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走出美术馆,来到西栅大街上。经过一座小桥,稍作停留。望着远处,是乌镇大剧院和古朴的水乡建筑,往近了看呐,是一艘艘排列整齐,停靠岸边的乌篷船。不时,一阵微风拂过脸庞,看着眼下这碧波荡漾,一直延伸至一顶石拱桥中,刹那间,我不知自己生活在现代还是古代?


走进染布坊,印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染布,高高悬挂在晾晒场中,染布随风飘扬的样子,整齐、悠扬、好看,宛若是在弹奏一支古典的曲子。进入屋子,只见一位老者正对着一块木板刻花、粉刷,那认真的模样,好似古时候的匠人。周围散布着古时染布的工具,染布的工艺和说明,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染布场中。




走出染布场,不远处,瞥见一位父亲正在给他的小孩拍照,小孩儿蹒跚走路的样子着实可爱,小孩子好奇地看着周围的这些色彩斑斓的染布,以后,他会知道这些染布的前世今生吗?

走在小镇中,处处可见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碧绿的湖水穿梭其中,蓝天映在这湖水中,形成一派格外悠然、休闲、宁静的气息。
走着走着,走累了,看到前方有一个剧场,正在演出江南曲艺——评书,曲名为《神弹子》,是松江府一位镖师行侠仗义的故事。在剧场里,找到一个座位小憩。听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品味着演出中吴侬软语的细腻,不禁想到屋子外头的小桥流水的环境,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好!是的,这就是江南水乡的味道……




小镇中,有一座塔也格外惹人注意。在这座塔的前方是一座寺庙,名叫“白莲寺”,而这座塔,便称为“白莲塔”。登上白莲塔,俯瞰整个乌镇的景致,外头是京杭大运河,河上往来着运送货物的船只络绎不绝。想起这京杭大运河,在春秋时期便已开凿,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们大兴水利工程,把江南富庶的物资运往北方,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对运河修缮和维护,直至近现代,一些大型的工程也和这大运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望着它,我仿佛感到它在向人们诉说它千百年来的故事……



里头,是整个乌镇的全景。我看到,黑瓦白墙的建筑,婀娜多姿的柳枝,一座座石板桥镶嵌其中,望着远处的蓝天,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美好感油然而生……
路过一家家小店门口,我也嗅到了现代的气息。我望见里面有酒吧,有咖啡厅,有粤菜餐厅,有书吧,有民谣,有摇滚……




在这古朴的气息的烘托下,丝毫没有一点违和感,反倒像是在谱写一支古今交融的交响乐一般……
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这座小镇之中,建筑好似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分外显得古典和美好。人置身其中,真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我走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穿过一片片的金黄的麦田,走上一个露台上,静静坐下,望着远处的白莲塔矗立在那儿,不远处的夕阳一点点地从西边落下,夕阳映照的天空与云彩也在不断变化着形状,直至夕阳完全地落到另一边去。这一刻,真美好呀!


到了晚上,小镇亮起灯来,景色也不错。穿梭在人流如织的西栅大街之中,耳畔传来英语、上海话、粤语、东北话、北京话、河南话……望着橱窗里展示着各国元首曾在这里用餐的场景,我想起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多次在这座小镇举办。

一时间,也提醒了我,现在这座小镇不仅仅属于江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芼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