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小食】可颂——轻盈又厚重的舌尖舞蹈
如果让我在法式面包里选一样的话,那就是可颂。也只能是可颂。

层层的酥皮在舌尖带来的,除了味道,还有触觉。那些被黄油和面粉细细编织的薄皮,在口唇之间带来的回味。酥香。浓郁。
当然也有好有坏。

法国的欧尚和家乐福里会出售那种一大盒十二个的。就跟批发似得。这样的可颂水准不太稳定。外皮不是烤过头就是不到火候,要么焦糊要么生柔,反正总是不在点上。至于里面,一般的情况是粘结成一大块,不能撕开,每一层都和其他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像是那些复杂公司里的人际关系。
好的可颂里,那些一层层的细密也是会透着烤箱的烟火气的,它们若即若离,在撕开的断层里分明却也不分离,藕断丝连,若即若离。暧昧。温暖。

当你用指尖分开它们,那细琐的声响似有若无,一些碎屑会分离,像是年轻小情人之间的每一次拌嘴。
最近一次吃到不错的可颂,是在普吉岛的一家酒店里。这样的酒店连锁集团还是有品质保证。不但好过国内的面包店,也强于不少法国的面包房。

轻盈。伴随着每一次的咀嚼,味道在齿间舌上轻跳。恰到好处的黄油,恰到好处的烘烤。美味,丝毫不沉重的美味。
只剩回味,没有丝毫的负担。连手指也不曾沾上一点滴的油星。
法语里,这个词语是CROISSANT。

这个词算是对初学者的一个检验。CROISSANT。那个R和OI都是对初学者的一个折磨。那个小舌音和OI的音不光对国人,对老美也是一个困难。《老友记》里,菲比就曾经说过,自己发不出这个词的音。
这个词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新月。和羊角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却不知道为何被人们译成“羊角面包”。有了羊角,自然就有发展,国内有些商家就跟着意淫出牛角面包。样式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大。估计日后也少不了什么鹿角面包、龙角面包。做成半个叫成犀角面包也未尝不可。(注解1)
深夜的维也纳人都已经睡去。愤怒的面包师在面包房里为了第二天的生意忙碌。
愤怒的和面,愤怒的揉面……面团在案板上愤怒的跳动。
前一天的嘉奖令上,面包师们没有获得任何奖赏和表彰。倒是士兵和将领们获得了奖励。
要知道长期的围困让这座城市的夜防早就形同虚设,士兵们疲倦懈怠,将领们麻痹大意。唯有他们,这些每天都需要工作的面包师们,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守护者。
每一个夜晚,当其他人都开始在睡眠中向上帝感谢之前一天的安详,面包师们已经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努力了。
就如同之前的无数个年复一年的日日夜夜,那个夜晚也是如此忙碌的一个安静。突然,一阵巨大的声音传了过来,像往日国王的仪仗经过,又如同之前军队出城。不同的在于这声音巨大但又细小,遥远又似乎近在身边。
窗外的街道一片黑暗,一条野狗突然开始狂叫,然后无数条一起叫起来。
一个面包师突然趴到了地上,其余的面包师也相继意识到,这声音来自于地下。
其中一个人突然冲出了面包房大喊:“奥斯曼人来了!土耳其人来了!他们在地道里!他们挖了地道!……”
军队像各处的野狗一样惊醒,从城市的各处集结起来。炸开隧道,让那些该死的入侵者死在地道里。
维也纳,这座伟大的城市就这么又抵挡住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伟大的面包师的帮助下。
而结果,面包师们竟然没有获得任何嘉奖。面包师们愤怒了,他们将面包做成了弯曲的形状,如同那些入侵者们旗帜上的新月。他们要向早晨前来买面包的每一个维也纳市民宣扬那一夜的惊心动魄。
这个关于可颂的发明传说,见于一九三八年出版的《拉鲁斯美食百科》。《牛津食物指南》上也提到了类似的说法,并指出,这个传说是指一六八三年的维也纳,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是一六八六年的布达佩斯。而且这些传说可能源自二十年代的一名作家。
当然,这个传说或许并非真实。早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法国就有了类似的面包。但是结果是,一些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这个传说辱没了先祖的威名。据报道,叙利亚的反政府军在占领阿勒颇的时候,就禁止人们制造和食用这种面包。
实际从形状上来看,Kipferl饼干和面包是可颂前身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更高一些。

当然,现在法国的可颂形状并不像羊角或者新月了,两头尖尖中间粗大的样子,更像一个橄榄球或是纺锤。

可颂这种东西太可以代表法式的优雅。并不是太复杂的原材料,这样的基底也可以用来搭配一切东西。可以用来搭配牛奶和咖啡,也可以用来抹上黄油和果酱。丰俭由人,万千莫测。

可以是寻常人家的寻常早饭,也可以是坐在日耳曼大街边喝咖啡的配合。匆忙里进面包店,拿起一个充饥;悠闲时漫步新桥,它也可以成为落日的伴侣。
而印象最深刻的可颂却不是什么有名的面包店。而是在巴黎的火车站。
那日朋友出去旅行,之后在回来便是回国。
送站等车的间隙。两人在车站的速食店买了可颂和咖啡。
黑色的站牌在不停翻动。鸽子在车站里飞舞走动。
惺忪睡眼。咖啡苦淡。无论如何想不起那可颂的味道如何,只记得一点白色碎屑粘在了友人的嘴角。
匆忙的瞬间里。可颂是那个想要抓住的安慰。无意识的咀嚼和谁也不愿提起的分别,将它们一起咽下肚中。都知道咽下的是什么,也都明白未曾出口的是什么。可颂逐渐消失,火车就要到达。
人色匆匆。此去经年。


注解
国内所谓的“羊角”,应该是绵羊角,看上去实际也不像。但是结合一些文物的情况来看,确实比较像。附上一张马未都先生在《观复嘟嘟》节目中展示的羊头人身文物照片。

这样看起来,象形的说羊角确实是没有错的,只是,这个并不是croissant一词的意译,而是一种本国自我发明了。
参考资料
1.《拉鲁斯美食百科》(《Larousse Gastronomique》)
一本主要介绍法国美食和烹饪技巧的百科全书,最早于1938年由拉鲁斯出版社出版。
2.巴黎新桥
法国巴黎新桥(Pont-Neuf)是塞纳河上现存的年代最久的桥梁。这座落成于1607年的巴黎新桥,虽名为新桥,但却是巴黎最古老的桥,长232米、宽22米,由分别连接西岱岛(Cité)和塞纳河南北两岸的两座独立拱桥组成。之所以命名为“新桥”,不仅因为它是一座建造时间跨世纪的“新”桥,更重要的是由于该桥属于巴黎建桥史上第一座桥上没有建房的石桥。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食色志shisezhi”.如有转载或其他联系需求,
请联系Email:hemoran@shise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