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Pick一份好爸爸指南(深度好文)

鲁迅当年曾思考过,我们如何做父亲?这个问题居然被提出来思考,也说明中国在“父亲”的生产上遇到了危机。
是的,做父亲是需要学习的,即使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就能够承担父亲的责任和呈现父亲与父性的意义。

好爸爸指南
父亲的5个身份认同
“父亲”这个身份认同一般来说,包括了5个成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父亲”,你最好做到:
第一,能赚钱养活太太和孩子,并陪伴他们;(供养功能)
第二,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功能)
第三,能够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功能)
第四,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功能)
第五,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妈妈强大有力,也就是说,你要是个男人,你要很man。(胜利功能)

其中前三个的养育、保护、规训功能其实也是母亲的天职,所以,父亲的功能至少有75%是作为“辅助性妈妈”存在的。
这是为什么有些学者怀疑,父权制实际上是女人们发明的,因为它赋予了女人“阴性的权力”。
女人的确把看起来风光的“父权”给了男人们,同时女人们也获得了“阴性的权力”,也就是说,不赚钱的权力、撒娇的权力、谴责男人们不负责任的权力。
当然,这种一边倒的观点大概也不符合事实,“父权制”至少也应该是男人们提议、女人们投票通过的。男人或女人任何一方没有办法发明一种文明制度,并且传承下来几千年。
“父亲”这五大功能在人类历史上,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加和削减。
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手册,叫做《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这本手册提供了各种针对促进父亲功能的专业人员,如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学校老师、工作坊讲师等使用,其中开宗明义,明确定义了有效的“父亲功能”的七个方面:
第一,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
第二,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养育孩子;
第四,恰当地规训孩子;
第五,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第六,保护和供养;
第七,成为孩子的模范。
这七点就包括了前面说的供养功能、护佑功能、规训功能,但是传道功能被弱化了,而“胜利功能”基本上被删除了。
和历史上的父亲功能比较起来,供养、护佑功能中,也不再是紧紧围绕着父子关系展开,而是强调了夫妻关系。
但是,意识形态上弱化的传道功能和胜利功能,可能恰恰是在无意识领域起到推动作用的。

传道功能
意义比钱更重要
先看传道功能,“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传统意义上,父亲不应该仅仅给孩子们一堆钱。相反,仅仅给钱的父亲是没有给够也没有给到孩子们需要的东西的。
比尔·盖茨如果给他的孩子们一人100亿,他的父亲功能最多是50分;但是,如果他给孩子们一人100万,把几百亿资产捐了,通过这个行为传递给孩子们这样的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在于尽情发挥你的才能,然后尽力回馈社会”,那他的父亲功能就可能到了75分。
唐朝的禅宗居士庞蕴,便是以传递禅宗价值观给孩子而闻名。他有一首诗,“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可以看到,是一个父亲和孩子在静静地坐禅中悟道而来的灵感。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父亲很难传递一套价值观给孩子们,况且,很多父亲他们自己的父亲在“传道”这一块也是缺席的。
所以,一个父亲即便在其他功能上不缺席,在“传道”这个功能上也很容易缺席。
但是传道功能,也是可以由母亲完成的。
如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父亲就是个典型的缺席父亲。智力低下加上单亲家庭,阿甘出问题那是预料之中的。
但是实际上,他几乎完美地完成了男人和父亲的所有功能。关键就在于他的母亲一直到临死都不忘对他传播基督耶稣的“道”——“你要凭着神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阿甘的人生,就是凭着神所给予的那一点点资本,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最好。
虽然传道功能的缺失很严重,但是它和供养、护佑、规训仍然是一致的,不构成父亲的悖论。

胜利功能
缺席的父亲
“胜利功能”之所以被彻底删除,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构成了“父亲悖论”。
在传统社会中,供养、护佑、规训功能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完成的,传道功能是父亲和族长、祭司、老师、师傅、上师等人物一起完成的。
但是,胜利功能必须由父亲一个人完成,这个功能的原型来自“武士”。
别忘了男人们首先是猎人、是武士,然后才有了父亲这种制度的。
现在很多人说的“好爸爸”,准确地说,是指“貌似好妈妈的爸爸”。
“好爸爸”和“坚强的、胜利的父亲”这两个形象是冲突的。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父亲也是缺席的,但是那个父亲是个胜利的军人,仅仅这一点,他就赢得了孩子的尊敬和认同。

就像《教父》中的老教父,虽然他是一个黑社会老大,可是他胜利了,当他面临失去“胜利者”这个位置之时,他的儿子迈克尔马上就会从一个爱国军人变成一个青年杀手,维护父亲的产业、父亲的位置和父亲的荣誉。
孩子,尤其是儿子,总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厉害”。这是他儿童般自豪感的一个根基。尤其是,孩子们期望自己的父亲能够胜过母亲。
“胜利功能”对孩子们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父亲是否是通过违法犯罪获得胜利的。
——从某种角度上,这是贪官污吏、黑社会老大层出不穷的一个家庭无意识根源。
他们虽然为法律体系不容,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孩子或者妻子眼中,却是家族的英雄,这曾经的胜利者虽然进了监狱却给家族留下了无穷财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就是这个家悲怆的普罗米修斯。

由于胜利功能直接决定了男人的价值感所在,所以大部分男人宁愿牺牲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这四方面,也不愿意放弃“胜利者”这个男性表象。
他们想出来的解决这个“父亲悖论”的方式就是——给钱!
你需要养育吗?我可以给你请保姆,你要六个还是八个?
需要保护吗?我可以雇六个保镖加三只藏獒。
……
正好,现代社会恰恰是可以提供这种需求的满足的。
我在内环高架上看到,一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语就是,“你安心赚钱,孩子,我们来管!”
从某种角度来说,“缺席的父亲”也许恰恰是父亲功能进化中,人类的无意识合谋。
“缺席的父亲”在美国这百年的历史来看,集中于富有阶层和贫民阶层两段。
富有阶层之所以父亲缺席,就是因为父亲去打拼,努力成为一个“胜利者”了。
这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符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规律,但是确实符合终身发展的规律。
一朋友告诉我,“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他忙碌的背影。”
这个朋友已经50多岁了,他也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人,一个缺席的父亲但却是胜利的男人。
让一个6岁的孩子来选择,他会选择父亲不要缺席做个“好爸爸”,可是到他16岁,他发现父亲是个穷鬼、是个软蛋,事情就不一样了。
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这四个方面虽然重要,但是你或多或少可以用钱买到,但是“胜利者”只能亲力亲为,在成为胜利者的过程中,才可能赚到很多钱,雇佣其他人来承担供养、护佑等功能。
这就是进化历程中男人们的选择,他们优选选择了成为“胜利者”——在当代社会,也就是“有钱人”——在其他父亲功能上缺席或者把这些功能转让给母亲,或者外包给其他人。
在中国历史上,“父亲危机”的出现,可能要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如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西门庆和贾宝玉,就分别象征着父亲危机下的父亲意象和儿子意象。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我们生活中仍然到处是西门庆一样的父亲,我们的儿子也越来越像宝哥哥一样——被一群女人团团围住,对男人、对父亲不是那么认同。
这场危机也许是在中国制度化的儒—道—释互补系统中,父亲的胜利功能很多朝代都受到压抑和克制,直到外族入侵才被激活。
而父亲的传道功能在儒家体系中,很多时代至少在话语层面是不完全的,直到宋明理学之后。儒家的“道统”好像才是在形而上学层面上比较圆满的。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说,当中国历史上每次父亲功能得到支持后,就会带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富强,然后,就出现衰落和异族入侵呢?
所以,美国今天的“衰而不落、落而又升”的历史,是不是也是中国昨天的历史?而美国今天的历史,也是中国明天的历史?
而中国今天的腾飞,是不是和一个个强烈认同“父亲”和“父权”的民工和凤凰男有关?
而中国日后的衰落,是不是和这些人的孩子在生命中学会,世界上最好的不是父亲,而是父亲带来的钱,尤其是“花钱”最终会变成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需要写作一本中国版的《父性》来回答。
本文内容选自李孟潮为《父性》中文版所作序言,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推荐
男人真的就那么强壮吗?
世图北京公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书单|纪念尼尔斯·玻尔,这些书一定要看 (3人喜欢)
- 爱情的进化理论:繁衍,不择手段地繁衍? (2人喜欢)
- 人物|惠斯通:光学领域自学成才的“爽文”男主 (3人喜欢)
- 治身疗心!陪你走过2023春夏秋冬的25种世图心理经典
- 人物 | More Is Different!凝聚态物理一代宗师安德森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