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活出来的
在开始敲下这行字的时候,我甚至还没有想好这篇文字的题目。我用的是文字,而不是文章来形容它。
接触我的人多数给到形容我的词是随性,我觉得我算是个没有棱角的人,对他 人对自己都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仅是对人,对生活似乎也是一样。比起什么事都需要计划,我更喜欢注重内心的感觉。我特别喜欢李诞在《十三邀》中与许知远对话时说的一句话,他说他从来没有梦想,人是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你就照着想,没用,只能是活着活着就明白了。在我看来,生活就是这样,就像考研,身边的人对于选择哪个专业和学校会有各种考量,例如这个专业的就业面,含金量等等,我定下法硕这个专业很快,似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没有过多地去了解这个专业,原因只有两点,一是我喜欢这个专业,二是它是联考。身边有纠结专业的朋友问我为何如此草率选下这个专业,我回答读研一定要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至于就业么,在当今这个大环境下,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两面性,这个社会的包容性已经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每个行业都缺乏优秀的人才,你只要优秀,每个行业都会善待你的。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毕业于一所211院校的本科生,但是她选择了在星巴克做服务员,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家星巴克就在她住的小区门口,上班十分方便,她十分享受这种感觉。我曾把这个故事在和朋友闲聊时提过,身边多数人表示不能理解。偶尔聊起梦想时,我会调侃似的说我想做家庭主妇,我觉得做好一名家庭主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身边的人说那你干嘛还考研或者读书。我一笑而过,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主妇是我想做的事,这两者并不冲突,我读书是为了有一天面临选择时可以多点选项,在我眼里,这些事情并不矛盾,反而使我更有安全感。
我不是一个爱表达的人,印象中孙畅是我表达的最多的人,她理解我,我们之间是有种很深的默契,如果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拥有一个灵魂伴侣的话,那我的灵魂伴侣我想就是她了。但我觉得我并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可能是我太脆弱了,还不足以让她依靠。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她当然不想我更烦恼。我丧,她会陪着我,有时候真希望负负得正。电影《刺猬的优雅》中有段话我深有感触,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那人未必是恋人,可能是任和何人。就像电影中的忘年交荷妮和芭洛玛。有时心里难受或者状态不好,我给她发个消息,她会给我回个电话,闲聊个一两个小时,比如说说她今早上班差点迟到,她午餐吃了什么,最近身边发生了的事情,大概就是这些让我觉得除了难受,还有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吧。其实我们两经常聊天,但是话总是说不完。我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孙畅,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的我可以说是状态不错,在备战考研之余,偶尔和朋友一起吃个饭逛个街,晚上有时和舍友一起跑步或者穿着大T恤趿拉着拖鞋走在校园里感叹岁月如梭啊。只是现在在备战考研,可能这些事只能成为非常偶尔的事了。
如今在慨叹生活之余,深深觉得李诞的那句人间不值得说的太好了。许知远曾问过李诞为什么这么容易被这个社会俘获,李诞说你就是陷在自我里太深了,与自己纠缠,我就是想活的浅薄,流于表面这样挺好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当下特别流行佛系这个词,我觉得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这个词,很多人误把这个词与丧画上等号,但在我的字典里佛系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它应该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也不要让自己成为那种小资,小布尔乔亚会腐蚀一个人的思想。
我不喜欢模糊的立场,却又怀疑过于确定的答案,我希望自己是个游荡者,不断拓展知识与情感的边界,我会带着我的期待与偏见,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