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的小说永远能颠覆常识,《罗杰疑案》是我看的第一本阿加萨的推理小说,但马上就让我着迷了。老实说,我在看到那通诡异的“死亡通报”电话时就已经开始怀疑谢泼德医生和帕克了。整本书最有疑点、最为怪异的就是这通电话,因此我也把这通电话作为第一个突破口去分析这件案子。
- 每一个动作都有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人打过那通告知老罗杰死亡的电话,帕克和谢泼德医生根本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犯罪现场,把关键的证物收藏起来。而帕克在发现案发现场后,马上就被医生叫去找来警探和管家。也就很可能没办法再接触现场。但我有想过,如果帕克和医生是共犯,那么他们的供词就无法取信了。所以我从看到“死亡通报”电话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搜查谢泼德医生的杀人动机,可惜这个谜题直到最后才披露,也是最简单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敲诈罗杰的太太、不让罗杰有机会揭发自己的恶行。虽然动机如此明显,但小说用了非常多的手法来迷惑读者。
- 首先,这本小说采用的是“犯罪者视角”。从头到尾叙述破案事件的就是谢泼德医生本人,他自然把对自己不利的消息都隐去了,所以读者没能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来确认医生就是凶手。其次,和罗杰有亲人、朋友关系的几位角色在小说的叙述中变得疑点重重,成为首要的怀疑对象。甚至于所有的对话都线索和对话都有意无意地指向那个无辜的人。
- 所以,大侦探波洛在书中想要努力证明的并不仅仅是谢泼德医生有罪,而是在“谢泼德医生的记录下”证明其他人无罪!是不是很有意思!波洛仿佛不再是书中的角色,而是有灵魂能够感知真实世界、突破次元壁、想要对抗作者的真实人物。如果叙述者记录的就是真实,那么他就要在这种“真实”中拿出证据来指证叙述者,这种写作实在是非常有趣。
- 不要以为第一视角就是无罪的前提,《罗杰疑案》告诉我们,真相出现之前,人人都有嫌疑,包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