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查看话题 >汉中人来凑个热闹
1.面皮
冬吃热面皮,夏吃凉皮,一年四季,面皮这种食物就是汉中人的心里的最爱。

汉中是鱼米之乡,盛产优质大米,境内水域众多,水质优良,先天的优势造就了汉中面皮的独特风味。传说面皮最早起源于秦汉时十期,刘邦在汉中称王时,微服出访,村民以凉拌蒸饼丝条款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村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薄,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面条,故改名“面皮”。
面皮还有一种方法制作,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被称作米皮。米皮是把大米打成浓稠合适的白浆,薄薄地倒入特制的一层一层竹笼,放在大锅上蒸制,三五分钟便妥。一张张软糯雪白的面皮冒着热气,长长宽宽的大刀在老板手里任其摆布哐哐噎瞠,热的切宽,凉的切细,筷子一挑放入碗中,放上早已氽好的胡萝卜丝绿菠菜黄豆芽白土豆丝,调上盐、味精、姜蒜水、酱油、醋,草果、大香熬制的五香水,最后浇上几勺独家秘制的红亮香溢飘着一层金黄芝麻粒的辣椒油,一碗喷香的面皮就等客人享用了。
汉中人的面皮情结真是要多浓有多浓。一日三餐加夜宵,各种各样的面皮店都会顾客盈门。汉中人由外地回来,不等到家就会直奔面皮店,先来一碗解解馋。城内的面皮摊点,少说也有几百家吧。但因着面皮质地软硬筋道不一,调料差异,口味浓淡,口碑便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店面,还有很多社区小巷的蝇头小店,生意好的,到中午便关门谢客。面皮则是大多以面粉调浆,或是以面洗面,洗出来最后的是面筋。未强调"面面皮"的均为米浆制作。
2.菜豆腐稀饭

享用面皮再来碗菜豆腐稀饭才是绝配。这种只有汉中才有的风味小吃,好似北京人对于豆汁的感情。菜豆腐有清汤的、加米的,还有一种渣豆腐稀饭,是以稀饭里大米的多少来区别。做菜豆腐主要原料是黄豆,豆子泡发后,打磨成豆浆,滤去豆渣,用大锅煮沸,再用浆水菜酸水点清形成豆腐。这种豆腐色泽清白如玉,质地细腻。食用时,眼瞅着碗中白嫩的豆腐在清汤里上下飘浮,夹上块,往面皮调料水里一蘸,再喝上一口清淡的汤水,真是神清气爽。菜豆腐原料单纯,没有添加物,含有丰富大豆蛋白质,还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酒除腻。汉中人吃上几天荤,总忘不了来点清汤菜豆腐,俗称要“刮油”了。在汉中,面皮与菜豆腐稀饭被当地人戏称为“情侣套餐”。
3.宁强王婆麻辣鸡

相传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辈所雇一成都厨师之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宁强城内悄然兴起,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宁强城乡普及。原料有:本地公鸡一只,约三市斤,草果一中颗,八角、沙仁、白扣各两粒,花椒少许,生姜五十克,花椒粉二十克,食盐二十五克,油泼辣子三十克,味精五克,鸡汤一百克,葱两根。做法是:先杀鸡,去毛,扒出内脏,洗净,入冷水煮沸,打除泡沫,加草果、八角、沙仁、白扣、花椒少许、生姜十克、葱两根,慢火煮七成熟捞出,控干水分,放凉。然后用利刀切成两寸见方的鸡块,撒入食盐、花椒粉拌匀,腌十分钟。最后将生姜四十克捣烂挤出姜汁,与油泼辣子、味精等一同兑入鸡汤,倒入鸡块,调匀上盘。此菜色泽金黄鲜亮,肉质细嫩脆爽,肥而不腻,麻辣出头。吃后舌尖、嘴皮火烧火燎,使人既怕又爱,经不住诱惑而一吃再吃。传统名师首推城内王婆及其女儿。如今王婆已经过世,但其女儿大有青出于蓝之势。现在宁强县境各大小餐馆和饮食摊点都能制作。
本人有幸吃过一次,对这个印象最深的口味应该是麻辣鲜香,吃完感觉酣畅淋漓。可以推荐大家试一试。
4.王家核桃馍

宁强著名风味小吃"王家核桃馍",此馍小如瓷盖,色橙黄,味浓郁,人口香酥,尤难得者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在漫长的岁月里,留下一些有关王家核桃馍的趣闻轶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地方官闻讯急奔西安参朝,曾将此馍作贡品进陈御用。此事一经传开,这馍在群众中骤然身价百倍。王家馍铺历史悠久,起初,掌案师傅姓王名培录,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十一二岁就在其父王文选身边学艺。文选的师傅也姓王,清乾嘉间人,开设的铺子叫"福兴老号",专门精制各种烧饼,兼营满、汉糕点,在本县食品业中,名噪一时,文选于嘉庆年间至"福兴老号"当学徒,其师因无子嗣,平日看轻精干,料定日后必能承业自主,临终前遂将这个铺子的招牌授给文选继续使用。溯自"福兴老号"从乾隆时代问世,至1949年解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的核桃馍又衍生了另一种制作,这种叫花生馍,它比核桃馍大0.5至1倍,主料是花生芝麻煸干打碎,并没有核桃这种材料。但是味道与核桃馍却不相上下。这种花生馍因为实惠的价格是大多数人的最爱。
5.菜豆腐节节

汉中人极喜食菜豆腐。菜豆腐若作一通俗解释,当是未完全成形的豆腐拌以大米制作的一种稀饭。这自然说得不确切,但仿佛似之。汉中各县的菜豆腐,清淡可口,富于营养。
略阳属汉中,却吃一种叫做"菜豆腐节节"的食品,为其他各县所无。
菜豆腐节节,也须先做菜豆腐。略阳人做菜豆腐,一是用豆浆水点豆腐,不用石膏或盐卤;二是点时在锅内加新鲜蔬菜,因而嫩豆腐中夹有青菜,名副其实是"菜豆腐";三是豆腐略成形后,不从锅内取出。这是汉中一些地方菜豆腐的传统做法。也有点时不加青菜的,还有的在磨豆浆时不去滓。这些,地道汉中人不认为是正宗菜豆腐。菜豆腐节节的做法是:菜豆腐按上法制成后,锅内不下米。此时须将锅内成形较好的豆腐取出一部分,切作小片待用。然后用一成玉米面、两成麦面和好的面团,擀作略厚的大面片,切作约五毫米宽五厘米长的面节节,下入锅内,熟时捞出盛碗,加些小片豆腐,即可食用。吃时应配各种小菜,如切碎腌好的辣椒、咸菜、红白萝卜丝等。
本人有幸在略阳县吃到一回这样的菜豆腐节节。由于节节是玉米面与麦面混合而成,又下在大豆制作的菜豆腐之中,豆香玉米香小麦香兼而有之,似有在陕北吃杂面的感受。汉中人们非常喜欢时不时吃一顿菜豆腐节节,养胃,去腻,特别舒服。
还有一些汉中当地小吃,实在太多,不做过多陈述。等我想起来再补充。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