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不如自己所愿时的解决方案|你听了可能会跳起来反驳我,但我真心觉得有效
看了下公号后台的提问。有人说父母总是否定自己,问如何才能让父母改变态度;有人说追男神追了四年无果,问怎么能让对方爱上自己。有人说,下属干活拖拉,沟通多次,收效甚微,问怎样才能让下属上心工作。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当他人表现长久和自己期待不符,令自己痛苦时,该怎么办。
今天要介绍的办法,你听了可能会不信,甚至会跳起来反驳我。但如果你之前试过很多方法都无效,不妨试一下:
假设那个令你失望的人,已经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那你会怎么办。然后把你在此种情况下想到的对策付诸行动。
最早在布琳·布朗所著的《成长到死》一书中看到这个方法时,我如被闪电击中。“对方真的已经做到最好了吗?”
我回顾了过往社交体验,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其实会在“相信对方已做到最好”,和“不相信”之间摇摆。
当我不相信时,我就会期望对方改,并容易因为希望落空而愤恨,“你明明可以做到,但为什么就不能表现得好一点?” 我的部分生活会构筑在“对方会改变”这个设想上,并因为对方没改变,而无限悬置。
而当我相信时,我会停止抱怨,会去找其他解决方法。因为我知道,不能再把自己生活改善的希望放在对方身上了,只能放在自己身上。我会以当下所掌握的信息去做决定,并承担后果,而不是活在对未来的期待中。
我不会说,以上两种信念,哪一个是绝对真相。我觉得,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所相信的真相之中。
我只是更愿意选择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家都已尽力做到最好。
因为当我这样信时,我活得更幸福。我更少怨念他人,也更少自我厌恶。我不会把时间花在等待和埋怨他人上。我会更主动地承担起积极沟通、表达自己需求,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责任。
回到提问者的问题。当下属在工作上拖你后腿时,你如果相信对方已经做到最好了,用布琳·布朗的话说,你往往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应指摘和强迫员工,而是应该承担起,提供帮助、调配岗位或是辞退员工这一更艰难的抉择。”
至于那个“苦追男神不到,如何是好”的提问者,TA潜意识里可能觉得“只要男神和我恋爱,我就能幸福”。
而这个想法背后最大的问题是,把让自己幸福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对方,最该为此事努力的自己反而成了被动者。
但如果相信对方尽力而为了,依然不爱你。你可能会想要做点什么,让生活充实起来,也可能会想拓展社交圈,去认识其他愿意回应你感情的人。
但总之,你不会再把“让我感情幸福”的期待放到对方身上。你会承认对方在这件事上,无法满足你。你得靠自己。
至于问“父母长久打压自己,该怎么办”的那道题,就留给大家来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