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朋友》
天空仍然阴暗,连续几天雨水紧催慢赶,秋天终于来到了这座城市。虽然今天秋雨收住了势头,只零星的滑下几丝水星儿,但对于李志均来说,打在脸上的雨点与溅一裤角泥水的差别并无多大。他站在教员宿舍的窗口旁,吸着纸烟。往常他并不注意天气变化,遇到恶劣的天气外出,也不会有一声怨言。自然,若遇雨后天边挂着彩虹也不会引得他驻足多瞅一眼。可自打两天前接到一个电话后,李志均便忽然有了反常的举动,他开始对着深秋长吁短叹起来,仿佛对季节的变更多了几分惆怅,对连绵的秋雨也添了几分厌恶。
两天前的午后,正在休年假的李志均躺在床上闲看武侠小说。纸上的一个个字在他眼里好像长了腿脚,字里行间上下左右变换了位置,组成另外一篇文章。持刀佩剑抡大斧的侠客盗贼们忽然收了家伙什,转而眉来眼去练起了内功。这是因为李志均心中正回味不久前他所在大学的人事变动。在这次变动中他升职了,由普通讲师一变而为副教授。为这次升职,他的确辛苦了一番,走了许多人情。躺在床上想着这次变动,有的情节仍使他心惊肉跳,不自觉的绷紧了脚板。但渐渐的,他想到了变动结果。想到了他以后便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想到当递人名片,对方看见名片上赫然印着“某某国立大学. 副教授. 李志均”而流露出恭敬的眼神时,甚至想到不久自己也许会有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年青女助教,如此等等,使得他不由的眯上眼睛,翘起了肥肥的嘴角。他如细致的推理家一般又合理的想着以后的薪水,以后的同仁,以后的上级,当然也有以后的吃食……,渐渐的在这让人充满理由幸福的推理中他睡着了。
好在他这不是黄粱之梦,因为几下粗暴的打门声惊醒了他。
李志均在某某市某某大学任讲师,师龄已有三年。大学论排名不上不下,他所在系设有一名系主任兼教授。主任手下另有两名副教授与六名讲师。李志均便是这六名讲师之一。正,副教授有独立公寓可住,而讲师只可住公共教师宿舍。虽是一屋一人,但宿舍为老式三层木板楼。李志均住在顶西边的小屋。楼内过道狭窄,室内空间更小,人住其中,虽不象铁皮罐头中的沙丁鱼,却也相差不远。在屋内说话声需小,否则左邻右舍便对屋内谈话内容尽收耳中。李志均初到此楼时,便是在屋中听得了邻居谈论校内教员之间的秘密与争斗,这些使得他一迈腿就入了道,搭上了便车,很快融入校园教师生活中。李志均曾想校外租个小院,无奈他的钱袋总不见充实,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念头。只想此处虽简陋,但可免费听得对他有用的秘密与新闻,即便在公厕内对同仁点头哈腰又何妨。对于他来说,那却又是另一探听秘密的场所。于是他一直住到今天。讲师宿舍三楼中每一层有房十二间,一楼入口有一小屋,门房鲁姐便住其中。她负责打扫卫生送报之类的勤杂事务。门房拥有本楼唯一的电话,鲁姐为此很是得意,因为传电话非她莫属。所以,楼内常有来电的讲师们对鲁姐颇为客气,平常也会送她果品之类小礼。
惊醒李志均美梦的打门声正是鲁姐所为,紧接着打门声传来了一个不耐烦的高音:“李先生,电话!”接着又不很温柔的拍了一下门,便噔噔的踏着木板楼梯走了。打门,叫人,下楼这三个动作紧凑,有效。鲁姐的高音似乎在校园教学楼内都可听到。李志均和楼内同事都说这门房鲁姐不懂礼貌,曾向她委婉的提过,是否在讲师宿舍楼道里说话可以小声温文些,鲁姐听到后总会露出不耐烦的神情,鼻子一哼算是应了。可结果并不理想,每个人的那点私事总会被鲁姐传的内外皆知。李志均从床上坐起,连说了几声“泼妇,泼妇”,回想这三年讲师宿舍生活更是又添了股怨气,但他的怨气马上又被桌上印有他名字的崭新副教授名片所驱散,想到马上就要搬到教授独立公寓,想到不久鲁姐的高音很快便要成为他怀旧的谈资,李志均便露出笑容,披上外衣匆匆下楼。
来电话的叫贾学知,是李志均所在学校的一个副教授,在学校很有势力。贾学知和李志均认识多年。这次来电话开头并无寒暄之言,直截了当的便叫李志均两天后去他家为他表姐的女儿过三岁生日。说完便挂了电话。电话过程短,结束快,但电话内容让李志均心中顿生不满之意。他郁郁不乐的皱着眉踱上三楼。
这个贾学知与李志均同岁,民国二年生人,今年整三十。贾家是李志均娘家的一房远亲,但到了李志均母亲这一辈基本已无来往。因为家境富裕,贾学知读完中学后便被父亲送到了美国深造。在美国待了几年,据说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学问上并无成就,就连喝咖啡吃羊角面包的嗜好也没养成。他抱着一纸文凭渡洋回到了家乡,着实风光了一阵。此后贾父凭老友的推荐把贾学知安排到这所大学教英文。他比李志均早到校两年,当了一年讲师后便直升了副教授。他的升职当时颇为教员们私下讨论的焦点。李志均大学毕业后便是由贾学知指点了校内的门路,才得以顺利谋得讲师资格。李志均很不愿提起此事,当年为了他的前途,李父李母拉下脸与从无往来的贾家交好。贾家对李家的傲慢与不屑自然由贾学知全盘继承。李志均对贾学知的“知遇之恩”和不屑的神色也只好全盘接受。当李志均父母来信问在校情况时,他终于发泄了一番,在回信中大说特说贾学知傲慢之极,叫父母以后切勿再求贾家任何事情。父母爱子心切,马上复信劝儿子诵读古人励志等句,叫儿子忍耐几年。李志均反复看信,总希望从中读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教诲,但每每失望。可失望之余,却又给自己的隐忍找到借口,看来自己身上没有遗传到一点硬骨头。于是回信给父母说自己是随便发泄,让父母勿为儿担忧等等。
李志均到校这三年,贾学知从没来过李志均的铁皮罐头宿舍。贾学知人缘好,嘴皮俏,脑袋聪明,这些都是李志均所不如之处,而且贾学知还好聚会。他说,这叫‘爬梯’,有时也自诩为“沙龙”,所以常请李志均参加。一开始李志均受宠若惊,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后来才发现他参加的聚会人数都在二三十以上。外校的一些初级讲师有时也会受到邀请。整个聚会中,贾学知并不会每次都和李志均说话,而是把谈话重心都放在客人里的名流身上。李志均和一些受邀的客人心中明白了,他们只不过是充场面的气球而已,或是陪衬鲜花的泥土。李志均心中暗想,难道我连绿叶资格都不够吗,无怪乎每次参加贾学知的聚会时他脸色总发青。
李志均总还算是读过诗书的,受过教育,有文化。他自认为文人的傲骨在他身上总还有那么几块。但每次受邀请他却并不拒绝,一是惧怕贾学知在校内的势力,不愿得罪,二是因为聚会中那精致的红木家具,淑雅的名媛,能说的学者,名利场中的靠山,以及那必不可少的西式奶油甜点,无一不吸引着他。但每次从聚会上腆着装满西餐的肚子满足而归后,关上宿舍门,在回想时总会边抚摸着肚子边痛骂贾学知又不把他看在眼里。看来李志均是真在生气,因为他郁闷的忘了控制声量,他的埋怨声透过木板传到了隔壁邻居的耳中。不久,李志均便知道了同事们给他起的外号,说他是“融化在奶油里的傲骨”。
贾学知向客人介绍朋友时开头总要加上“卖妇软得”。“卖妇软的 李志均”是贾学知对他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奶油中的傲骨”也许想甩掉身上的奶油,但李志均认为别人衣服上就连一斑奶渍尚且不易洗干净,何况是自己身上香甜的奶油呢?于是,贾学知的“卖妇软得”又成了李志均微笑的理由,因为“妇软的”的意思是朋友。对于贾学知口中朋友的含义李志均并不去想,也不愿意去想,宁愿如此牵强。就这样,三年混混沌沌的过去了,李志均的生活反复重复着,他的矛盾的态度,让生活里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这次李志均升迁到副教授使得他好象抬起了头。他决定不要被奶油包裹,他发誓要做奶油。但贾学知来电让他去参加聚会,使得李志均知道自己在贾学知眼中至今连黄油都不是一块。贾学知的见解,在校内恐怕会有许多人附和,李志均的苦闷便由此而来。他接完电话皱眉回到宿舍,转身把自己摔到床上。忘了说,李志均是个胖子,尤其脸更是如此。所以当他得意微笑与郁闷皱眉时,他那本不大的双眼便会被肥大的脸蛋与厚厚的脑门挤成一条线。心灵的窗口半遮半闭时,人们总会昏昏欲睡。
躺在床上的李志均半遮着双眼,本要心中再次重复一遍几分钟前的来电,一是为了增加对贾学知的恨,二来是为了享受那经常的自怜。忽然窗户吱吱做响,被湿冷的秋风推开半扇。湿冷的风灌进屋,直直的扑向卧在床上的李志均。他身体一紧,打了个寒战,随口抱怨了一下天气,忽然想起连绵的秋雨已多日未止。他看了看滴答的闹钟,已经下午两点。由于各个讲师的年假不集中,此时大多数的讲师都去了教学楼,所以整个宿舍楼悄无声息。淅淅沥沥的雨水声分分明明的进入李志均耳中,阵阵挥之不去的寒意充满了房间,仿佛在那一时刻,李志均的那张床成了他的清凉世界。他想到了这平庸的三年时光,青春在他三十岁时与他作别,他想到了自己的荒唐,自己的失败。他好像隐约看到了久久不遇的完整的自己,多年来,他难得一次将要面对真正的自己。可无奈,这次不容他继续,早已盘旋在阴暗小屋的浓浓睡意侵入了他的身体,远处的那个自己摇摇头消失了。他蜷起腿托住了圆圆的小腹,把一席薄被盖于上身,彻底闭上了眼睛,嘴里嘟囔着:“真他妈冷。”很快便响起了鼾声。
几天连续的雨水在今天终于停住了,街上人们除去雨具后虽无喜悦之情,但从脸上也可看到一点轻松之意。此时,有一张胖脸出现在某某大学讲师宿舍三楼的西窗口。李志均已穿戴好赴贾学知聚会的衣服,他选择穿上母亲给他作的一袭长衫。他站在窗口吸着一支纸烟,面带倦意的看着大学围墙外的街景。这两天他没睡好觉,反复思索着“奶油”问题。他想,学校人事变动的结果一周前就已上了公告板,也传达到了各个办公室,难道贾学知没看见?我下星期就要搬到副教授的独立公寓楼去做他的邻居,贾学知怎么不在电话里提一提?也许贾学知公务缠身,每天要见那么多人,对于我,我又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他用力吸了口烟,冷湿的空气变成苍白的雾从他口中喷出,消散。他忽又想到自从人事变动结果出来后,有的教员背后总指指点点,他只当作没看到,但潜意识里一种并非胜利的感觉却折磨着他的内心。他努了努脖子:“的确,为了这次升迁是伤了一些人,耍了手脚,但谁又不是这样呢?至少贾学知是这样。”一想到贾学知,又一阵屈辱感袭上心头,“为了以后,这回我总要挫一挫贾学知的锐气。不信此后还有哪位仁兄不抬举我。”一想到将要挺直腰板,李志均得意的翘起了胖胖的嘴角,又不得不眯起了双眼。“三年来我像哈巴狗,贾学知每次唤我,我准装作摇着尾巴去。这回我偏不去。”李志均虽这么想,但他并不想公然和贾学知作对,一则自己刚当上副教授,二则他是想当“奶油”的。让贾学知丢面子的事情他现在还并不敢做,他要让贾学知知道自己已经能不听他的召唤,同时又不会让他没了面子。因为,他仍然记得“卖妇软得”这俩词。朋友,是呀,奶油与奶油即便包装不同,但味道总是相似让人眼馋的。李志均心中早已自愿并习惯当贾学知是朋友,“朋友”在他心中早有独特定义。以前不够格做贾学知的朋友,尚且自以为是,如今,这个朋友的地位反而更加牢固了。
他想着以后的甜蜜生活,想着自己如今竟有能力饶恕不可一世的贾学知,甚是得意,便又嘬了口烟。哪知道烟早已燃到了尾部,红红的烟火把李志均胖嘟嘟的嘴唇烫掉了一块皮。他惊叫一声,扔掉烟头,痛苦地用手捂住嘴。唇此时辣辣的疼,但被手遮住的嘴角仍然浮现了一丝笑意。
雨住后,秋风便愈加明显。秋风吹在树上带走了夏日叶的脉络,秋风把橘绿的草染成了苍黄,但今天的秋风吹不走贾学知的聚会。他家大厅里灯火明亮,人影重重,嬉笑不绝。贾学知熟练舒服的与客人交谈,这时,一位家佣递给贾学知一封信。他暂退回书房,打开信。一张崭新的名片随着信纸与几张钞票滑出。信上写着几行字:
学知吾兄:
今吾赴教育局办理升任某某系副教授等相关琐事。
恐无法赴汝之贵宅,望仁兄见谅。
奉区区三百元,权做汝之外甥女红包相庆,定当改日相访补过。
李志均
某某年某某日
贾学知看完信,又看看了印着“…… 副教授 李志均 ……”的名片,随手把信丢在了书桌抽屉里,抄起笔纸写道:
志均:
不至寒舍,深感失望。
无妨,他日上贵府拜访。
贾学知
写完后把信纸装进信封,贾学知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发,重又回到了聚会中。李志均的信和名片被放在了抽屉里,在抽屉里还有一封信的主人与李志均的关系相当密切。那封信是和一张两千银圆的支票一同寄来。信上也只寥寥几行:
学知贤侄:
深感为小儿李志均升职副教授之事甚废心力,今特予小礼一份,礼薄情重。
望日后多多提携小儿。
李某某
某某年某某月
又: 此事勿与小儿提及。千万!千万!
一整天未曾露面的太阳也要落山了,阴暗的气息夹杂着习习秋风渐渐勒紧了这座城,初冬的峥嵘也显现了一点踪迹。但这并不妨碍兴致勃勃走在街上的李志均,遇到小水坑他竟然抡起肥胖的身躯轻轻跳了过去。一心为新家购买物品的他更不会注意天气的恶劣。而正在举行聚会的贾学知也早已闭紧了门窗,亮起了电灯。屋内众人散发的热情也暂时挡住了深秋的肃杀。他们两人终于成了朋友,互相成了对方的朋友。
两天前的午后,正在休年假的李志均躺在床上闲看武侠小说。纸上的一个个字在他眼里好像长了腿脚,字里行间上下左右变换了位置,组成另外一篇文章。持刀佩剑抡大斧的侠客盗贼们忽然收了家伙什,转而眉来眼去练起了内功。这是因为李志均心中正回味不久前他所在大学的人事变动。在这次变动中他升职了,由普通讲师一变而为副教授。为这次升职,他的确辛苦了一番,走了许多人情。躺在床上想着这次变动,有的情节仍使他心惊肉跳,不自觉的绷紧了脚板。但渐渐的,他想到了变动结果。想到了他以后便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想到当递人名片,对方看见名片上赫然印着“某某国立大学. 副教授. 李志均”而流露出恭敬的眼神时,甚至想到不久自己也许会有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年青女助教,如此等等,使得他不由的眯上眼睛,翘起了肥肥的嘴角。他如细致的推理家一般又合理的想着以后的薪水,以后的同仁,以后的上级,当然也有以后的吃食……,渐渐的在这让人充满理由幸福的推理中他睡着了。
好在他这不是黄粱之梦,因为几下粗暴的打门声惊醒了他。
李志均在某某市某某大学任讲师,师龄已有三年。大学论排名不上不下,他所在系设有一名系主任兼教授。主任手下另有两名副教授与六名讲师。李志均便是这六名讲师之一。正,副教授有独立公寓可住,而讲师只可住公共教师宿舍。虽是一屋一人,但宿舍为老式三层木板楼。李志均住在顶西边的小屋。楼内过道狭窄,室内空间更小,人住其中,虽不象铁皮罐头中的沙丁鱼,却也相差不远。在屋内说话声需小,否则左邻右舍便对屋内谈话内容尽收耳中。李志均初到此楼时,便是在屋中听得了邻居谈论校内教员之间的秘密与争斗,这些使得他一迈腿就入了道,搭上了便车,很快融入校园教师生活中。李志均曾想校外租个小院,无奈他的钱袋总不见充实,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念头。只想此处虽简陋,但可免费听得对他有用的秘密与新闻,即便在公厕内对同仁点头哈腰又何妨。对于他来说,那却又是另一探听秘密的场所。于是他一直住到今天。讲师宿舍三楼中每一层有房十二间,一楼入口有一小屋,门房鲁姐便住其中。她负责打扫卫生送报之类的勤杂事务。门房拥有本楼唯一的电话,鲁姐为此很是得意,因为传电话非她莫属。所以,楼内常有来电的讲师们对鲁姐颇为客气,平常也会送她果品之类小礼。
惊醒李志均美梦的打门声正是鲁姐所为,紧接着打门声传来了一个不耐烦的高音:“李先生,电话!”接着又不很温柔的拍了一下门,便噔噔的踏着木板楼梯走了。打门,叫人,下楼这三个动作紧凑,有效。鲁姐的高音似乎在校园教学楼内都可听到。李志均和楼内同事都说这门房鲁姐不懂礼貌,曾向她委婉的提过,是否在讲师宿舍楼道里说话可以小声温文些,鲁姐听到后总会露出不耐烦的神情,鼻子一哼算是应了。可结果并不理想,每个人的那点私事总会被鲁姐传的内外皆知。李志均从床上坐起,连说了几声“泼妇,泼妇”,回想这三年讲师宿舍生活更是又添了股怨气,但他的怨气马上又被桌上印有他名字的崭新副教授名片所驱散,想到马上就要搬到教授独立公寓,想到不久鲁姐的高音很快便要成为他怀旧的谈资,李志均便露出笑容,披上外衣匆匆下楼。
来电话的叫贾学知,是李志均所在学校的一个副教授,在学校很有势力。贾学知和李志均认识多年。这次来电话开头并无寒暄之言,直截了当的便叫李志均两天后去他家为他表姐的女儿过三岁生日。说完便挂了电话。电话过程短,结束快,但电话内容让李志均心中顿生不满之意。他郁郁不乐的皱着眉踱上三楼。
这个贾学知与李志均同岁,民国二年生人,今年整三十。贾家是李志均娘家的一房远亲,但到了李志均母亲这一辈基本已无来往。因为家境富裕,贾学知读完中学后便被父亲送到了美国深造。在美国待了几年,据说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学问上并无成就,就连喝咖啡吃羊角面包的嗜好也没养成。他抱着一纸文凭渡洋回到了家乡,着实风光了一阵。此后贾父凭老友的推荐把贾学知安排到这所大学教英文。他比李志均早到校两年,当了一年讲师后便直升了副教授。他的升职当时颇为教员们私下讨论的焦点。李志均大学毕业后便是由贾学知指点了校内的门路,才得以顺利谋得讲师资格。李志均很不愿提起此事,当年为了他的前途,李父李母拉下脸与从无往来的贾家交好。贾家对李家的傲慢与不屑自然由贾学知全盘继承。李志均对贾学知的“知遇之恩”和不屑的神色也只好全盘接受。当李志均父母来信问在校情况时,他终于发泄了一番,在回信中大说特说贾学知傲慢之极,叫父母以后切勿再求贾家任何事情。父母爱子心切,马上复信劝儿子诵读古人励志等句,叫儿子忍耐几年。李志均反复看信,总希望从中读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教诲,但每每失望。可失望之余,却又给自己的隐忍找到借口,看来自己身上没有遗传到一点硬骨头。于是回信给父母说自己是随便发泄,让父母勿为儿担忧等等。
李志均到校这三年,贾学知从没来过李志均的铁皮罐头宿舍。贾学知人缘好,嘴皮俏,脑袋聪明,这些都是李志均所不如之处,而且贾学知还好聚会。他说,这叫‘爬梯’,有时也自诩为“沙龙”,所以常请李志均参加。一开始李志均受宠若惊,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后来才发现他参加的聚会人数都在二三十以上。外校的一些初级讲师有时也会受到邀请。整个聚会中,贾学知并不会每次都和李志均说话,而是把谈话重心都放在客人里的名流身上。李志均和一些受邀的客人心中明白了,他们只不过是充场面的气球而已,或是陪衬鲜花的泥土。李志均心中暗想,难道我连绿叶资格都不够吗,无怪乎每次参加贾学知的聚会时他脸色总发青。
李志均总还算是读过诗书的,受过教育,有文化。他自认为文人的傲骨在他身上总还有那么几块。但每次受邀请他却并不拒绝,一是惧怕贾学知在校内的势力,不愿得罪,二是因为聚会中那精致的红木家具,淑雅的名媛,能说的学者,名利场中的靠山,以及那必不可少的西式奶油甜点,无一不吸引着他。但每次从聚会上腆着装满西餐的肚子满足而归后,关上宿舍门,在回想时总会边抚摸着肚子边痛骂贾学知又不把他看在眼里。看来李志均是真在生气,因为他郁闷的忘了控制声量,他的埋怨声透过木板传到了隔壁邻居的耳中。不久,李志均便知道了同事们给他起的外号,说他是“融化在奶油里的傲骨”。
贾学知向客人介绍朋友时开头总要加上“卖妇软得”。“卖妇软的 李志均”是贾学知对他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奶油中的傲骨”也许想甩掉身上的奶油,但李志均认为别人衣服上就连一斑奶渍尚且不易洗干净,何况是自己身上香甜的奶油呢?于是,贾学知的“卖妇软得”又成了李志均微笑的理由,因为“妇软的”的意思是朋友。对于贾学知口中朋友的含义李志均并不去想,也不愿意去想,宁愿如此牵强。就这样,三年混混沌沌的过去了,李志均的生活反复重复着,他的矛盾的态度,让生活里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这次李志均升迁到副教授使得他好象抬起了头。他决定不要被奶油包裹,他发誓要做奶油。但贾学知来电让他去参加聚会,使得李志均知道自己在贾学知眼中至今连黄油都不是一块。贾学知的见解,在校内恐怕会有许多人附和,李志均的苦闷便由此而来。他接完电话皱眉回到宿舍,转身把自己摔到床上。忘了说,李志均是个胖子,尤其脸更是如此。所以当他得意微笑与郁闷皱眉时,他那本不大的双眼便会被肥大的脸蛋与厚厚的脑门挤成一条线。心灵的窗口半遮半闭时,人们总会昏昏欲睡。
躺在床上的李志均半遮着双眼,本要心中再次重复一遍几分钟前的来电,一是为了增加对贾学知的恨,二来是为了享受那经常的自怜。忽然窗户吱吱做响,被湿冷的秋风推开半扇。湿冷的风灌进屋,直直的扑向卧在床上的李志均。他身体一紧,打了个寒战,随口抱怨了一下天气,忽然想起连绵的秋雨已多日未止。他看了看滴答的闹钟,已经下午两点。由于各个讲师的年假不集中,此时大多数的讲师都去了教学楼,所以整个宿舍楼悄无声息。淅淅沥沥的雨水声分分明明的进入李志均耳中,阵阵挥之不去的寒意充满了房间,仿佛在那一时刻,李志均的那张床成了他的清凉世界。他想到了这平庸的三年时光,青春在他三十岁时与他作别,他想到了自己的荒唐,自己的失败。他好像隐约看到了久久不遇的完整的自己,多年来,他难得一次将要面对真正的自己。可无奈,这次不容他继续,早已盘旋在阴暗小屋的浓浓睡意侵入了他的身体,远处的那个自己摇摇头消失了。他蜷起腿托住了圆圆的小腹,把一席薄被盖于上身,彻底闭上了眼睛,嘴里嘟囔着:“真他妈冷。”很快便响起了鼾声。
几天连续的雨水在今天终于停住了,街上人们除去雨具后虽无喜悦之情,但从脸上也可看到一点轻松之意。此时,有一张胖脸出现在某某大学讲师宿舍三楼的西窗口。李志均已穿戴好赴贾学知聚会的衣服,他选择穿上母亲给他作的一袭长衫。他站在窗口吸着一支纸烟,面带倦意的看着大学围墙外的街景。这两天他没睡好觉,反复思索着“奶油”问题。他想,学校人事变动的结果一周前就已上了公告板,也传达到了各个办公室,难道贾学知没看见?我下星期就要搬到副教授的独立公寓楼去做他的邻居,贾学知怎么不在电话里提一提?也许贾学知公务缠身,每天要见那么多人,对于我,我又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他用力吸了口烟,冷湿的空气变成苍白的雾从他口中喷出,消散。他忽又想到自从人事变动结果出来后,有的教员背后总指指点点,他只当作没看到,但潜意识里一种并非胜利的感觉却折磨着他的内心。他努了努脖子:“的确,为了这次升迁是伤了一些人,耍了手脚,但谁又不是这样呢?至少贾学知是这样。”一想到贾学知,又一阵屈辱感袭上心头,“为了以后,这回我总要挫一挫贾学知的锐气。不信此后还有哪位仁兄不抬举我。”一想到将要挺直腰板,李志均得意的翘起了胖胖的嘴角,又不得不眯起了双眼。“三年来我像哈巴狗,贾学知每次唤我,我准装作摇着尾巴去。这回我偏不去。”李志均虽这么想,但他并不想公然和贾学知作对,一则自己刚当上副教授,二则他是想当“奶油”的。让贾学知丢面子的事情他现在还并不敢做,他要让贾学知知道自己已经能不听他的召唤,同时又不会让他没了面子。因为,他仍然记得“卖妇软得”这俩词。朋友,是呀,奶油与奶油即便包装不同,但味道总是相似让人眼馋的。李志均心中早已自愿并习惯当贾学知是朋友,“朋友”在他心中早有独特定义。以前不够格做贾学知的朋友,尚且自以为是,如今,这个朋友的地位反而更加牢固了。
他想着以后的甜蜜生活,想着自己如今竟有能力饶恕不可一世的贾学知,甚是得意,便又嘬了口烟。哪知道烟早已燃到了尾部,红红的烟火把李志均胖嘟嘟的嘴唇烫掉了一块皮。他惊叫一声,扔掉烟头,痛苦地用手捂住嘴。唇此时辣辣的疼,但被手遮住的嘴角仍然浮现了一丝笑意。
雨住后,秋风便愈加明显。秋风吹在树上带走了夏日叶的脉络,秋风把橘绿的草染成了苍黄,但今天的秋风吹不走贾学知的聚会。他家大厅里灯火明亮,人影重重,嬉笑不绝。贾学知熟练舒服的与客人交谈,这时,一位家佣递给贾学知一封信。他暂退回书房,打开信。一张崭新的名片随着信纸与几张钞票滑出。信上写着几行字:
学知吾兄:
今吾赴教育局办理升任某某系副教授等相关琐事。
恐无法赴汝之贵宅,望仁兄见谅。
奉区区三百元,权做汝之外甥女红包相庆,定当改日相访补过。
李志均
某某年某某日
贾学知看完信,又看看了印着“…… 副教授 李志均 ……”的名片,随手把信丢在了书桌抽屉里,抄起笔纸写道:
志均:
不至寒舍,深感失望。
无妨,他日上贵府拜访。
贾学知
写完后把信纸装进信封,贾学知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发,重又回到了聚会中。李志均的信和名片被放在了抽屉里,在抽屉里还有一封信的主人与李志均的关系相当密切。那封信是和一张两千银圆的支票一同寄来。信上也只寥寥几行:
学知贤侄:
深感为小儿李志均升职副教授之事甚废心力,今特予小礼一份,礼薄情重。
望日后多多提携小儿。
李某某
某某年某某月
又: 此事勿与小儿提及。千万!千万!
一整天未曾露面的太阳也要落山了,阴暗的气息夹杂着习习秋风渐渐勒紧了这座城,初冬的峥嵘也显现了一点踪迹。但这并不妨碍兴致勃勃走在街上的李志均,遇到小水坑他竟然抡起肥胖的身躯轻轻跳了过去。一心为新家购买物品的他更不会注意天气的恶劣。而正在举行聚会的贾学知也早已闭紧了门窗,亮起了电灯。屋内众人散发的热情也暂时挡住了深秋的肃杀。他们两人终于成了朋友,互相成了对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