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与徐经

唐伯虎从小天资聪明,因为祖上从没出过读书人,全家人都期望他读书当官,不让他做其它事情。 所以他全部年少都泡在书堆里,优秀的才调,使他逐渐长成了一个清高自许的少年。 这么的少年一开端老是傲娇的,不讨喜的,但总能交到最好的朋友。 祝枝山敬慕他,自动来交朋友,他嫌对方身世官员世家,太俗,不答理。好在祝枝山大度,锲而不舍,唐伯虎才翻开心扉。 后来他的圈子,也是像文徵明、徐祯卿这么的文人,没文化的入不了眼。



16岁那年,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姑苏府学,声名大噪。可他本来就对功名不感兴趣,脱离家里的控制后,他更是开端展露出自己无法无天的特性。 同学里有个叫张灵的,跟他“臭味相投”。一天,两个人脱光衣服在书院后的水池里打水仗,惹来全部书院的学生参战,气得老先生拿鞭子跑来抽人。 到了下雪天,他们就打扮成乞丐,敲鼓歌唱,讨钱买酒到野寺里偷喝。不小心被抓现行了,就笑着打哈哈,往后屡教不改。 想起读书时,班里总有那么一个聪明却调皮捣蛋的家伙,他们身上总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气,唐伯虎即是典型。

可快活的年月在25岁戛然而止,他的父亲、妈妈、小妹、老婆、孩子在两年间相继病逝。唐伯虎不胜冲击,书也不看了,天天喝酒买醉。 幸得有老友。祝枝山不忍心见他蜕化,骂道:你这么如何对得起去世的父亲? 像是当头一盆冷水,唐伯虎又恼又羞,一头扎回书斋里苦读。 29岁,他再次一举夺冠,成为应天府解元。 这次成功,从头为他找回了面对日子的底气。他不无满足地想,接下来的政策不止是考中进士,他还要应战全国读书人的终极志向──连中三元。 面对志满足满的老友,祝枝山和文徵明却担忧起来。 他们知道,唐伯虎骨子里戒不了骄傲心性,很简略摔跟头。临行送行,一再嘱咐他要慎重低沉。

少年轻狂是诱人,但也的确简略误入命运漩涡。 赶考路上,唐伯虎认识了一个叫徐经的富二代,二人一拍即合,吃喝玩乐同出同入,到了京城,还骑着高头大马,带厚礼访问考官,高谈阔论。 殊不知,他们的做法早就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满。但唐伯虎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底子没把会试的难度放在眼里,更没必要做什么四肢。徐经托付他为模拟题起草答案,他也随手办了。 没想到,会试当天的内容恰是这一道他们事前讨论过的标题,两人的答案简直千人一面。 命运弄人。 有人将他们告上朝廷,说是买题做弊。皇帝震怒,没收了两人卷子,并将他们抓进监狱打得遍体鳞伤。出狱后,唐伯虎回到苏州老家,其老婆看到他解元的功名都弄丢了,立马跟他闹离婚。离婚后,唐伯虎成了一名驴友,先后去了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旅游,应该是想散散心,和现在人出门旅游心境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时候,景点根本不需要门票,所以唐伯虎省了很多门票钱,比之我等屌丝,幸福多了。 在外面逛了几年,回到苏州,靠卖字画为生,生意好就大吃大喝,顺便帮衬一下失足女。生意差就随便啃个馒头,喝碗白开水,胡乱对付一下。唐伯虎想到置业,老租房子不划算,后来积攒了点银子,在苏州郊区盖了栋别墅,叫桃花庵。 在别墅里面,唐伯虎写了很多诗文,做了很多字画,最盛名的莫过于这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醉酒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时间,“唐伯虎徐经做弊案”闹得全国皆知,再也说不清白。 唐伯虎尊严扫地,人生从高峰跌入深渊。判官意外他,让他到浙江去做小吏,算是留条后路,可唐伯虎坚决不干。 恰是因为一股少年心性还在,命运越是凌辱他,他就越要跟命运对着干,绝不协作,这是一个文人最终的骄傲。
徐经(徐霞客的曾祖父)对后代说,以后都不准读书,若干年后,他老徐家,又生了个男娃,按辈分讲,是徐经的玄孙。这孩子长大后,继承了他高祖父的旅游精神,把整个大明江山都差不多游了一遍。他还有写游记的习惯,把旅游的所见所闻,各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全部记录在册。后来,他在老家整理这些日记,并且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徐霞客游记>。这样玩似的,竟然玩成天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地理学家之一。这个人就是徐霞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