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為什麼說“白不离鹿,鹿不离白”
《白鹿原》是围绕着白家和鹿家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鸿篇巨制,此书写于1993年,时间才过去二十多年,时间还没有让它的价值发酵 这么评价吧,如果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一部成长修行史,《三国演义》是一部群雄逐鹿史,《水浒传》是一部底层斗争式,《红楼梦》是一部众生相式;那么,《白鹿原》就是一部民族灾难史和反思史 这也是《白鹿原》的价值所在,巧妙就在于,它并不是从宏观层面、国家层面来讲我们的制度、文化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通过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农民,来反映。因为往往说明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高谈阔论,而是通过实践得到真理。喏,《白鹿原》就是以小见大解开这个国度秘密的一把钥匙(有很多把,因为打开的门不同) 我打算用一段时间来解读《白鹿原》背后的“秘密”,不敢说最深刻,但应该是比较全面 首先就要说道白嘉轩和鹿子霖,虽然说本书围绕的是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故事展开的,但主要的戏份还在第二代白嘉轩和鹿子霖身上。而且,这两个人身上有很多象征符号,是打开秘密很重要的一个线索 小说中鹿子霖和白嘉轩斗了一辈子,在村民眼中,两人都是能管事的人。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嘉轩看不起鹿子霖偷奸耍滑、官瘾很大,鹿子霖看不惯白嘉轩清高 区别在哪里?白嘉轩信奉的是仁义礼智信以及祖宗之法,有威望;鹿子霖信奉的是利益以及人情世故。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两类底层领导人 但观众更喜欢白嘉轩而不是鹿子霖,这是因为白嘉轩象征的是救世主。小说开始的时间正值乱世,清廷灭亡,几千年之封建崩塌于一时,人心惶惶。这个时间看似是在写1912年,实际上如果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个时代象征着人即将脱离野蛮的时期 但即将脱离野蛮时期的人是无序的、没有规则的,这正好对应的是清朝灭亡这个时间点。在这段时间里,人命贱如草,对未来没有盼头和希望。所以,需要一个救世主,他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给人们以希望,第二件事是立规矩 白嘉轩就是被选中的人,而选中他的人就是他的姐夫朱先生。朱先生带白嘉轩到他家的地里,选中了一小块地挖了下去,结果挖出了绿油油的苗苗。朱先生对众人说:传说中一只雪白的神鹿,圣洁美丽,它舞之蹈之......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毒虫灭绝,万家康乐,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白鹿来到白鹿原了... 很显然朱先生撒了两个慌,第一个是苗苗是自己种下去的;第二个是没有白鹿出现。那么,朱先生为什么要撒谎?这是很少有人思考到的 理由有两个,第一,为了稳定人心。天下大乱之际,人心动荡,为了安抚人心朱先生将这个传说已久的神话故事再次在众人面前提及;第二,树立白嘉轩救世主的形象。因为苗苗是在白嘉轩家的地里发现的,而这又是块福地,说明地的主人是白鹿选中之人 那么,有人信吗?自然,村民和白嘉轩都信。因为朱先生可是曾经一人之力退清兵20万的人,他是权威 这在中国是有的,虽然出发点维稳是好的,但运用的手段却是欺和瞒,自然不用说一些出发点本就不那么好的人 第一件事朱先生已经帮白嘉轩这位“救世主”做了,由于白鹿传说的传开,村民们对未来开始充满信心。直到他们开始种植大烟来获取巨大利润,富裕之后的村民,丑相百态,开始了抽大烟、赌博、看荤戏等低俗活动 后来在朱先生的带领下,白嘉轩带头毁掉大烟,村民看朱先生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忍痛割爱毁掉大烟。此时的村民尚属于无序、懒散甚至原始的状态,缺乏一种东西将他们凝聚起来 “乡约”出现了,是朱先生写的,让白嘉轩时不时带村民读一读。这个“乡约”是啥?等于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道德伦理观念,也正是这种东西将村民凝聚了起来。白鹿原果然人丁兴旺,素质斐然(道德治国前期) 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朱先生便从主线中退了出去,因为白嘉轩已经被他塑造成了“救世主”和“圣人”。看,朱先生是不是很像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实际上,白嘉轩本来也不可能成为圣人,但是经过和姐夫朱先生一起做事情,发现他一点都没错,就对他无比崇拜。凡是他说的话,白嘉轩都会去做到,不自觉中他的“圣人”光环缠身——为了给村民做表率,必须比一般人更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么不可能有后面劳什子事。换句话说,也只有生活在乱世中,白嘉轩这个白鹿原上的“定海神针”才起到作用。比如粮食收成好的年份,白嘉轩让大家把多余的粮食收集起来,以备灾荒。果不其然,后来就出现了灾荒,尽管这点粮食远远不够吃,但足以说明白嘉轩的远见 再说兵荒马乱的年代,小小白鹿原来过北洋军阀残兵、国民党、早期共产党,多股势力轮番登场。昔日的国民党还是救国之党,也是有满腔热血的成员,到了后来反倒成了被打倒的人。历史是在不断重演的,唯独没变的是百姓 白嘉轩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中心就是围绕原上的人,他能够管的也只有这些人了。但鹿子霖就不同,他想当官,想光宗耀祖,想放铳子 正好是在乱世,所以鹿子霖就更吃得香,因为他没有太多原则,更容易见缝插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的人,和北洋军阀、国民党倒是臭味相投(允许我黑一下这俩) 在这里要说明以前文章留下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白嘉轩他爹去世的时候对他说:白离不开鹿,鹿离不开白 这里面有多重理解,比如白嘉轩和鹿子霖象征的是两种人,白是圣人、君子、道德模范等正面形象,它的作用是威慑和楷模,用以教化和驯化村民 鹿是小人、俗人等反面形象,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作用,相反,越是这样的人在乱世越是混得开,或许因此能够给村民带来一定的好处 第二种理解,白嘉轩代表的是人性中的善,而鹿子霖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恶(没有贬义)。前者仁义礼智信占全,后者七大罪全占(详见不是所有正直的人都是伪圣人)。如果没有鹿子霖的话,也就体现不出白嘉轩所做之事是正确的,鹿子霖在用行动反向证明白嘉轩所做的事是正确的 第三种理解,白和鹿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物特征,而是象征着中国的两种底层统治者:一种是靠威信、名声、道德;一种是靠权力、手段、关系 但是,并不要以为作者就是在贬低鹿子霖,赞赏白嘉轩。如果这么理解,那就错啦。而且是大错特错 能和白嘉轩这只老狐狸斗大半辈子,鹿子霖靠的可不仅仅是关系、手段、权力。因为如果说村民们对于白嘉轩是信和畏惧的话,那么,对鹿子霖就是亲和近 只看看两人对待孩子教育问题就知道了。白孝文,在原上学习四书五经后就留了下来(百灵那是后来的事);鹿兆鹏、鹿兆海,在城里读书,学习新思想 稳重是没错,但是也正是这种稳重让新的思想、新的观念难以进入,这就是白嘉轩,他不在乎外面时代怎么变,只在乎原上的人。但是,时代变了,原上又怎么可能幸免(我曾说过白鹿原就是压缩版的中国这是《白鹿原》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比如瘟疫灾年的时候,政府的不作为使得百姓死伤无数,白嘉轩改变了什么了吗?留有的一点点粮食被村民抢劫一空,远远不够吃 出人意料的是,反倒是大家都有点瞧不起的鹿子霖将孩子送去城里读书,学习新思想。实际上,鹿兆鹏也正是象征着新的救世主 白鹿两家人后代的结局才预示着作者的真正倾向。白家老大成为了伪君子革命投机分子,老二没了族长可做继续做守旧的农民;鹿家老大是老一批建党者,一直干到中共陕西省高层,老二成了抗日英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鹿家后来完全占据了历史的高地和道德制高点,老白家后代却落为耻辱的代名词。这可真是讽刺啊 其实,这一点都不意外。白嘉轩的性格,虽然正派硬气,却恰恰是中国落后的根因、隐蔽的敌人。他像不像一个道德守护者、宗族观念的传递者? 都说中国人好古,这个不是褒义词,因为好古就意味着难以前进,在以前的一点点成就上沾沾自喜、甚至固步自封。如果中国=全世界,这个问题无所谓,顶多等到外星人入侵的时候GG;但是,一旦不等于,那么被其它国入侵是迟早的事(故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只要对方稍微比你进步一点点,然后不断累积,就像函数一样,突然爆发) 中国也正是被白嘉轩这样的人给拖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 鹿子霖就不一样了,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投机分子,这一点白孝文倒是和他很像。所以,从剪掉辫子的那一刻起,他有点看懂了这个时代——要变天了。也正是如此,他才不断尝试新的东西。看起来被贬低的鹿子霖反倒是中国的未来,愿意送两个儿子去新学堂,乐于接受新事物,摆弄新玩意 所以过去的中国,是讨厌鹿子霖这样的人存在的,你想想一个这样的投机分子和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充满了尔虞我诈。相反,学习白嘉轩就不一样,都成了顺民,规范自身 到了小说结尾,白嘉轩瞎了,经历了那么多事,看不见也看不懂这个世界了;鹿子霖疯了,他不给你玩了,因为他没在这个游戏世界里了 白嘉轩活着比鹿子霖累啊,累一辈子 (歡迎關注公眾號“自由人説”,繼續解讀《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