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剧场记之五六月大杂烩
1. 平凡的世界 时间:2018/5/6 19:30 地点:美琪大戏院
预警,因为着急赶地铁回学校,所以最后半小时没有看到,以下观感很直接,不喜的话,还麻烦理性留言讨论。 没看过原著,就剧本来说,整个非常平(后有朋友补充说原著就很平,但没看完,就先括号一下),没有感受到戏剧本身该有的张力。后来有在一个讲座记录稿里,看到编剧强调戏剧该有张力,但我在看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虽然有一些矛盾冲突,以及年代里的无可奈何,但没有让我能真正感受到属于戏剧该有的张力。 舞台的设计旋转有点意思,也有象征意(历史的车轮),但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适应头晕。整个布景包括幕间切换,还是可以的。 表演的方面演员还是可以的,觉得卖力,但觉得需要考虑非北方方言区群众,有些台词听不懂啊!还是可以考虑上个字幕的。 嗯,整部戏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大头娃娃,群演的大头娃娃好像一个时代里的普通人,每个人都如此普通无异,而和主角相比,更多的是无名状态。就每个人都可能只是大头娃娃,这也只是个平凡的世界,但在历史的车轮下,如何不被碾压,有自己的模样,真的是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呢。
2.深夜小狗离奇事件 时间:2018/5/10 & 2018/5/18 19:30 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隔了快两个月来写repo,真的记性不太好了。所以写得很糟糕。潦记几笔。 因为还是蛮期待小狗的,所以做了功课,读了原著小说,也参加了文广组织的小狗纪录片的放映,还有看了NTLIVE版。一共刷了两次,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部二刷的剧目。 老实讲,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喜欢这次巡演的版本。坐在一楼21排的我,遭受了强光扫射,还有没办法吐槽的音效,有些片段不得捂上了耳朵,都蛮影响观感的。B卡小哥哥的表演,也没那么让我喜欢,感觉像是一个暴躁的小孩儿,就先吐槽一些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下面是让我觉得不错的地方。在演技方面,虽然B卡小哥并没有让我那么满意,但爸妈的表演却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尤其母上的表演,真的很棒。剧情方面,读小说的时候,感觉是跟着Christopher经历了一场大冒险,但戏剧改编之后,雪凡变成了叙述者。而当雪凡作为叙述者后,其他的人物就获得了更多可以“说话”的空间,整个戏剧也就更丰富了。 高科技的舞台也是这部舞台剧所主打的,由LED屏构成的立方体空间可以配合剧情作出特效。我很喜欢宇宙的片段,肢体动作与特效配合看来还是很棒的;上半场结束时,小火车开动也是很让人喜欢的。(小火车视角视频,真的很可爱有木有~)下半场的地铁片段效果上来说,也是不错的。对于高科技在舞台上的使用,我是不排斥的,就只要为剧情服务就好。 因为第一次看完和预期的差别有点大,但心里对这部戏又有点情节,所以默默去刷了一次A卡,在三楼观看。观感比第一次好,A卡小哥的表演更加到位,传达出来的感觉让我更喜欢。时间过去有些久,虽然难以再描述细节,可想想还是蛮喜欢小哥的表演的。掉落的演后谈,爬到了一楼,看到小哥额头上满是汗,想来这部戏的运动量还是很大的。辛苦了~掉落的演后谈里比较在意的一点是最后Christopher问雪凡说,我是否能做任何事?雪凡并没有回答,是一个开放式结局。驻场导演说,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想了想,虽然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只要抱着这样的憧憬,或者真的能做到更多的事情,默默生出了一些勇敢。 标题是我看完以后就想好的。为什么取这个标题呢?就觉得其实小狗中蕴含着人类的共同情感,虽然小狗的主角在一般的认知中,不是一个“正常的小孩”,可我想其实表达的还是共有的,只是在他的认知中,对于爱,对于勇敢,对于自我挑战,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行为的部分怪异引起在社会生活中的障碍,就和普通人一样,每天在和其他人接触过程中,作为一个社恐,偶尔也会有各种纠结。最后的开放结局不晓得是不是蕴含了一份希望。只是觉得打开了这样一个立方体空间,你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地方,去寻找到属于你的理解。
3.特洛伊女人 时间:2018/5/19 19:30 地点:云峰剧场 演职表: 原著:欧里庇得斯 改编、导演:铃木忠志 灯光:丹羽诚 音效:小林淳哉 服装:满田年水 字幕:方昕 制作:重政良惠 地藏菩萨:藤本康宏 老妇/赫库芭/卡珊德拉:齐藤真纪 卖花女/安德玛姬:佐藤亚希 士兵/希腊信差:竹森阳一、植田大介、石川治雄 老人/特洛伊人:平垣温人、木山遥、鬼头理沙、竹内大树、饭佑树、国本纱季 坐轮椅的男人:加藤雅治
初次见到铃木先生的名字,印象中是在脸书,忘掉是什么po文中提及了。这次看到有演出,还是第一时间买了票,好奇传说中的“铃木训练法”培养出的演员是如何的,所谓“足的文法”是什么模样?云峰是个不大的剧场,演出的上座率也有点惨,字幕打得位置有点下,有点影响观感,怪自己说了很久的学日语也没好好坚持下来,就还得依赖字幕。 进入正题。首先讲舞台,就是空荡荡,没有任何布置。这样的设计就要求了演员必须有良好的表演能力,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否则就……首先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登场,整个剧场的灯也还没有暗,这一过程至少有三分钟。随后是地藏菩萨登场,行走的方式还是能感受到铃木先生对于“足的文法”的强调,包括后面特洛伊人和希腊人登场的方式,也是很体现这一点的。弓脚半蹲等姿势,都默默感受到一种与舞台的连接,很实在。此后地藏菩萨基本上就是禅定在舞台上,没有动过。这不免让我想到了林怀民《流浪者之歌》里的僧人设定了,也差不多如此。 关于剧情,就很简单,但依靠着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台词、肢体、表情都很棒),整个戏剧张力还是很强烈的。老妇与少女之间的对话最多,两个人表演也很棒。坐得比较近的好处,就是能看清脸嘛。来讲讲印象最深的一幕好了,就是希腊士兵要将小孩杀死的那一幕,有个特洛伊人要保护小孩。她抱住了小孩,但想逃却逃不了,在舞台上移动不断撞到的是希腊人,后来小孩被希腊人夺走,此人也失掉了一只臂膀,我永远也忘不了失掉臂膀时演员脸上的神情,太令人印象深刻了。最后这个人向神求救,神却无动于衷。后来老妇说小孩的墓志铭是“这孩子是因为希腊人的恐惧而丧命的”,还是很被打动的。就虽然这是个希腊悲剧故事,表演的方式还是很日本的。具体的还是请剧场欣赏。时间久了,记忆也有些残缺,就放印象最深的这一幕了。虽然只有70分钟,却真的意犹未尽了。 最后想说,看完戏以后第二天爬起来的时候,脑袋里冒出的是“神从未降临人间,特洛伊城已倾覆。”就整个剧的讲述方式,如果对应的是二战以后日本人的状况。想到的一些东西是:对于寻常人间里的“我们”,整个战争造成的创伤并不能祈求外界而得以平复。那些历史之下的“无能为力”,最后好像就还是只能活在寻常人间。不幸被诉说后,祈求更多的和平。舞台上最后留下了炊具还有一些摆件,不太了解,但感觉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常需要用到的或是带有宗教性的一些物品。这个设计是否是指向普通民众的代表。www 恩,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是最后用了欧阳菲菲的《恋の十字路》当谢幕曲,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有点懵,不太了解,还就教于方家。
4.洗衣服(中文版) 时间:2018年6月8日 19:30 地点:兰心大戏院 原导/编剧/作词:秋民主 复排导演:张博 CAST: 松龙高:周默涵 徐娜英:陈欢 奶奶:刘杨 熙贞妈妈:杜鑫艳 小具:傅详安 书店老板:王瀚宇 书店女职员:邓晓霞 麦克:钱振宇 第一次看音乐剧中文版,没有看过原作也没有看过其他中制,所以以下就仅仅是对这一部剧的直接观感。 作为音乐剧来说,歌曲部分没那么抓耳,脑袋里现在只残存了洗衣胡啊,洗衣胡啊~中制之后,歌词的翻译好像也不够出彩。男女主唱的感觉不够,特别是女主的声音感觉单薄了。演员部分,更喜欢奶奶刘杨和熙贞妈妈杜鑫艳,会觉得更稳,表演也更加出彩。如果以后有两位其他演出,应该也会去看。 《洗衣机》的故事很简单,设定是在首尔大都市底层生活的一群人的日(心)常(酸)生活。虽然有很多辛酸,但人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照还是很有爱的,一个平凡暖心的故事。就还是蛮治愈的,默默想到本命团歌里的“人心洗净机”,看完以后,也是有得到净化的感觉。愉快地蹦跶回校。前文提到,音乐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剧情就真的让我觉得不错。但一部音乐剧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剧情不错,不晓得算不算某种程度上的“失职www 互动也是蛮可爱的,会和一排观众拉勾勾“答应我,下辈子一定要变漂亮”;下半场开始的时候,也有互动,上台扮演迷妹签书合影,此处可获得男主签名宣传单以及与男主合影一张。但大胆爬上台,本社恐更多是为了近距离看一下舞台布置,以及从舞台上看一下台下。第一次去兰心,好奇心比较重。 总体觉得还是挺良心的一部剧,试毒完毕,可以推荐一看。 5.纪实剧场《裁·缝》(老顾篇) 时间:2018/6/15 19:30 地点:中国大戏院 导演:王婷婷 编剧:王婷婷/石榴 演员: 老顾(93岁):沙漠(张坤权) 老顾(73岁):王婷婷 老吴:陈强 小吴:吴耿华 特别出演:小龙虾
因为好奇何谓“纪实剧场”,所以走进剧场看了这部戏。晚了两分钟开场,老顾(93岁)的扮演者91岁的沙漠奶奶被搀扶上台坐定,灯光打到奶奶身上开场,独居了二十年的老人,因为活得太久,早已忘了活蹦乱跳的生命是怎样的。因为见小龙虾活蹦乱跳,所以就养在了鱼缸里,小龙虾因为见老顾仁慈,便就像阿拉丁神灯一样,说可以满足任何愿望。可人老了,也没有什么愿望,想了想说修补缝纫机,可又觉得不可能实现。最后小龙虾自己做了决定,倒退回到了二十年前,73岁的老顾因为觉得再也受不了丈夫老吴决定离婚的晚上,就由此展开了六幕戏。下面以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写一写,主要是两部分,夫妻之间以及母子之间。 作为一个离婚姻生活很远的人,还是蛮难想象婚姻生活的鸡毛蒜皮,因此基本是远观的状态,能够参考的也只有父母和亲戚朋友见到的。两个见了一面就结了婚的人,一起度过了半生。因为这版《裁·缝》是从老顾(女主)的角度出发去看的,所以基本上就是她的独白占主体,老吴整部戏是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的。这点还是蛮有趣的。演后谈的时候导演谈及以后也会做老吴篇,觉得需要对照起来看会更有趣。就女主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边抱怨对丈夫的种种不满,一边觉得要切断这一切,于是在73岁的时候作出了离婚的决定,可离了婚以后,还是忍不住注意老吴的一举一动,对老吴疑似去买充气娃娃的行为大发雷霆,说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拈花惹草的念头,老了还闹春;看着隔壁出租屋房间的灯是否关掉,才能安心睡觉。这一切都是很矛盾的。73岁的老顾和93岁的老顾的对话中,93岁的老顾有提到说现在如果回过头来,也许就不会离婚了。我不知道婚姻生活中两个人需要妥协多少,但就观感来言,戏剧展现的更多是属于父辈甚至祖辈的生活。现实生活中也会听到一些抱怨,陈年往事仿佛就在眼前,那些对于当事人就算是不好的回忆,也是没办法消解的。到了93岁的老顾,花了20年的时间,感觉才消解了记忆。恩,就还蛮喜欢沙漠奶奶的表演的,有老了看开以后的云淡风轻。以及,虽然欣赏导演自编自导自演,但是不晓得是不是还是有年龄问题,觉得演73岁的老顾,还是没能很好展现,给我的感觉是四五十岁的人,不是73岁的老年人。 另外一对关系就是母子之间的关系。老顾是个不想要孩子甚至偷偷打掉第一胎的人,但是有了孩子怎么办呢,只能养呗。在老顾的回顾中,为了孩子省粮票,各种付出,可随着孩子的成长,是一条远离的道路。结婚没商量,做各种决定没商量。我能理解老顾的崩溃,大概是因为自己也是个做决定比较自我的人。我知道我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我的家人,可我也还是谢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闻不问”,让我可以更自由做一些决定。母子之间的关系展现得并不是很多,也涉及到很多现实的问题,就还是学生感受还没那么多。就从以上两部分的内容可知,就剧情或者展现的东西还是很纪实的,毕竟也是基于采访写的剧本。可我本人对这种形式还是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纪实的呈现,因为已经有纪录片这种形式的存在。虽然还是有一些舞台上的处理,可整体观感并没有预期得好。还想提到舞台装置还是挺喜欢的,有点让我想到之前看的小狗的立方体,但这个不同的是有时它是作为投影存在展现街景什么的,转过来之后又是一个小空间,老顾的生活就在里面呈现,还是不错的。 最后,再讲一讲剧中蛮重要的缝纫机。就老顾原来是一个裁缝,可以做各种服装,梦想是开一家裁缝店,可后来就……在她离婚之后,缝纫机也濒临崩溃了。后来老吴突然离世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彻底坏了就坏了,再也没有人帮我修缝纫机了。”我忽然想到开头的时候,93岁的老顾说想修缝纫机,又觉得修不好。但我想,通过这样一次会议,拉开了记忆的一道裂缝,最后又缝合上了吧,应该和自己和解了。93岁的老顾躺在床上的时候,应该可以安详做个梦了。还有特别出演的小龙虾,开始时是活蹦乱跳,最后死了,是被冲进了下水道。死了我能理解,但为何要冲进下水道,我没有很搞明白这个细节设计的含义。 整体还是一个可以去试毒的剧,一个半小时没有中场休息也没有看得很烦闷。就中国大戏院刚装修完毕,还是有装修过后的气味,早到了还是默默爬出来快开始再进场。(可能自己太敏感了)三楼的视野还是可以的。散场爬到一楼感受了一下一楼最后一排,真感受到了来自天花板的巨大压力。www
6.一个人的伊利亚特 时间: 2018.6.23 地点: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导演:托马斯·惠特克 演员:约瑟夫·格雷夫斯 四月份的时候看了《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所以对约瑟夫爷爷的戏有点熟悉。这次看的感受,就是觉得比《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更为精彩。 大概提前十分钟进场,看到爷爷在最后检查舞台上的布置是否有差错,感觉很自然。大概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吧。我还蛮喜欢这种的状态。开场后,还是被爷爷的表演给吸引住了。故事缓缓讲来,节奏很好,不晓得荷马是怎样讲述特洛伊战争的,但是呀,看爷爷的表演,觉得是很好的一场导入课,可以进入到这个语境中去,用舞台以及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这一切。一个人hold注了整整一百分钟的独幕戏,还是让人钦佩的。 比较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展现得很棒。 赫克托尔的父亲请求归还遗体的片段也很感人。还有就是念出长长一段从古至今的战争名时,真的很难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进化到这个地步,还是有战争,就算不是军事上的,还有各种无形的战争。那些将人类深深伤害的过往,并没有换到和平。不知道在恐惧失去什么或者想得到什么,反正理解无能。也勾连起看《特洛伊女人》的经历,刚好可以无缝链接这一部,是特洛伊战败后的故事。就都还蛮让人感慨战争对于普通民众的伤害的。 以及这一次就在二楼看,还有一点“神的视角”的感觉。就剧中偶尔会出现众神的名字的,有种将人类当游戏的一员的成员。和看特洛伊女人一样,我坚信神从未降临人间。巴别塔造成的混乱,始终是人间的苦难。
7.猫 时间:2018/6/28 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临时起意收的转票,所以就没什么预期,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的,但走进剧场,看到舞台时,我想我应该是会喜欢这一部的,莫名其妙兴奋。www 坐在三楼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整体的灯光。开场时看着蓝色的亮光一点点亮起来的时候,星星点点真的很好看。穷人福利了。缺点也很明显,那么远你自然无法捕捉猫的细节了。整体来说,猫控还是一本满足,是上半年看过的不多的音乐剧里最喜欢的。音乐好听,舞台布景,群舞与solo部分都不错,剧情方面,按照自己的观摩经验来说,也是还可以的。雌雄大盗那段觉得很不容易,还算稳;富贵猫胖嘟嘟也很可爱了;摇滚猫和魔术猫都很骚气,默默站一秒cp;剧场猫也是实力可爱啊;最喜欢的是火车猫现场搭火车啊,超级可爱,就想要尖叫的那种可爱。(虽然有串场到小狗,可真的很喜欢这个部分了)最有名的的memory很抓耳,最后在memory的歌声中散场时,还是很不舍的。 最后想说,看完以后,我能够理解“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理由了。 杰里科的月亮已经落下,回忆很美好,会想念的夜晚。ヽ(〃∀〃)ノ
8.西贡 时间:2018.6.29 19:15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回想起来,故事还是一个好故事,也是有核心的,讲述方式也不错。选取了两个时间截点,1956年和1996年,据附赠的央华小报的背景科普:1956年法国撤离越南,开往马赛的航船上不仅有法国人也有大量越南逃亡者;1996年,越南允许流亡者回国。纠缠着自我身份认知以及战争时代裹挟的个人生存故事就发生在了一个小小的餐厅。 导演做的不错的地方是浓缩了这样一个涵盖了大命题的故事,但节奏方面真的让我有点难以进入,甚至困到睡着。在对白方面,无字幕造成的身临其境感就还好,可能更介意的是对白方面对于人物情绪的表达并没有那么足够,上半场坐的比较远,就感受不到演员该表现出来的舞台张力,有时声音也挺得不是很清楚,后半场会好一些。配乐方面还蛮喜欢的,舞台一角有一个立麦,随着剧情的进展,会有不同的人物上去唱歌,感觉可以冲淡一些这部戏本身的沉重,也起了一定调节节奏的作用。最后一曲很好听。 留下印象深刻的片段不多,玛丽知道自己儿子离世的一幕,豪多年后回到西贡在餐厅的一幕。总的来说,感觉这部戏是想表达的是有的,但透过舞台展现出来的却是少了的,就是一部可能观众很难届到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