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的小細節

繼續讀許倬雲先生的書。開篇第一章便講《時空中的生活美學》。細談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人隨著時間流動。人也在空間之中融為一體。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不可分割。並由此形成自己的美學體系。許先生舉自己幼年老家為例說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密切:
“我家在無錫的三進老宅旁邊。有一個可以種植八百棵桑樹的大桑園。族內各房都可以在桑園之中。自闢一塊菜圃。種植瓜豆菜蔬。我們家的天井之中。四角都種有觀賞植物。客廳和書房的窗外。一邊是一棵數百年的桂花樹。花開時。金紅蓋過屋頂。香滿四鄰。另一邊是一棵老梅樹。在有限空間之中曲屈伸展。夭矯如龍。一些廂房窗外的小小天井。只能透光。然而。在這密封的天井牆上。幾乎處處攀附著老藤。曲折委婉。宛然一幅圖畫。有些人家。即便沒有很多的園林空間。至少也會在案頭供奉假山和盆栽。將大自然縮成微型置於眼前。春天。燕子來了。夏末。燕子去了:《紅樓夢》中。林黛玉關心的大紫燕。在傳統的城居中。幾乎家家簷下都可見到。李清照所謂的‘綠肥紅瘦’。也是家常可見--就是庭前的海棠。芭蕉。牡丹。竹叢等等。”
這一段話寫得真美。簡直不大像史學家的筆墨。我更有興趣的是其實這樣的描述在舊時文士的詩文中並不稀見。當然也正可見許先生體驗的准確。長居蘇州的文徵明亦深諳其中意蘊。文徵明有五言詩。其題甚長:《齋前小山穢翳久矣。家兄召工治之。剪薙一新。殊覺秀爽。晚晴獨坐。誦王臨川“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之句。因以為韻賦小詩十首》。有幾句這樣寫:“寒日滿空庭。端房戶初啟。怪石吁可拜。修梧淨於洗。幽賞孰知音。擬喚南宮米。百卉凝秋瘁。堅盟憐穉松。誰令失真性。屈曲薙䰒鬆。終然夭矯在。寒月走蒼龍。幽人如有得。獨坐倚朱閣。巖岫窅以閒。松風互相答。此樂須自知。叩門應不納。堦前一弓地。疏翠蔭藂藂。有時微風發。一洗塵慮空。會心非在遠。悠然水竹中。西日在屋角。落影搖窗光。撫時懷美人。還陟牆下岡。風吹白雲去。萬里遙相望。”

到明清之際。對生活美學的品味高絕出塵的當推張岱張宗子。陶庵的《夢憶》裏有一篇《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牆西稍空。蠟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後窗牆高於檻。方竹數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於左設石床竹几。帷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沈秋水。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毾氍。以崑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余解衣盤礡。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和文徵明的詩遙相呼應。只是文辭上一平淡一奇崛耳。

而白話文學裡能深得個中三昧的似乎只有汪曾祺先生了。汪先生有小說《歲寒三友》。寫盡了笑中的淚淚中的笑。他寫畫師靳彝甫的居處:“雖然是半飢半飽。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很小的天井。靠牆種了幾竿玉屏蕭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著一塊玲瓏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冬天。他總要養幾頭單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長的碧綠的葉子。開著白玉一樣的繁花。”這方小天井雖然在格局上和前幾位相較弱了些。但內裏卻沒有分毫差別。
-
美好时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3 21:58:22
-
mo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3 02:18:20
-
余香肉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7 21:59:21
-
lemonh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7 14:19:03
-
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18:27:16
-
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4 15:14:08
-
晓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3 18:17:31
-
yufei_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20:09:04
-
王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08:18:08
-
孔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1 23:07:58
-
李瞻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1 12:49:57
-
烟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09:49:00
-
雲樵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09:21:40
-
轻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07:23:06
-
静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9 08:05:20
-
重光鸿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9 01:28:37
-
換得東家種樹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8 2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