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
那是当年跟随他们一起从学“心中心”的女师兄,后来跟随他们改学“如实观照”多年,打坐基础很好,教理也渐渐深入。住在附近小区的赵老伯也是大家的老师兄,由于当时快80了,生活上自己料理有些不便,便请没事的她负责些家务。
这个女居士儿女成双,但惟独儿子是个侏儒,个子很矮。但女儿很漂亮聪明还拉的一手小提琴,刚刚大学还未开始踏上社会工作。本来这个女居士修学日进,法喜充满,但不幸那是个肝炎流行的年代,小女以外染疫而去,女居士痛心疾首每思及必哭,加之怨与丈夫疏于看护小女,导致夫妻最后离婚。从此女居士的生活变了天,从此甚至只要听到想到儿女一事边痛苦不堪,若闻谁家儿女早丧,那更是默默流泪到天明。。。俨然一大心病。本来精勤用功的她由于心头的压抑痛心,翻来覆去失眠神经衰弱,人渐瘦,打坐更是不耐坐定,从此便没法好好修行用功。众见皆叹。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希望能帮助她。
几个师兄一日约她去某寺打坐共修,当晚围炉夜话中,试验一个方法,让她躺平闭眼,经某人引导回忆逝女其间的全过程。当回忆经历到女儿死去病房中临别的一刹那,女居士哭天耗地,挠胸抓头,平地摔滚,实为众人平生所未见之剧烈。
经过这次翻腾,女居士胸背产生许久未有的发热。脸色难得的红润起来。休息两小时后,大家提议愿不愿再进行一次回忆,女居士说愿意。第二次的回忆已经不用躺下了,女居士显得勇敢坦然多了,坐在位置上闭眼回忆。也是一番翻腾,但显然比头一次程度上小了很多。休息半小时后,女居士主动要求众人合力再引导她一次回忆。在众人全身心的聆听和尊重下,她又比第二次更放松的回忆经过了一遍,这次回忆到女儿闭眼的情节,女居士已经不再如刚才痛苦了。情绪已是趋于淡然的回述给大家。而大家也尽最大的尊重将心敞开聆听她的叙述。甚至回忆中原谅了原来的丈夫,缓解了对丈夫的恨。
这件事过后,女居士俨然变了,性格开朗起来,以前笑不是笑哭不是哭,现在气色吉祥,遇人开朗大气。打坐明显受益,气脉通畅,皮肤细腻白红。
然而一件事发生了,在一次傍晚张老忘带钥匙,电话中急切喊她来帮他开个门,女居士骑车过路中被一辆大车狠撞而死。肋骨头骨均碎,当场以外而死。张老从此三个月中心神慌乱,于愧疚中不能自拔。大家又用之前的方法帮张老回忆当时的细节、那些片刻般细腻的情节,依然面对关键情节数次直面,张老心结淡去。
老师讲到这里,说,往往人的心中压抑着重大情绪时,修法学佛等会产生很大障碍,很难正常用功。而大家一起聆听加入此人对那件过不去的事情回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稀释它的这种业力。当她回溯找到那个种子展现成意言境,便是那个执着业力的展现。但因另一个人的加入聆听觉知便引生事件人的一份客观交融,加强她心中净念,缓解她一份杂染性作用。因此一旦面对多人的聆听,她回忆追溯这件事的关键,情绪(业力)的展现便会少多份执着性。西方有心理治疗,多人围成一圈讲述自己难堪承受的经历,或往往一个情绪舒展不开,经过与人交流,或书写成为供人辗阅评论,也容易将心中的执着放下,道理也在这里。
这只是运用心识功能的一个方便法。
从根本来说,回忆起某个人某件事时,啊,那个谁谁谁真可气、真讨厌,这个事真窝囊……,如同反复抓着黄连用手抠,再放在嘴里,满脸苦涩,并且无自觉的重复。其实那件事情当下即过。
但挥之不去的是执着,而执着背面的缘起,是不清楚执着的原因背景。而那些原因设定的缘起又偏偏是自我最强烈期望的,由无明辗转与此建立一个“错误的见”。
所以一旦真实境遇相违,看不清也不愿意去承认那个我们原先设计的期望其实是违反“无常”“无我”“无自性”的,无常无我的认识不够,就难免执着不放。抑郁于心中,而结病于身。反之坦然直面,鲁迅谓之真的猛士,直面真理即当下于“无愿”门中过而解脱。
修法,成就月轮、成就根身、参禅、念佛、如实观照、学理、学戒定慧、息脑归心运心。。。这是不同教派的手段、名词说法,这些手段都是目的让人引发进入正念的观照,产生脱离我见常见的客观观察。。(当然必须见法证灭谛才能彻谈修行,不然只成对治)
附《修月轮&了习气》
如果你观月轮,随时随刻可以升起月轮,那么你了习气就非常地省力。你的业力一旦升起,什么东西吸引你,你很快就知道,第一时间会知道,奥,这是我的一个业力,那么只要受升起的一刹那,它马上就要融化掉,所以,你到后面引动你的外在的境,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一般来说都是内在的,到这一步你就会知道,(引动你的力)都是内在的,自己要去找什么事,所以,人的习性就是这样来的。
当触作意受想识遇到的时候,它升起受的时候,你会去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么多水果放在那里,这么多食品放在那里,为什么某一种会特别吸引你呢?你就会看到,奥,原来这是习性,当你看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发现)这就是不平等,(通过)这个不平等处,(你就能)就看到你的藏识里面的一个习性就显示出来,你为什么一眼望去就钉牢一个东西呢?所以,人们看出去的时候男女相就一眼出来了,你会分出男女相,看到人的第一反应,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所以,渐渐你身心里面非常深处的就会显现,你要把这种不平等处都能够变成平等,把这个受(它一定会有受跟上来的)看清楚,你把住相的地方看清楚,然后不再变成爱染,种子就不会有了,十二因缘的环就切断了。
这个一定是有这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在修月轮的过程中,如果你这样成就的月轮,转成的根身才是无漏的,不然,习性还是习性,月轮还是月轮,没有关系。阿字观是后面胎藏界灌顶所传的,这个是对治名言颠倒很好的修法,这是后话。现在我们初步的讲人的烦恼障,劣根性,别人有喜欢的不喜欢的,你也有喜欢的不喜欢的,甚至连后面无所谓的,背后都是有东西的,你把这个看清楚,那么爱染和受之间你就切断了,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了生死”,解决烦恼障,在修菩提心戒的过程中完成它,这个是主要的,这个完成后(就能)转成无漏根身。到后面,你不修定印就会有定,因为什么,干扰你的东西,吸引你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你跟其他的菩萨一样,你只与自己的愿力去相应,只要是跟你有缘的你会去做,跟你无缘的你不会去做,以愿力来行,不是像一般的众生,是有个人目的的,所以,一开始行菩萨道,要发心,要广度一切众生,当时你感觉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后面,这个愿力也是一种业力,它会使你去相应。跟广度众生有关的事你都会去做,好,那么这个你可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就往下走菩萨道,并且,走菩萨道是这样来的。因为没有他要做的事,但是,后面广度众生的事,他会去相应,随缘讲的是这个意义上的随缘,不是说随着业缘转,(如果随缘转)那就是生死轮回。所以,我们修这步要注意,闻思上要通过,不然你修出来的月轮还是有漏的,那你转成根身修普贤三昧耶戒还是有漏的。你要真正成就真正所谓的菩提心,那首先要解决烦恼障,如果进一步提升,在大乘的闻思里提高自己的智慧,透过缘起法,所以,在修的过程中你们会发现很多你们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慢慢地一步步地走。
所以说呢,要做好这两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你修是没有效果的,修到你自己失去信心为止。
修月轮实际上是解决习性的问题,最起码你把习性的问题解决,这样你才能够人格上渐渐圆满,渐渐修行圆满。(完)
这个女居士儿女成双,但惟独儿子是个侏儒,个子很矮。但女儿很漂亮聪明还拉的一手小提琴,刚刚大学还未开始踏上社会工作。本来这个女居士修学日进,法喜充满,但不幸那是个肝炎流行的年代,小女以外染疫而去,女居士痛心疾首每思及必哭,加之怨与丈夫疏于看护小女,导致夫妻最后离婚。从此女居士的生活变了天,从此甚至只要听到想到儿女一事边痛苦不堪,若闻谁家儿女早丧,那更是默默流泪到天明。。。俨然一大心病。本来精勤用功的她由于心头的压抑痛心,翻来覆去失眠神经衰弱,人渐瘦,打坐更是不耐坐定,从此便没法好好修行用功。众见皆叹。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希望能帮助她。
几个师兄一日约她去某寺打坐共修,当晚围炉夜话中,试验一个方法,让她躺平闭眼,经某人引导回忆逝女其间的全过程。当回忆经历到女儿死去病房中临别的一刹那,女居士哭天耗地,挠胸抓头,平地摔滚,实为众人平生所未见之剧烈。
经过这次翻腾,女居士胸背产生许久未有的发热。脸色难得的红润起来。休息两小时后,大家提议愿不愿再进行一次回忆,女居士说愿意。第二次的回忆已经不用躺下了,女居士显得勇敢坦然多了,坐在位置上闭眼回忆。也是一番翻腾,但显然比头一次程度上小了很多。休息半小时后,女居士主动要求众人合力再引导她一次回忆。在众人全身心的聆听和尊重下,她又比第二次更放松的回忆经过了一遍,这次回忆到女儿闭眼的情节,女居士已经不再如刚才痛苦了。情绪已是趋于淡然的回述给大家。而大家也尽最大的尊重将心敞开聆听她的叙述。甚至回忆中原谅了原来的丈夫,缓解了对丈夫的恨。
这件事过后,女居士俨然变了,性格开朗起来,以前笑不是笑哭不是哭,现在气色吉祥,遇人开朗大气。打坐明显受益,气脉通畅,皮肤细腻白红。
然而一件事发生了,在一次傍晚张老忘带钥匙,电话中急切喊她来帮他开个门,女居士骑车过路中被一辆大车狠撞而死。肋骨头骨均碎,当场以外而死。张老从此三个月中心神慌乱,于愧疚中不能自拔。大家又用之前的方法帮张老回忆当时的细节、那些片刻般细腻的情节,依然面对关键情节数次直面,张老心结淡去。
老师讲到这里,说,往往人的心中压抑着重大情绪时,修法学佛等会产生很大障碍,很难正常用功。而大家一起聆听加入此人对那件过不去的事情回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稀释它的这种业力。当她回溯找到那个种子展现成意言境,便是那个执着业力的展现。但因另一个人的加入聆听觉知便引生事件人的一份客观交融,加强她心中净念,缓解她一份杂染性作用。因此一旦面对多人的聆听,她回忆追溯这件事的关键,情绪(业力)的展现便会少多份执着性。西方有心理治疗,多人围成一圈讲述自己难堪承受的经历,或往往一个情绪舒展不开,经过与人交流,或书写成为供人辗阅评论,也容易将心中的执着放下,道理也在这里。
这只是运用心识功能的一个方便法。
从根本来说,回忆起某个人某件事时,啊,那个谁谁谁真可气、真讨厌,这个事真窝囊……,如同反复抓着黄连用手抠,再放在嘴里,满脸苦涩,并且无自觉的重复。其实那件事情当下即过。
但挥之不去的是执着,而执着背面的缘起,是不清楚执着的原因背景。而那些原因设定的缘起又偏偏是自我最强烈期望的,由无明辗转与此建立一个“错误的见”。
所以一旦真实境遇相违,看不清也不愿意去承认那个我们原先设计的期望其实是违反“无常”“无我”“无自性”的,无常无我的认识不够,就难免执着不放。抑郁于心中,而结病于身。反之坦然直面,鲁迅谓之真的猛士,直面真理即当下于“无愿”门中过而解脱。
修法,成就月轮、成就根身、参禅、念佛、如实观照、学理、学戒定慧、息脑归心运心。。。这是不同教派的手段、名词说法,这些手段都是目的让人引发进入正念的观照,产生脱离我见常见的客观观察。。(当然必须见法证灭谛才能彻谈修行,不然只成对治)
附《修月轮&了习气》
如果你观月轮,随时随刻可以升起月轮,那么你了习气就非常地省力。你的业力一旦升起,什么东西吸引你,你很快就知道,第一时间会知道,奥,这是我的一个业力,那么只要受升起的一刹那,它马上就要融化掉,所以,你到后面引动你的外在的境,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一般来说都是内在的,到这一步你就会知道,(引动你的力)都是内在的,自己要去找什么事,所以,人的习性就是这样来的。
当触作意受想识遇到的时候,它升起受的时候,你会去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么多水果放在那里,这么多食品放在那里,为什么某一种会特别吸引你呢?你就会看到,奥,原来这是习性,当你看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发现)这就是不平等,(通过)这个不平等处,(你就能)就看到你的藏识里面的一个习性就显示出来,你为什么一眼望去就钉牢一个东西呢?所以,人们看出去的时候男女相就一眼出来了,你会分出男女相,看到人的第一反应,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所以,渐渐你身心里面非常深处的就会显现,你要把这种不平等处都能够变成平等,把这个受(它一定会有受跟上来的)看清楚,你把住相的地方看清楚,然后不再变成爱染,种子就不会有了,十二因缘的环就切断了。
这个一定是有这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在修月轮的过程中,如果你这样成就的月轮,转成的根身才是无漏的,不然,习性还是习性,月轮还是月轮,没有关系。阿字观是后面胎藏界灌顶所传的,这个是对治名言颠倒很好的修法,这是后话。现在我们初步的讲人的烦恼障,劣根性,别人有喜欢的不喜欢的,你也有喜欢的不喜欢的,甚至连后面无所谓的,背后都是有东西的,你把这个看清楚,那么爱染和受之间你就切断了,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了生死”,解决烦恼障,在修菩提心戒的过程中完成它,这个是主要的,这个完成后(就能)转成无漏根身。到后面,你不修定印就会有定,因为什么,干扰你的东西,吸引你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你跟其他的菩萨一样,你只与自己的愿力去相应,只要是跟你有缘的你会去做,跟你无缘的你不会去做,以愿力来行,不是像一般的众生,是有个人目的的,所以,一开始行菩萨道,要发心,要广度一切众生,当时你感觉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后面,这个愿力也是一种业力,它会使你去相应。跟广度众生有关的事你都会去做,好,那么这个你可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就往下走菩萨道,并且,走菩萨道是这样来的。因为没有他要做的事,但是,后面广度众生的事,他会去相应,随缘讲的是这个意义上的随缘,不是说随着业缘转,(如果随缘转)那就是生死轮回。所以,我们修这步要注意,闻思上要通过,不然你修出来的月轮还是有漏的,那你转成根身修普贤三昧耶戒还是有漏的。你要真正成就真正所谓的菩提心,那首先要解决烦恼障,如果进一步提升,在大乘的闻思里提高自己的智慧,透过缘起法,所以,在修的过程中你们会发现很多你们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慢慢地一步步地走。
所以说呢,要做好这两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你修是没有效果的,修到你自己失去信心为止。
修月轮实际上是解决习性的问题,最起码你把习性的问题解决,这样你才能够人格上渐渐圆满,渐渐修行圆满。(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