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于14岁的“再发现”
【注】本文为备份,转载自百度贴吧楳图一雄吧,因时间过久未经作者授权。侵删。 【原作者】ltitio 【原文链接】对于14岁的“再发现”
漫画评论家助雄健太郎有一句话说的好“老楳的科技给人感觉像是魔法”,但他只是从科幻的角度来片面的考虑了。究竟是魔法像科技,还是科技像魔法,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也是我现在想要讨论一下的问题。作为一部恐怖漫画,老楳漫画的恐怖成分是同时体现在魔法,与科技中的,对魔法之恐怖,恐怖在形象,是本体恐怖,表面的恐怖。对于科技的恐怖,恐怖在意象,是心理的恐怖,内在的恐怖。这两种恐怖在老楳,乃至于日本所有的恐怖漫画中都有所体现。鉴于上次发布“浅谈14岁中的各种噱头”一帖时遭到百度百般阻挠,今次特地申请一号,纯为支持老楳,本人在写贴时可能意识流成分居多,还望各位看官有问题及时提出,便于各位老楳迷们交流。
大凡世界范围内诸多知名艺术家,哲学家都会在自己晚年时期写作一部戏称为“总结自己一身作品”的作品,作为老楳的总结性作品---14岁可谓是融合了老楳几十年漫画生涯的所思所想。前段时间本人重读这部经典,有了一些“再发现”,几经分析突然间感到其画面,文字间有一股澎湃欲出的张力。由其内容所得内涵更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禁感叹“14岁不是一部漫画,而是一个世界!!!”。此次本人不惜笔墨,誓要将各种含义从文本中拉出,呈现到各位看官面前。
(1)隐形门与防盗门——芭芭拉和未成年妈妈到下水道中找鸡博士的实验室,未果,芭芭拉提议一起叫“神啊”,之后门突然奇迹般的出现了,这会不会让你想到了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呢,而作为现代化防盗科技的一部分,声控防盗门是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的,在漫画中“神啊”一词就是鸡博士所设定的密码。
(2)“人物”与生化机器人——在此我想纠正以前的一个错误,以前我认为“人物”的形象是来自于克隆人技术,可如今从我对于14岁的“再发现”中认为其形象应更多的接近于生化机器人,生化机器人是采用的活性细胞做物理主体,而其大脑采用高端程序控 制。终结者2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范例。之后世界末日时世界范围内的“人物”暴走现象是因为其行为控制程序崩溃所造成,在飞船上我们的男猪脚鸭美利坚也曾说过“人物的程序是设定为保护儿童的”,作为人物生产公司的CEO-----至尊圣王,曾在所有人物的程序中添加了"后门木马",这就是为什么之后蔷薇一经碰触人物,启动了后门,使其听命于自己的原因。
(3)cyborg与人类——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跨学科社会学家,赛博格社会学奠基人哈拉维曾提到cyborg的定义:一个控制有机体,一个机器与生物体的杂合体,一个社会现实的创造物,同时也是一个虚构的创造物。而她的理论直接导致了一个伟大的科幻题材——cyborgpunk(塞伯朋克)的诞生。她认为人类在后现代科技时代已经历了三大界限突破: 1.人类与动物界限的突破 2.人类与机器界限的突破 3.自然的与非自然界限的突破,现代机器是精巧的微电子设备,他们无处不在,赛博格是以太从漫画中可以看到,鸡博士从鸡变成的人,动物园中的各种人和动物的结合体,一到十四岁人就变成了恐龙等等证据验证了第一条突破。 在分析第二突破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个结论:我们的主人公亚美利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cyborg。请听我的分析:主人公曾经遭空难逝世,后经清良的细胞才予以重生。对于细胞生物学我不是很熟悉,但曾看过一篇科学报道,说要想先把一个人分解成细胞,再将其重组成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其中需要用到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机械科技,此外,在原画中有一个段落,一个人物在几乎杀死主人公时,主人公突然脸色发青,从口中吐出一股异物到飞船的天花板上,随即出现了许多机械触手把人物击倒在地,这股异物其实包含了许多纳米机械,纳米机械的一个特点是有自我繁殖的能力,而最后清良把主人公(人类)比喻成了一艘飞船(机械)更验证了主人公亚美利间是cyborg的推论。作为最后一个证据,援引哈拉维的一句话“也许转基因生物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赛博格形象,但是无疑,它们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赛博格形象之一”在漫画中曾多次提到那时的人类因为各种转基因器官移植技术的运用,其寿命已经达到了两百岁,由此可见漫画中的人类多少都带有一点cyborg的影子。 从漫画中充斥着整个大都会式城市的移动摄影机,可视电话,可视荧幕,手表式传呼机不难论证第三突破。
(4)人类进化理论——自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以来,达尔文学派与其反对派之间的争论就延续至今。是选择相信上帝造人的保守派,还是相信物种进化的科技进步派,这是当然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这里就想来分析一下老楳的选择。达尔文认为 人类进化自类人猿。注意:这里他说的是类人猿,作为人类进化理论上缺失的一环“类人猿”到目前为止都还未发现遗骸这一点来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存在着可能的漏洞。某些对进化论不甚理解的人可能会反驳说“目前地址考古学领域内正在不断的发掘 猿人的残骸这一点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那我有义务来帮各位扫一下盲,所谓的各种发现的遗骸,无论是北京猿人还是周口店人之流,它们都是“猿人”而不是“类人猿”,两者在进化线程上虽然都处于人类之前,猿类之后,但这两者间也存在前后的 关系,类人猿在猿人之前。我这里毫无鄙视进化论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一点,作为进化论的死忠自然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人类不是进化自类人猿,那么是进化自什么的呢?恐龙进化理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恐龙进化理论其形成时间较晚,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但却立刻吸引了一批追随者,比如我们的老楳,其理论认为人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那么老楳是不是一个恐龙进化论的支持者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分析:各位应该知道就和进化论分为许多派系一样,上帝创始论也分为许多派系,但主要的只有两派 ,第一派:年轻地球创始论:该派认为应该严格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圣经》与基督教义,相信宇宙在大约6000——10000年前由上帝创造,之后上帝造人。第二派:古老地球创世论:该派认为应当接受现代科学知识,部分接受进化论,但认为事物在进化过程中受到超自然因素的诱导。结合在14岁这部漫画中随处可见的十字架图腾,各种祈求上帝的祈祷举动以及诸多影射基督教的事物。我推测老楳是古老地球创始伦支持者。
(5)世界末日理论与生命哲学——随着五百年前著名预言家诺查丹马士一句无心插柳的话“一九九九,天降恶魔”,在之后的五百年间各种世界末日理论纷纷出炉,老楳也只是随从这一历史洪流。既然世界会终结,就存在一个怎么终结的问题,是烧死,淹死 还是跳楼死。最近几年由于某国频发地震,干旱,有种市井观念就认为可能要世界末日了。然而就西方科技界认为,核武才是就有可能使地球毁灭的元凶,老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如果只看漫画的前半部分,几乎可以说是14岁就是《漂流教室》的翻版。同样的人类忽视环境保护,同样的自取灭亡。可是当看到最后一卷时主人公说“这不是人类的错,原来世界本来就快死了”我们那脆弱的心灵就再也不能承受之轻。原先应该顺理成章的作为一部环保说教漫画,却陡然突变为了宿命论哲学的牺牲品。在此,本人有了一点疑问:大凡西方诸多作家的思想变化都是一个从早年的乐观到晚年的悲观的路程。然而老楳的思想却是从早年的《漂流教室》(悲观)到晚期的《14岁》(乐观:地球和宇宙都是有生命的,生命体固然有始有终,我们也无能为力啊)的这样一种逆向的转变。是什么使他的思想有了如此神奇的转变,又有没有可能转变的其实不是他的思想,而是《14岁》这部漫画背后真正的设计者呢?
(6)神与人——当人类离开后,谁会是地球的新主人?某位美国科幻作家认为是狗,老楳认为是小强,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日记本如何阴差阳错的变为了“圣经”,鸡博士变成了恶魔的形象,而人类变成了神的形象。上世纪初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对于古代神话,宗教的再认识,这类学派认为世界各地神话中描绘的神或上帝其实是外星人,索多玛和蛾摩拉是被原子弹消灭的腾云驾雾的神人们腾地云驾的雾是一种飞行器,神话中的各种畸形怪物是外星人基因改造工程的失败产物。这学派其实就是老楳支持的古老地球派。
(7)世界之卵与虚拟现实——古亚述神话中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在恶魔之母莉莉丝的一个卵中。而老楳不过是把卵换成了虫,这里的虫可能使对日本漫画之神手冢大虫的致敬,意思是说,我们日本漫画家所描绘的世界其实都在手冢之内,就是题材都已经被 大神用过了的意思。说道这里其实各位细心的看管可能早看出了,14岁这部漫画有一条叙述的线程:细胞(鸡博士从细胞诞生)——人与动植物——城市(各大城市出现末日的预兆)——地球(末日到来)——宇宙——虫。从物理尺度上看,是遵循着小( 细胞)——大(宇宙)——小(虫)的这样一个线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会做何感想。著名科幻作家飞利浦.迪克已经就这一可能性提供了我们许多种答案。我们14岁中伟大的小救世主们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逃离了濒临死亡的世界,最后居然发现自己的世界不过是一条虫,而所有所谓的人类只是真实世界中的虫精。这可着实对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以下论点因涉及敏感词汇,秉着和谐百度的精神,本人采用符号,拼音与英语来替代原文,不懂英语者只能YY了)
(8)children comic and adult comic——作为老楳漫画的一贯作风,以儿童作为主角,其受众面也大多为未成年儿童,可事实真实如此吗?原画中有一个两名人物角斗的段落,短短的十几格画面内居然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性暗示:变性,blow job,handjob,renshoujiao,gangjiao,body attack,body assimilation,主持人所说的对于儿童经过了图像处理也不过时加上了雾化的效果,人物之间的动作,形象仍然清晰可见。其后一个外星人入侵的段落中,外星人都对着人类的上下两口攻击,其中对于男女那个地方的描写更是直言不讳。在飞船上,蔷薇也是毫不留情的叫伊丽莎白帮他blow job。如此种种使得14岁从children comic 突变为了一部赤裸裸的R级漫画。
(9)上帝之手——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老楳的漫画中普遍存在一根手指:





其形象可能来自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天顶画《上帝与亚当》中,手指数量虽少,但其意义深远,看到这根手指就说明老楳要做重要宣言了。我借的图都是14岁中的,但我知道老楳的其他作品里面也有,就不一一列举了。
(评论区有人指出:最早的上帝之手实际上出自一副埋葬圣徒(忘记是哪个了)的中世纪挂毯 具体名字我下次找来= = 很久以前背的忘记了 意为“将他埋葬于这里”。形象是简单的天上一个开口,开口中一只手。广泛的艺术史认知中,创造亚当里的手实际上并没有对于上帝之手的直接映射,两者所表达的意义实际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