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那些事儿
查看话题 >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猫奴是怎样的体验?陆游,文天祥,黄庭坚……“谢邀”
1
提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猫奴,如果陆游称第二,估计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历代猫奴的口耳相传中,“我与狸奴不出门”可谓理想生活的范本,就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如下: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注:狸奴,对猫的爱称。陆游最爱用这个词。
等等,为什么这个诗名这么熟悉!原来这首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须知同一天晚上,陆游做了另一首妇孺皆知的“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陆游一个人惨兮兮的躺在荒山野岭,为了光复大计痛彻心扉。其实人家是抱着猫猫在家烤火,“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戍轮台这种事情,还是明天再说吧!
行文至此,窗外风雨大作,蘑菇坐在键盘上不许我打字。

说到不出门,金代刘仲尹有《不出》:
好诗读罢倚团蒲,唧唧铜瓶沸地炉。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
天气真冷啊,别出门了,跟猫猫挤一张毛毡好了。
据说清代有书名为《猫苑》,其中说到猫的四大好处,其中一项就是“东床暖足”。

最是深谙此道的果然还是陆游:
“书眠共藉床敷暖”,“狸奴毡暖夜相亲”,晚上靠在床上看书,累了就抱着大猫猫睡过去; “夜长暖足有狸奴”,大冬天的,用冰冷的脚把猫猫摁在床角;
“狸奴恋暖去仍还”,早上猫猫醒了也不愿意走,转了一圈又钻回来被窝(至于放翁自己,就更不可能起床啦)。
就算不卧床,也要“狸奴共茵席”,“独与狸奴分坐毯”。没有猫猫陪着,看不进书呢。
此时再读那句“狸奴不执鼠,同我爱青毡”,还有几个人记得,猫原本的作用是捉老鼠?
2
至少苏轼是记得的。
苏轼曾在某年冬至,和小伙伴们一起喝酒,并写下“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这样一句诗,其中暗含从前的一个习俗——迎猫。
迎猫是《礼记》中记载的古八腊祭之一,其中“迎猫”,就是在农历腊月迎猫神而祭,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
这意思是说,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猫奴了吗?
其实,《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提到了猫,这恐怕比《礼记》还要早上若干年,其中有句: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不过,这里的猫跟虎并列,所描述的又是西周时期的韩国(今陕西韩城,山西河津一带),估计不是豹子,也是山猫之类的大猫。猫能执鼠,自然一直很受人们欢迎。

全唐诗中有一首争猫诗,事情起因是两位妇人争夺一只猫,状子写的也好笑:“若是儿猫儿,即是儿猫儿,若不是儿猫儿,即不是儿猫儿。”负责断案的裴谞见了大笑,写《又判争猫儿状》(咦,为什么是“又”):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
啧,猫猫被他据为己有了!
3
到了两宋,文人尤爱抱猫回家,不仅仅是因为老鼠吃粮食,而且读书人家里没有余粮,“厨廪空虚鼠亦饥”,老鼠啃食书卷,“怪来米尽鼠忘迁,嚼齧侵寻到简编”。陆游也有《鼠败书》,忿忿地说“向能畜一猫,狡穴讵弗获”?
不独陆游,宋人留下不少乞猫诗。乞猫一词说来低声下气,其实接猫回家是件重大的事情,需要给下聘礼,用柳枝把小鱼干串起来送给老猫,还要给猫主人送盐。不管你是唐宋八大家,还是什么一祖三宗,统统都要守规矩。
曾几“青蒻裹盐仍裹茗,烦君为致小於菟”,送盐还送茶,真是财大气粗。
黄庭坚“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听说大猫生了小猫,赶紧排上队。
陈郁“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果然最受欢迎的还是狸花猫。
章甫“此诗虽拙胜盐茶,不问白黑灰狸花”,太穷了,只好以诗代钱,花色什么的就不敢要求了。
章甫还替自己的朋友呼延信夫用笋聘猫,朋友交代“乞猫宜乞女”,将来生了小猫还可以送给友邻。

有求猫,自然也有送猫,李璜送张子贤二猫,还特地交代“从今休叹食无鱼”。大家获赠猫猫,自然也要表示一下:
郑清之“伽梨亲抱貍奴送”,免费得了二猫。
赵蕃谢友赠猫“珍重令君怜此意,不劳鱼聘乞衔蝉”。
戴表元得到狸花猫称赞“狸儿轻捷豹儿斑”。
之前到处乞猫的黄庭坚,最后被人送了一个猫,写诗顺带把送猫人也吹捧一番:“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解释下“衔蝉”,本来这个词是形容白色猫猫嘴上有花斑,状似口衔花朵,称衔蝉奴。后来“衔蝉”就成了猫的别称,倒不拘花色。明唐珙“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是少有用本意的地方。

就连陆游,最初也是因为老鼠坏书才开始养猫,从此一日吸猫,终身想猫。

陆游的心路历程,诗中历历可寻:
“裹盐迎得小狸奴”,猫猫刚来,“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就叫小老虎吧!
猫猫一来就立了功“连夕狸奴磔鼠频”,大为振奋,作《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表彰,光这诗名就能看出陆游的心情。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与战场杀敌的勇士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必须要记录下它的功勋。
可惜自己太穷,“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不过,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再穷也不能穷猫咪!“鱼餮虽薄真无愧”,反正你自己能抓老鼠吃。
然而,蜜月期总是很短暂。陆游家的猫很快就从“狸奴知护案间书”“狸奴护简编”变成了“执鼠无功元不劾”,“狸奴睡被中,鼠横若不闻”。任凭鼠子闹翻天,偏用被子捂住耳朵,不听不听。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猫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按照陆游自己的说法,小鱼干给多了,家里猫子“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了。
但我怎么看都是因为陆游自己“猫健翻怜鼠”,猫猫太辛苦,多给鱼干吧,老鼠什么的随意了。这毛病不止他有,同样文天祥也有一句“睡猫随我懒,黠鼠向人鸣”。俗话说,猫的性格随主(nu)人(cai),这俩伟大的爱国主义猫奴就是最好的注脚。
4
最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的是,陆游竟然还发明了一种点心——彩猫糕。这天是重阳节,他与友人登高,并在山顶野餐,“彩猫糕上菊初黄”,考虑到陆游已是重度吸猫患者,想必重阳糕也被他做成了猫猫的形状。噫,不可一天食无猫!

晚年的陆游因北伐主张不被接受,长期蛰伏在农村老家,猫猫自然也是相伴相随。
刚刚回家的时候,还“偶尔作官羞问马,颓然对客但称猫”,跟别人找不到共同话题,只好相对撸猫。
很快,朋友来关心的时候“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就坦然多了,但还觉寂寥。
渐渐的,体会到了野居乐趣,“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朋友什么的不来就不来吧,我有大猫猫就够了!
噫,猫猫真如“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不仅时时在看,夜夜在玩,而且也是灵魂伴侣呢(大雾
或许你会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