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当美人那有那么容易!
时间如逝水,滚滚东流。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老生常谈的,除了英雄,就是美人了。在众多美人之中,有四位尤其突出,沉鱼西子、落雁昭君、闭月貂蝉、羞花玉环。这四位女子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一提及“古代”或者“美女”,猫叔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四位的名字。
然而这四个女子,既没有照片,也没有写实的画像,我们在影视剧里所看到的她们的形象,也不过是现代人审美的射影。那么这四位女子如何在众多美人中脱颖而出,被时代所记住?
因为她们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拯救了她们的国家和人民。
因此,即使她们弱不禁风,对于百姓而言,她们是救国救民的巾帼英雄。

古代四大美人画像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但是这四个女子所处的国家,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她们作为贡品被送出去,目的就是利用“美人计”维护当权者的利益。
猫叔今天要讲的,是位于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

西施画像
说起西施,大家都不陌生,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写出了西施不施粉黛的美。西施的存在,满足了大多数人对美人的幻想,就连许多未曾谋其面的诗人,都频频提及西施的名字。
尽管美貌带给了西施光环,却也让她在这光环之下,备受煎熬。
众所周知,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礼物,她和郑旦一起训练了三年。而后踏入吴宫,集夫差的宠爱于一身,离间夫差和伍子胥,乱吴宫,以霸越。
吴王也没有辜负勾践的期待,他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就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对于越国百姓和勾践而言,西施是功臣;然而对于她个人而言,她只是个不幸的人。关于西施的结局,历史说法不一。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在这个结局里,西施和她的心上人范蠡泛五湖而去,这也是西施最美好的结局。

西施范蠡泛湖而去
与此相反,《墨子•亲士》记载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成之后西施被越王沉于水中解释为是因为她的美丽。
另外还有西施不慎落水而卒的说法。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国灭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以上的种种结局,都存在巨大的争议。西施的结局早已被埋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但是她在少女的年纪被送进敌人的宫里,以色侍君,背负起灭吴的使命。如果西施如同模仿她的东施一样,只是个平淡无奇的女子,那么,她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浣纱女,也可能会有另一种不一样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