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对自己耍流氓?!

01
言言是我见过的,分手后恢复期最短的姑娘。
和前任电话分手不过八小时,就和相亲网站上新推送的对象约见面,是她保持的分手恢复期最短记录。
每一段感情结束,她也并不是完全没感觉,只是对于时间的紧迫感好像远远超出了分手的悲伤。
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这个年纪谈恋爱就是为了结婚。
这一个不行,就要尽快接触下一个,快刀斩乱麻。 时间紧、对手多、任务重,如果不奉行快、准、狠的三项基本原则,三十岁之前嫁掉这个目标怎么可能如期完成?
每每言言在和我们宣扬她的这些观点后,其他姑娘总是会对她露出倾慕的小眼神儿,还会伴着“言总威武“、“我要是像你一样洒脱就好了”、“跟你一比我现在的恋爱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这样赞许的回应。
但渐渐的,这些羡慕她的姑娘都开始了长期稳定的恋爱或是步入了婚姻,言言却还在一段又一段关系中不断穿梭,却始终没法遇到那个让自己满意的,“可以结婚的人”。

02
一过了二十五岁,很多姑娘都会像言言一样恨嫁心切。
她们打量和审视身边遇到的每一个男性,在她们眼里男人只分为两种:适合结婚的,不适合结婚的。
婚姻对她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时间紧迫但不得不做的大项目,为了达成这个项目,她们只和她们眼中“适合结婚的人”恋爱。 而这种恋爱其实也不再是恋爱本身。
因为她们没有一刻单纯的享受其中,而是时刻保持警醒,判断对方有没有显露出不适合结婚的特性。
如果有,就要赶紧退货,尝试下一个。 对这样的姑娘来说,恋爱只是婚姻的“先尝后买”。
或者根本不叫恋爱,叫“婚前试爱”。 有着成熟婚恋观的人应该意识到,恋爱和婚姻是感情关系自然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区分。 换句话说,婚姻应该是恋爱的花自然而然结出的果实。
花是花,果是果,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果也不是花唯一的目的。 对于单纯享受恋爱的人来说,爱情可能是他们唯一的考量,而爱情需要的仅仅是激情、亲密和一定程度的承诺。
一旦荷尔蒙不再作用,激情退却,爱情随时可能消失殆尽,恋爱关系也就可能随之解除。
而婚姻则是以家庭为单位,血缘关系和经济共享为纽带组成的相对更加牢固的亲属团体。
也就是说相对于恋爱,婚姻有了更多后盾、约束和成本。
也就貌似能够提供更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让很多渴望婚姻的人甘之如饴。
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真的就高于恋爱,恋爱本身应该是一个非常珍贵和美好的过程,而不只是婚姻的“前戏”。
很多姑娘可能会像言言一样,自认为已经过了小女孩的年纪,不应该再追求甜蜜的恋爱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
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尽快的确立关系,尽快的见家长,尽快的订婚,尽快的结婚似乎才是现阶段人生的第一要义。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任何年纪,都不应该放弃享受恋爱的权利。
如果只把恋爱当做婚姻的过场而从来不投入其中,才是生而为人,对自己本应该享受到的美好体验的辜负和浪费。
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但一听就懂的例子。 性可以带来新生命,但它本身也应该是件令人愉悦的事,同时可以增加男女之间的亲密度,加深情感联结。
但如果像很多急于求子的夫妻,做爱就是为了创造新生命,只注重结果完全不在意过程,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呢?

03 同时,时刻睁大了眼睛,以结婚对象的标准去审视和要求对方,也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
可能会让对方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还没享受到恋爱的甜蜜,就已经开始履行婚姻中的义务。
而你自己却因为怕浪费时间、怕耽误事儿,或者怕吃亏,小心翼翼的计算着成本投入感情,随时准备着全身而退。
这种类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点灯的恋爱里的强盗政策,就算是本来很有可能开花结果的对象,也会早早被吓跑。
另外,高质量的婚姻都是以高质量的恋爱开始的,谈不好恋爱,还谈什么结婚。 很多姑娘在淘汰一个恋爱对象时可能会说,这个人适合恋爱,但不适合结婚。
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是,我也很喜欢他,我们对彼此很有激情,在一起也很愉快,但婚姻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很多附属条件。
比如性格、家庭、背景、工作等等。
但是我想说,爱情始终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前提,连爱都没有,连恋爱都不想跟他谈,还谈什么其他?
但这里不是说不考虑双方性格和外在条件的匹配度,只要今天不要明天的陷入末日之恋般挥霍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而是不主张对婚姻的过度功利化和外在条件化。
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好好恋爱,体察彼此心灵的契合度、默契和价值观以及共同的生活愿景。 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度的权衡性格与外在条件。
尊重两个个体的差异与不完美,进一步共同努力与磨合,顺理成章的过渡到婚姻,才是最自然和健康的婚恋进程。 在知乎上有一条问答,什么时候适合结婚,得到最多赞的回答是,当你觉得结婚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时,就可以结婚了。
同样的,在花开时好好赏花,不去问什么时候结果。 在恋爱时享受恋爱,不去问我们能不能结婚,也许也就离结果的时节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