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那些小众又好玩的景点
之前去伦敦面试,顺便多逗留了几日。虽然来过伦敦多次,但几乎每次都是公事出差,即便旅游也多是去大英博物馆、大本钟这类已经被人们逛得烂俗了景点。这次schedule比较宽松,正好可以好好开发一下伦敦那些好玩但却小众的景点。逛吃逛吃了4天,所玩之处仍不过是城市的小小部分,不禁感慨伦敦实在太大了。废话不多说,赶快上图:
景点1:Wallace Collection, 华莱士收藏馆
这个博物馆收藏的范围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品,到十八世纪的法国艺术,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整体风格非常统一。每一个房间都有自己的主色调,华丽的壁纸和吊灯营造出了一种少女心爆棚的氛围,充分满足了每一个女生对于王子公主通话故事的幻想。庆幸iPhone X还算给力,拍出来的效果并不比 5D 差太多,至少低清的图片看起来还可以。最为可贵的是,这里的游客不多,不多,不多!不像那种热门景点都是人挤人,这里常常可以出现一个展厅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情况,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景点2:Neal's Yard, 彩虹庭院
虽然最初查攻略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个色彩明亮的地方,但当我徒步跋涉了近一个小时到达的时候,还是被它绚丽的颜色惊艳到。爱丁堡的建筑大多数是黑色、深褐色,再加上很少晴朗,总给人一种压抑难耐的感觉。伦敦虽然白色的建筑数量要多些,但天气阴霾,空气也较差,压抑感似乎并没有比爱丁堡少太多。当转角踏入彩虹庭院的一刻,落了一地的阳光,天井里充满了跳跃的颜色,人们在庭院里热闹的闲聊,仿佛感觉自己身在西班牙那样的自由奔放的国家。恍惚间觉得自己看到了异国景色。难怪这里有一个那么美丽的名字——彩虹庭院。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过去坐坐,点一杯啤酒赏赏景聊聊天,还能顺便逛逛Neal's Yard Remedies,这是一家英国本土的精油护肤品牌,整个院子都能闻到他家精油的香味。




景点3. Saatchi Gallery
逛够了那些old school风格的博物馆,看腻了那些华丽丽的贵族奢靡感的展览品,我更希望能够在伦敦找到一些现代艺术的气氛。对于现代艺术品,要推荐Saatchi Gallery,简洁清新的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博物馆内部的装修也是以白色为主,展厅里喧宾夺主的修饰非常少,让游客可以更加focus在展品本身上。部分展厅收费。





景点4. Hyde Park 海德公园
对于很多初次来伦敦旅行的人而言,可能对海德公园未必感冒。游客可能更热衷于拍摄那些地标性建筑。但是对于经常来伦敦或者在伦敦常年居住的人而言,海德公园真的是伦敦喧嚣中的一块净土。尤其是在夏天,没有城市的纷扰,碧水蓝天,绿草茵茵,我在自己紧凑的行程中拿出了整整半天在海德公园。先是躺在草地上休息,后来在湖边的的户外餐桌吃了午饭。后来发现自己压根忘记了拍照,毕竟拍照太刻意,不如惬意地享受这份好天气来的实惠。够手机里只有这张在餐馆的拍照。餐厅的收费良心价格,完全没仗着自己在景区就漫天要价。

景点5. Dennis Sever's House
这个景点地处利物浦车站附近,需要付费还需要提前网上预定。这家博物馆逼格比较高,完全没有秉承伦敦其他博物馆多是免费参观的优良传统。但是收费有收费的道理,参观完之后还是有种物有所值的感觉。这座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很不一样,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这座房子记录了1724至1914近两百年间这丝织商人一家的生活原貌,十个房间呈现了不同的时代,整个屋子让人回顾了英国十八世纪的生活,既能看到丰富的物质生活,也能看到贫穷。置身其中,仿佛自己成了误打误撞闯入这栋房子的客人,也仿佛踏上了一辆时间倒流的列车,进入并且成为了一段故事里的角色。这种感受是其他伦敦的任何一家博物馆都不曾带给我的。如果你在伦敦的时间和预算足够,一定要不要错过这个景点。



当然了,除了上面的景点,伦敦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在伦敦4天,除非必要,我尽量是徒步游览,oyster card里面充值了好多钱都没用上。毕竟只有徒步游览才能够看到一个城市的所有细节,有美的,有丑的,既有摩天大厦也有流浪乞丐,既能看到Harrods的一片纸醉金迷,也看到某个转角路口书店里忘我的读书人。

喜欢伦敦的酒店,有不少好像是以前住宅楼改造的;也喜欢他们的明亮颜色,比爱丁堡漂亮。


初到英国的时候非常惊讶于英国的建筑,外观古老,动辄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建筑里的结构和装潢却是非常modern。后来才发现,英国盖楼很多都是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只有外面的石体是原始的,是里面的结构已经完全打掉重做了,成了真正的换瓤不换壳。

伦敦随处可见的工艺品、艺术品、装饰品小店。随手拍拍,都觉得很美。

伦敦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之都,但总要有人为艺术买单吧。艺术是小众的,但为之买单的确实大众的商业。艺术需要在商业中生长,这才是鲜活的。

无意中路过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之前有学生想申请这所学校。这个学校个别专业挺强,但是门脸好小啊,和英国其他传统的高校不能比哒。当然,伦敦寸土寸金,这里的高校普遍占地面积要比非伦敦地区的学校小得多。就连帝国理工、LSE这样的名校,校园面积也是小的可怜。

Oxford street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在reserved女装店旁边看到了UAL,伦敦艺术大学的时装学院。也是小小的门脸,就连色彩都是灰、黑色那么单调。但是不要小瞧这所学校,它在服装教育和研究方面却是非常领先的。或许因为牛津街是伦敦的市中心,有着大量的时尚品牌商店和一线设计师的工作室,伦敦服装学院把总部设在这里,学生可以更好地汲取时尚先锋的能量。

路过华人耶稣教堂的时候拍下了这张照片。喜欢这种非常英式的感觉,红砖、绿门,里面透着淡黄色的微弱的光线,总有种想敲门进入一探究竟的冲动。

英国人喜欢在下午下班之后喝一杯啤酒,既是社交活动也是一天辛苦工作一天后的放松。偷偷抓拍了这位大爷一张照片。话说,英国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8岁,英国缺乏青壮劳动力,很多人都是需要工作到很大年龄才能退休的原因。如果你飞过英国进内的航线就会发现,空姐很多都是大妈级别的。如果不是特别有钱的人,还是要工作很多年限才能攒到足够的钱,享受退休的悠闲。工薪阶层的退休金很少,这一点还是中国好。

在伦敦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挤”,当然,这是一切大城市的通病。偶尔旅游当然无所谓,但是要是通勤就比较痛苦啦。

原本计划去Hoxton St上的Hoxton Street Monster Supplies,世界上唯一为怪物提供日常必需品的商店。根据店家的说法,这家商店为女巫、僵尸、狼人、吸血鬼、大脚怪等怪物服务超过200年;从前只有怪物能够登门造访,直到2010年重新开业后才开始对外开放给人类。可惜因为时间太赶,没来得及去,期待去过的朋友们补充图片。
最近两年更喜欢去一些冷门的地方旅行,即便去了热门城市也喜欢去小众景点。这些地方要么是游客更少、更幽静,要么是更有趣、更刺激,我想这也反映了自己的变化吧,越来越喜欢和自己相处,越来越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已经预定了9月初去冰岛的旅行,那里是个不折不扣高冷异常的地方,希望到时能够捕捉到不一样的景色。
-
草莓_冰糖葫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8 1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