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烂很难解释吗?
我觉得:不难。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内部问题(体制和领导)和外部问题(客观条件)。还有,九十年代的国际足球,和今天大不一样。两千年的中国足球,也和今天大不一样。
1 外部问题,这个整个东亚都是一样的,东亚的工业化程度落后于 西方和南美,所以集体项目比较吃亏。有人说上场队员越多中国队成绩越差,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为什么工业化和足球有关?有两个方面:a 足球是英国等国家开始流行起来的(比如美国流行橄榄球,足球就一直不太行)足球的看客兼球员就是矿工或者城市工人。老北京也有很多摔跤为生的,但是非工人很难随时玩起来22人的大项目。中国足球真正大流行是八十年代开始的,从央视转播足球比赛和篮球开始的,之前篮球足球其实都是部队或者大学才能玩的东西,农村人根本没见过。比如说中国十四亿人,真正能玩正规的足球培训的有多少人?
更别说集体主义和配合——中国的农村的集体主义,特别是现代的集体主义(而不是封建时代的地域集团)还真的就只有军队出来那套。此外就只有工厂。
以正规足球场来算的话,两千年的时候整个武汉市中学(不算大学附中)正规足球场不到十个,按每个中学一万人来算,也不到十万。全国超过武汉市的城市也没多少,拿到全国也就一百万左右,真正要计较,可能也就五十万,和冰岛差不多。我们来算一下篮球场或者乒乓球,那就完全不同了。实际上,九十年代,中国能拿得出手的足球运动员,只有当时国家集训队那一批。说中国足球人口比冰岛少,完全没有问题。
b 可是冰岛足球也不算差啊?有人还会说,南美很多球星都是在胡同里面练球,也没有在正规球场——
首先,南美人家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踢球都踢了几十年,就说在胡同里面踢球的,你要先买得起球,下课了不用做习题,全部时间都用来踢球,然后到了中学有天分的孩子就能进青训队。南美再怎么穷,六十年代买个足球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中国能够自己家买个足球买个球鞋的家庭,在九十年代还真的也就是北上广的少数地区。别说买球鞋了——我在武汉郊区一个20万人口的地方,足球杂志的销量在92年是十多份。真正正规化的草皮球场就更别提了……
其次,我们来算算当时中国的青训队数量,还有现在的青训队数量——再好的天分,也是比不上正规训练的。看看围棋乒乓这些国内已经正规化训练体系的项目就知道,职业和业余是两码事,而足球的正规化体系,太弱小了。中国正规化的职业球员,并不多,大多也就是土法上马罢了。我们不比技术全面,就比单项,比如体能,比如盘球的技术,比如射门的技术。一个优秀球员,起码要一个S,两三个A,其他至少有C吧?结果一群队员有A的三四个,个个都有两三项D是怎么回事?如果是九十年代,大家都是土法上马,还能指望几个天才,到了二十一世纪,高度国际化的足球世界,已经不是一个天才带十个弱鸡也能赢球的世界了。
毕竟,中国踢足球真的是一个性价比并不高的东西,确实有高收入明星,但是大部分,也就那样,远不如高考,练艺考都不一定比得上。和南美贫民窟,除了踢球唱歌完全没出路,是两码事。这不是坏事,反而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今天当然不一样了,一个二线球队的球员收入,就已经超过了排球国手的价格,但是这种价格也才十多年。
有人问怎么不和欧洲比?欧洲大量优秀球员也是从国外进口或者移民二代,本土的那要看传统,传统你怎么学?中国可以借鉴的一个是日本,日本因为足球小将所以风靡足球——我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日本流行足球,正是因为日本开始走向海外,所以才紧跟(除了美国的)国外的流行——比如曾经日本流行的法国风就是一例。日本足球的提高,俱乐部制度等等之外,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金钱投入。全套引进外国人才,大量贴钱送去国外训练,国内能够像日本那样砸钱,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也不是没玩过把青少年送国外踢球的事情,一个是没坚持下来,第二个后面会讲到,国外培养出来的好习惯,一回国就全丢了)
而且投钱的投入还有一个发挥效果的延期问题。你建好一个训练体系,当年就能出成果吗?不可能,一个好苗子,从开始练到成材,五六年是要的,这还是在最好的条件下。一般一个好球队,什么都买齐了光是磨合成有自己特色的传承都要好几年,一个好青训队的头几批都是要交学费的。中国足球职业化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家也看得见,然后提高的速度大家也看得出来,要把平均水平提高到欧洲二级俱乐部水平,大家也估计得出来(而且多半要比估计的慢)。就算现在上面喜欢足球,下面拍马屁,紧急建他两百个中学球场,要达到南美的足球运动员人口储备,也是十年后了。
2 内部问题。非常简单,中国足球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的、现代化的培训体系。
陶短房兄(本来老觉得他比我高一辈,后来发现才大几岁,斗胆喊声兄)力挺中国足球的俱乐部制度,没错,很多都说得很有道理,比如打破中央集训引进竞争,比如财力上的极大增加,等等。
但是!大家看看篮球,排球,比如说已经非常衰弱的排球,大家再想想,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其他几种大球,还真的就是国家管的严,就成绩好。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足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封建帮会,一个落后于时代一百年的落后体制。中央集训再怎么差,也是有基本的纪律,基本的科学基础。而分散到地方的各级私人俱乐部,完全就是封建迷信加腐败勾心斗角。我就问一句,俱乐部那么多钱,有多少花在了立刻有用的球员身上,有多少花在了未来有用的青训体制上?一个足球是圆的,就把科学管理、数字化管理踢到了爪哇国。
大家都盯着明星球员,教练,有谁关心队医、营养师?有谁能保障板凳球员的训练?青训呢?有几家能保证自己的青训?
奥运集训,问男女生活混乱,足球不一定是最乱,可是问训练量谁最少,问吹牛喝酒打架谁最强,找国足准没错。不是国家队怎么好,而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足球队,根本没到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及格线。
比如体能问题,一个要跑90分钟的竞赛,球员普遍体能不足,那就是一个再恶劣不过的笑话。可是,这种笑话就出现在中国足球队身上。有个笑话是说国足某项体能检测输给了围棋队……体能并不代表一切,但是体能不及格,起码反应了一个基本问题:足球队的纪律已经是达到了容忍下限。后来足总抓过体能,抓过这那,最后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抓这个就那个出问题。
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心理上,组织能力上,管理水平上,仍然是一个非常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一旦脱离管理放羊,立刻暴露出本质。而专业领域越受到社会干预,越容易倒退。
中国足球,中国电影,两大弱鸡,共同特点就是吹牛的特别多,个个都当自己是导演是教练是明星,谈美术灯光特效剧本,甚至谈个投资就全都闭嘴了。整个一封建时代的人群圈子社会。说个大家不爱听的话,如果说专业队和烂队的纪律差别是是国军和共军的差别,国足恐怕只能排到伪军。
足球队里面论资排辈,山头,排斥体力活,抽烟(可以说是体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互相扯后腿,哥们义气……可以说军队要怎么样,足球队就一定要反着来。基本就是黑社会的那套。问题是黑社会打得过警察吗?打不过。
再说个比赛赌球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用举例了。反正国外也打假球,人家明星也天天睡姑娘,也没影响人家成绩是不是——好的不比,坏的学的挺全的。人家马拉多纳都人到中年胖成球了,照样满场跑,人家能为了比赛个把月烟酒不沾,你们怎么不学?很简单,你这么做,就会被排挤!因为这样看起来不爷们!
反映在球场上,无脑的媚外,无脑的害怕,没有一点精气神——一个个不如娘们。偏偏这群人,平时是最喜欢吹牛,最喜欢表现爷们特质的。有个三和大神的著名段子——“打工是不可能的……”正好可以送给 中国足球。
毕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并不没影响大家赚钱是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踢得再烂,天天被球迷骂,又怎么样?两倍黄汤下肚,有钱有女人,想那么多干嘛?
曾经有人想过干脆让青少年一直在国外学习,搞全套外国环境。看起来像过还不错,练球也积极,配合也好——一回国,全完。外国教练大家也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和二战史迪威一样——尊重,但是不听。当年北洋的军官也是全体外国制度训练,实际执行呢?一百年前的北洋打得赢外国吗?不能。那么,故意回到一百年前的中国足球能踢赢外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