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日记1·短期目标就是跑一个半马
生活和工作都很无聊,所以要主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长跑。为什么选择长跑君?长跑不需陪伴,没有对手,场地随便,规则简单,动作要领少,入门装备廉价。训练足够,还能参加马拉松,国际性赛事。给得到的完赛奖牌拍照发朋友圈,能收到诸如“哇好厉害我八百米都跑不下来”“牛逼了跑马拉松”“身体素质不错啊”等一堆油腻胖子和猥琐瘦子的赞叹。

设想一下,一名业余跑者能和世界顶尖的长跑运动员在相同赛道参加同一场比赛,鸣枪同时开跑,即使被落下十几公里,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顶尖业余跑者没准还能超越专业运动员。(日本上班族业余跑者获2018波士顿马拉松冠军!)这世界上,还有哪场比赛能给非专业运动员这样的参赛机会呢?但是,我选择长跑君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上述。而是,他会及时给我反馈,使我意识到“我成功了”,用“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句已经无人相信的鸡汤喂饱我。
“只要你科学地坚持训练,今天的你提速10s,明天的你路程多300m,一个月后的你能一口气跑完10km,这就表明你获得了成功。”长跑君说。的确是这样的,除了长跑外,很少有事情能这样快速得到反馈,又能这样轻易获得成功。尤其是下载跑步app并参加马拉松,更是建立了良好的反馈机制,怪不得长跑像玩游戏一样,容易上瘾。(一条我很喜欢的知乎问答:为什么游戏会令人上瘾?)
我第一次跑步训练是今年的4月1日,在小区楼下跑了一公里多。当时的心态是春天到了,天气转暖,随便跑跑,锻炼身体。就这样坚持了几天,突然冒出个想法,我要跑迷你马拉松。预计长春第二届马拉松在五月下旬,训练一个半月,多多少少能跑下来五公里了。这个念头一形成,我心情就激动起来,拉了三个小伙伴一块参加,关注了微信公众号“慧跑”,每天都会关注长春马拉松的报名信息并了解跑步知识。
5月27日,长春马拉松开跑,淅淅沥沥的中雨一度让我想放弃,但是一想到还有两名小伙伴参赛(另外一名小伙伴由于下雨鞋湿透路途遥远而放弃参加),交了五十块钱报名费,周围亲朋好友都知道我参加马拉松以及一个多月的训练,最终我还是顶着雨来到了起跑点。这场马拉松约三万名选手参加,五公里起跑点很靠后,前面是黑压压的乌云和人群,想要冲出人群正式跑步估计就要几分钟。我到达终点时,估计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分钟,比预计时间至少得晚十分钟。终点的朋友、情侣成群结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虽然“迷你”,但也好歹是场马拉松,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

对于刚刚开始习惯于长跑的人来说,5km是一个良好的节点。跨越后,就是10km,半马,直至全马。马拉松结束后,我隔天跑步,逐渐地由5km,到6km,8km,10km。为了轻松提高路程,我放慢跑步速度,采用法特莱克跑步方式来增加公里数,提高自信。我身上的肉软绵绵的,肥肉多,肌肉少,力量弱,身上有一公斤多余的脂肪就意味着要负重一公斤奔跑,影响速度和耐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隔天跟着keep进行跑步核心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实际上,这种力量训练远远不够,更频繁、严格的器械训练已经被我提上日程。健康问题要尤其注意,髌骨磨损,半月板磨损、积液,跟腱炎……因为跑步而带来的健康损害数不胜数,也许是看多了跑步姿势教学文章,也许是佩戴护膝,也许是跑量较少,我的膝盖和肌肉并未感到疼痛,过去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腰疼的问题反而有些许缓解。当然,这些主观感受不能说明我的身体完全没有损害,下半年要去医院的运动康复科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

进入六月后,我的跑步量已经稳定,基本是隔天10km,间隔日做核心力量训练和跑步膝预防训练。下一次马拉松也提上日程,预计8月份和9月份会举办哈尔滨马拉松和沈阳马拉松,6月下旬报名,我的短期目标就是跑完这两个半程马拉松。有短期目标,就有相应的长期目标。关于跑步的长期目标多了去了,例如,跑完一次全马,全马四个小时内跑完,中国马拉松大满贯,成为马拉松领跑员,去国外参加马拉松……这些关于长跑的有趣目标也许会在未来十年内一一实现,我的生活也会没那么单调、乏味了。
© 本文版权归 wondergir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