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华语电影在《小城之春》面前都太弱了,它是中国电影的脊梁

一个破败院子里的四个人,描绘了中华的历史衰败之路。
——《小城之春》
八年前,一个男孩让一个女孩跟他走,女孩说,随便你。男孩要去报效祖国了,不让女孩跟他走,女孩也说随便你。

《小城之春》是中国老电影中的一部异数,它不像当时的主流大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之类的,都烙上了过于明显的时代印记,它没有口号,没有救亡,没有悲愤,没有苦情,更多的只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寂寞不堪,还有寂寞背后无处诉说的隐忍之痛。

初识这部电影,觉得像广播剧,女主人公玉纹用着上帝视角般的旁白及细腻独到的心理独白娓娓道来着整个故事,由于旁白围绕着画面上可以看到的一切来叙述,所以似乎闭上眼睛你也能想象出画面,并在心中勾勒着这个“发乎情,止乎礼”的小城旧爱。
看完全片,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女主人公的回忆,还是一件正在发生的有头有尾的事情。这种叙事形式在今天的国产电影中也不多见,一开始我甚至有点不太习惯,看来四十年代的费穆难倒了我这个新世纪的影迷。

影片主要讲述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座南方小城里,乡绅戴礼言和他的一家——太太周玉纹、妹妹戴秀,还有仆人老黄过着一如平常的日子。礼言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产,重病缠身,丧失了面对现实的勇气,终日郁郁寡欢。

面对着家宅破败的局面,太太玉纹与丈夫礼言过着平淡无味的生活,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实则已没有感情可言。这种沉闷的生活被从外面闯入小城的青年医生章志忱打破了。

他是礼言分别八年的朋友,也是玉纹过去的情人,他的到来让玉纹已如止水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澜,两个人常常背着礼言约会,谈起往日的岁月都唏嘘不已,礼言的妹妹戴秀喜欢上了志忱,礼言和玉纹谈起了这件事,想让玉纹给妹妹说媒,而自己去跟志忱说,但是玉纹从心底反对此事,这天正是戴秀的生日,几个人摆宴庆祝,心情烦闷的志忱和玉纹都喝醉了。

礼言通过他们两人的举止,对他们的特殊关系猜到了几分,他经过左思右想,觉得不应该拖累妻子一辈子,于是决定成全他们两个,而自己吞了安眠药想自尽。经过抢救,礼言重新活了过来。通过这次波折,玉纹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与丈夫的感情,她选择了与丈夫重新生活,而志忱也决定离开小城。一个春日的早晨,玉纹、礼言,还有妹妹戴秀在城头上为志忱送行,他们目送志忱向外面的世界走去。

影片中有两场戏在我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一帮人泛舟河上,随性的唱起歌谣的段落——难得的相聚,短暂的欢愉,打破的宁静可以维持多久,谁都不知道,可是却幸福真实的让人心醉。

第二,是女主人公提着菜篮走在旧城墙之间打发着死水微澜的时光一段——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恬静之美,让人沉醉迷恋,让人扼腕痛惜。

《小城之春》距今已经有70年过去了,费穆的《小城之春》似乎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象征,而它在电影中讲述的唯美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的超前性,而且他用主人公一边自述一边发展故事儿的方式拍摄,跟现代电影很是相近,那个时代国内的电影事业才刚刚起步。到现在来看它的叙事仍然如此前卫和自由。

《小城之春》这样的影片,在我们现在看来他们的表演像是话剧性的表演方式,他们的动作表演的都很优美,演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美。片中女演员的化妆也十分接近中国现代妆容,让人看起来很唯美。电影中的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都应用的非常好,而且还应用到了常态镜头和空镜头,是很美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