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 ----读《张艺谋的作业》有感
封面上他消瘦的面颊,使其菱角分明,专业的肢体取景动作,加上一如既往的帽子,颇有“千里走单骑”高仓健的感觉,看着让人怜惜。

方法虽拙,贵在执着;时代所铸,成就辉煌
买了好久的书,最近才读完。封面上他消瘦的面颊,使其菱角分明,专业的肢体取景动作,加上一如既往的帽子,颇有“千里走单骑”高仓健的感觉,看着让人怜惜。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书为张艺谋口述个人经历,方希所书,通过口述资料的整理,梳理出张艺谋的人生轨迹及重要节点,突出心路历程,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望未来,持之以恒。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而他的“作业”就是导演出好的作品。
本书无章节标题,以数字排序为段,读完后觉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北京奥运前与奥运后,或者是摄像与导演,亦或者是求学与工作。本书重点写了他的前半生,生于旧社会,家中长子,十几岁就在工厂里做工,三班倒的工作使其有时间进行学习,工厂里有宣传工会,总会出一些黑板报、大字报之类的东西,张艺谋非常感兴趣,总是跟着屁股后学习,练习写黑板报,借阅各种书籍,并逐字逐句的抄录下来,方法虽笨,但却加深了印象,正印证了那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书的经历使他练就了一项看似平凡的技能——“找直”,他抄的笔记,纸上的每一排字都在一条直线上,这对于他以后的摄像构图以及道具摆放奠定了一定的空间布局基础,在以后的拍电影过程中,道具师摆放道具,他一打眼就能知道摆放的直与不直。张艺谋跟着工会人员学习了很多,摄像是其中之一,那个年代只有黑白照相机,交卷弥足珍贵,每照一张相片之前,都要不断考虑画面结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拍出最佳的效果。结合工作,给工人拍摄了一系列的人像写真。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出去拍风景写真,配上结合意境的文字,乐在其中。真心羡慕那个时代,只要有时间,就可以随意的去写生,照片不是完全框固在镜头里,而是洗出来之后进行裁剪的,进而展现不同的意境。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看来这句话是对的,1978年恢复高考,张艺谋由于摄像技术突出,朋友推荐他考中国电影学院,但他年纪又超龄不得入学,最后给教育部长写了封信,并附上摄影作品,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但以特长生身份幸运的入学。那一批的同学及校友很多人都成为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所学摄像专业,后两年自学导演,毕业后分配工作,第一步独立拍摄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接下来主演过几部电影,拿过影帝。随之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从87年开始连续导演了9 部时代色彩的优秀电影,主题明确,以小人物反应大现象,画面大气,色彩绚丽,擅长运用长镜头去表现故事情节,蒙太奇剪切运用的恰当好处,游走于个大电影节,获奖无数,这时期的代表作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等;2000年中国开启了商业电影时代,商业电影占据了主流市场,拍摄了多部商业大片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其画面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但故事情节却了然无味,虽然票房较高,但口碑较差。
2008年是其另一个转折点,张艺谋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既表现了浓重的五千年辉煌文化,有展现了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全世界展现了一场恢弘的开闭幕式,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成为第五代导演中最知名的一个。
他在艺术上贵在坚持,从抄书开始,认真钻研,事无具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可以说时代造英雄,亦可说英雄托时代,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机会,成就了自己的一片生命晴空。近几年很少有看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有人说他急流勇退,其实不然,他每天依然坚持看多部电影进行学习,每天都会琢磨电影脚本,有些电影脚本会斟酌多年,为的就是有一天能拍出让自己满意,让观众满意的电影来, 期待他接下来的大作。
-
xiao部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14: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