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工作,温柔生活——家居改造设计师经验笔记
我觉得房子虽然只是一个暂居壳,但是真心热爱生活的人能善于制造日常之外的非日常性,在一幕幕日常生活中注入一丝丝的惊喜,真正的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空间意义上的家变成了精神意义上的家。
能从事家居改造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也受到了很多豆瓣友邻的鼓舞和信任,这样干了差不多5年,三十多个房子,其中大部分委托是来自豆瓣友邻。

作者:沢
在漫长的一生中,人也许会经历很多房子,儿时的房子,在父母守护下成长的房子,与爱人共同生活的房子,为下一代努力建构的房子,养老的房子等等。
对家的幻想也许是每个人心里深处的一盏明灯,不管你现在在什么阶段,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家是你疲惫时候都能想起的召唤,总有它等待你回来。
能从事家居改造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
1.豆龄7年左右的我,真正开始做家居改造是在注册豆瓣的第二年左右。算到今年的话已经快有5个年头了。
契机是以自己家装修开始的,我自己从事的是建筑业,平时的工作以医疗学校等共建为主。后来了解到建筑和室内其实算是两 个分野,轮到身边同事或者自己装修的时候,其实大家还是盲点很多,和多数没有装修经验的人是一样的,甚至也很容易被装修公司带跑。 于是我就从自宅装修开始学习家居设计,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吃亏一边进步的。

我的卧室兼书房给网友留下了印象,这个房间的书桌和书柜是自己画了图纸委托家具厂做的,因为面朝着落地窗所以只要坐在桌子前心情就非常舒畅,傍晚的时候又非常静谧。坐看一年四季的变化,体会生活中时间的流动感。这个房间基本上是我看书工作睡觉的地方,所以自己也非常喜欢。

(梦想家相册)
2.由此带来的思考是家居设计到底是怎样的工作?
由于自宅是自己的第一次尝试,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但在过程中遇到的共通问题比如和父母意见的沟通,和装修公司的协商和施 工人员的配合等都为我以后的工作带来了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装修公司这块,家装市场在5年前也许还没像现在这样,在风格上 在服务上在技术上能跟上年轻人对审美的需求,尤其是看多了国外住宅在技术上不断挑战和尝试的案例之后,会发现由于成本 及工艺的局限,国内装修公司的风格相对固定在某几种类别里。如果用不思进取来说的话也没有错,因为市场份额和需求量之 大,让很多装修公司不需要提升服务和技术就能生存这种想法是很普遍的。
所以想要达到自己和业主想要的效果,光在纸上构思出设计方案是不够的。从身边开始培养自己信赖的施工团队,和技术上可 靠的工人。书本也好工地也好,和工人的日常技术交流以及从使用者身上吸取他人生活经验,并互相给予积极的反馈,至今为止我仍然很享受这种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模式。
对于设计师来说,现在使用者本身已经成为一股创意力量,进而打破了设计者 与使用者的分界线,使两者之间建立更为平等的关系。此外我希望施工方也能积极的融入整个家居设计过程,从design for people变成 design with people。
3.如果光看不动手,想法就只能躺在梦里。
之后因为接到一些身边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的委托,我开始了改造设计的工作。几乎是一边上班,一边兼顾住宅改造工作。 受到了很多豆瓣友邻的鼓舞和信任,这样干了差不多5年,三十多个房子,其中大部分委托是来自豆瓣友邻。在数量上不能算多,因为完全利用的是业余时间,人手的话也几乎只有自己一个, 从上门测量到做方案,建模型画图纸,跑现场和后续的施工配合。

有针对性的案例,我在豆瓣相册上都上传了整个设计过程,包括原始现场照片,设计图纸,三维模型及完工照片,作为资源分享给豆瓣上对家居设计有兴趣的友邻。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在整个设计阶段里我最喜欢的是在施工现场的工作。相对于固定在座位上的工作,我更喜欢跑腿的事务,每 次去现场看到原始建筑或者施工中的住宅不管多少次都会让我觉得很新奇,也能从中产生更多发散思维,不但可以从对不同年代类型住宅的理解中可以窥探出人们生活形态的变化过程,而且还能增加和人交流的机会。由于业主来豆瓣和自各行各业,年龄爱好审美也都各不相同,让我意识到人们对家 寄托的情感和需求可能比我所设想的都更复杂,这也是做了住宅改造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到的。
4.创意是朵云,只有做出来的时候才是握在手里的棉花糖。
在豆瓣上和大家相处的这7年中我都过得很充实,除了书影音以外还有很多友邻精心收集的宝贵资料,豆瓣不但是一个社交平台,对我来说更像一个学校,作为设计师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烦恼,对我来说一样重要。
去年印象比较深的委托是广州的徵羽家,他来委托我其实是两年前,当时其实设计已经做完了,之后因为其他原因施工被暂时耽搁了下来。直到去年他才下定决心要准备动工。翻出两年设计的方案,才发现自己真的是有成长的,所以主动要求在不增加额外设计费的前 提下重新设计一轮,虽然增加了不少时间成本,但最后完成的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他本人是电视编导,所以整个家居在美观的前提下更强调了实用性,在对家庭影音系统的设定方面我们交流了很多,他也给我补充了很多专业知识。在客厅影院的设计上都花了心思去完善整个空间的试听效果,比如结合原户型的房梁,将天空四个音箱和照明相结合,成为了客厅中独特但又很自然的元素。


更多来自友邻关于家庭影院设计中的经验分享在这里。
5. 一旦摒弃了自己所做的东西只是谋生工具 的想法,主动性所带来的变化,就会让你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
去年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在北京成家立业的黎霹雳,其实四年前我们在上海仅有过一面之缘,去年她也完成了新家的装修并且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霹雳本人很细心,对生活有温柔和包容的态度,是豆瓣上名副其实的生活家,所以她委托我的时候,我其实压力很大。
因为距离原因,工作基本上都是靠网络和电话 来沟通,现场的情况靠照片和视频来进行判断。异地委托对业主和我以及施工方是三重考验。由于过程中不能去现场 ,所以在施工中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设计,最后加上霹雳夫妇自己的精心搭配,使得整个空间完成的效果非常好。在家居上委托人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厨房地面拼接的细节还是卧室墙面宜人的绿色墙漆,都是在初次沟通的时候就有了雏形,之后进一步深化的。
(每块砖的拼接都在设计中考虑到,也同时方便了施工。严格按图纸作业是保证施工细节完成度的基本。)
直观的三维效果,便于工作中的和委托人的沟通和修改,同时也是提供给施工方的参考基准。
霹雳家的设计案例在这里。


霹雳家的完工实景在这里。


完工后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去霹雳家做客,但是关注着霹雳对于家居和生活分享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房子虽然只是一个暂居壳,但是真心热爱生活的人能善于制造日常之外的非日常性,在一幕幕日常生活中注入一丝丝的惊喜,真正的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空间意义上的家变成了精神意义上的家。
6.还是不明白设计是什么?
从进入大学学习到毕业进入工作,算起来一共有14个年头了,但现在对设计理解的还是很浅,依然不知道设计是什么,自己想做的 是什么。虽然看了很多理论的书籍,自己工作经验也累积了不少,但是反而越来越不知道设计到底是什么?平时也收到过不少友邻 的邮件来探讨设计方面的问题,比如
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还是创造问题的?
设计是设计师自我意识的产物吗?
设计是商品还是艺术?
如何自学设计?
抱着诸多疑问我自己也在不断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恰好想暂停一段时间工作,2018年4月我跑来东京体验了留学生活。如果一直待在 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感觉自己的想法也会变得不能变通。虽然来东京才一个月,每天的生活还是比较忙碌和疲惫,但是因为和不同文化及国家的人进行思维碰撞之后,感觉还是比较有趣。也让我 对过去自己的生活模式有了不一样的省视。至于自己的话,依旧还是在多少想为他人做一点事的心情和总想用自己的手把想法变成现实这两种情感趋势下,摇摆不定地坚持从事 着设计工作。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做设计。能和复杂的情感共处,能在理解他人的同时并且不过分强调自我,我对自己进一步的成长和 将来还能做出怎样的设计抱有期待。
-
张十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17:06:47
-
梭梭-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9 12:56:30
-
🐴波傑克BoJa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9 09:41:56
-
旧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9 08:34:24
-
棉亚麻树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8 08:55:46
-
~德艺双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1:49:52
-
徵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1:41:24
-
喵了个咪二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07:31:33
-
卷毛小时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07:00:25
-
云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21:38:11
-
新鲜香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08:59:38
-
中到大雨052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01:59:02
-
sorry打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7:37:02
-
上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4: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