛苦。并且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浴室成了他日常办公地点。
吉伦坡派视他为眼中钉,其中的一位柔弱文静并且美丽非凡的女子 - 夏洛特·科黛对马拉的暴政终于无法忍耐,来到马拉的寓所,装成商谈事宜,刺死了马拉。
马拉的死震惊了整个法国。第二天马拉的挚友雅克·路易·大卫画下了这幅著名的《马拉之死》。
但是大卫的《马拉之死》并不够写实,细看马拉的嘴角,还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这怎么也不可能是被刺杀的人会有的表情。他也没有描绘房中其他物品,并且皮肤白皙光洁,简洁的背景色与皮肤形成鲜明对比。下垂的手臂是直接从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基督形象借鉴而来,夏洛特·科黛刺中了马拉的胸口,同样也给大卫一个将马拉神话的机会,他塑造出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画中弥漫着悲凉的美感,如同殉教的圣徒一般纯洁。
此次卢浮宫的这幅《马拉之死》并不是雅克·路易·大卫本人画的那一幅。其实在马拉死后的三个月,绘画工坊又复制了很多幅《马拉之死》,这是其中的一幅,区别从画中木头桌子下方的签名可以看出。

至于雅克·路易·大卫的那幅真迹现存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里。大卫在他的画中时常表达政治立场,例如这幅带有崇拜意味的《马拉之死》,与后来诸多的拿破仑肖像。随着偶像的倒台,大卫成了法国的叛徒被民众唾弃,最终《马拉之死》与大卫的尸体都不能回到法国而一直被留在了布鲁塞尔。
如果真的有哪幅画能够表达出美的致命杀伤力,那无疑会是大卫的《马拉之死》,艺术之美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能蛊惑人心,也能恨之入骨。
第二章 权力之颜
伴随着记忆,肖像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担当是权力的象征。对于国王皇帝等最享有最高权力的人来说,肖像是广泛传播权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正如狄更斯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法国大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一个让整个欧洲颤抖的男人来了。他成为世上最有权力的人,一个时代的英雄 - 拿破仑。
怎样去理解拿破仑?也许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迷恋的东西。他对古埃及非常着迷,迷恋金字塔的建造者法老的权势与神秘。他有一个雕刻着狮身人面像的宝座,这也就意味着当他坐在宝座时,他就成为了法老。
伏尔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国王多伟大多自豪,无论他的宝座有多华丽,他其实也只能坐在自己屁股上。
拿破仑的肖像画都有一个共同点:宣传我,神话我,让法国人民感受到我征战的胜利。安托万·让·格罗是大卫的学生,他曾随拿破仑去意大利远征画下他风度翩翩的年轻士兵形象。

关于拿破仑最著名的肖像画也许是那幅《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的加冕》,其中他身穿长袍的形象也被多次描绘,他希望所有人知道,他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他头戴金色月桂冠树叶的王冠,使自己成为罗马皇帝,在他身边悬挂的是查理曼大帝镶满珠宝的宝剑。大黄蜂取代了鸢尾花,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象征,蜜蜂的纹章含义是“不朽,复活,永生”。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这些标志,都只是通向乐曲最终章的前奏。

如果说拿破仑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的狂妄自大,俄罗斯一战的失败令他一蹶不振被流放到孤岛上。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拿破仑,面孔苍白,眼窝深陷,神态祥和。这是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之后所制作的石膏雕塑,一代王者的命运就此陨落。

第三章 表现符号与流行元素
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逐渐兴起,从有势力的商人、银行家开始,到底层阶级,肖像的对象范围得到了扩充。这类肖像,一方面沿袭了从古代开始就形成的上层阶级的肖像表现符号(固定的表现方法·表现规则),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各自时代·地域·社会所特有的流行元素,肖像表现异彩纷呈。
何谓表现符号?如果人物拿着一本圣经,那么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如果女人手中有只鸟儿,说明她对性的态度很开放。
委罗内塞是艺术大师提香的弟子,他们与丁托列托并称威尼斯画派三杰。与强调清晰素描绘画的佛罗伦萨画家不同,威尼斯画家更擅长使用丰富的色彩,同时巧妙的利用画笔,将人的肌肤、布料、木质、金属等画出逼真的质感。
《美丽的那妮》被视为卢浮宫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藏品中的最高杰作之一。至于这幅画中的人物是谁,至今没有明朗。也许她不是一个现实中的人物,而是一个被理想化的形象。她身着华丽的天鹅绒连衣裙,颈部佩戴珍珠项链,左手无名指戴有戒指。连衣裙领口设计为方形,在当时的威尼斯未婚女性是不能够穿着的。右手轻放在胸口前,代表对伴侣的忠诚。

画中人物的视线平添一份神秘感,她轻轻地看着外面的某个地方,眼神令人捉摸不透,如孤独,悲伤,害羞,羞怯,混乱,悲伤,善良,安静的喜悦。
尾声 肖像游戏
展览的尾声以活跃在16世纪后半期的天才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春》、《秋》两幅画来收尾。

他的画令我难以评价,好像带有一些讽刺色彩。这两幅画远观都是人物的侧颜,近看才发现是由很多小物组成的。例如《春》是各种美丽的花朵,,而《秋》是丰收的果实。同一幅画,既是肖像画又可以当做景物画来欣赏。许多超现实主义画家视他为20世纪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先驱。
『卢浮宫美术馆展:人物肖像艺术 』 东京都国立新美术馆 2018年5月30日 - 2018年9月3日(周二定休) 大阪市立美术馆 2018年9月22日 - 2019年1月14日(周一定休)
更多艺术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那里的一粒盐 ID:che-che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