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日本·京都篇
去过日本的人千千万,写下的攻略万万千。
所以,我并不打算写一篇攻略。就是来放照片的!
希望你看得轻松尽兴!
PS1:原本没打算去日本,禁不住朋友怂恿,说如果我做团长,他就和我一起去日本。结果我傻乎乎的组了自由行的团,拉了二十来号人,他居然说不去了!!而我骑虎难下,只好忙活着签证、行程等事,成了这一群人的团长。所以,交友要慎重!!!
P:2:渣渣IP6 PLUS拍摄,看个赶脚就好。
Day1 京都
行程:2017年9月1日,上午9点15分,深圳→京都
从成田机场出来,踏上JR,阳光异常明媚,天蓝得像被擦过一遍。
略兴奋的从电车里往外望:哗啦啦,田野过去了,村庄过去了,小镇过去了。
白云的形状略不真实,有些动漫既视感,一秒切换到《你的名字》里那些蓝天白云的场景。




车过兵库县,我想起来,兵库县,不就是古代的播磨国吗?《源氏物语》里的光源氏就是被流放到这里,邂逅了播磨的明石姬。
但看看外面满是积木盒子一般的日式民居,我很快摇头。从古典文学里了解到的那些古日本,只是千百年前的幽影,想要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只能自行脑洞。
京都站到了,拿起爪机,留个纪念。

一位团员妹子的老公是学建筑的。出站时,他被京都车站的穹顶所震慑,让我们先走,自己去看这宏伟的建筑。而我的视线,却被车站外的京都塔所吸引。好大一支烛台……

到达酒店,已是五六点。
室友小哥初到霓虹国,兴奋的打开了笔记本——
Emmm,开始工作……
等他做完事,打算去京都市内转一转时,发现日色已暮,西边的天空被夕照染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
电车轰隆隆的开过,华灯初上。

在京都站附近找出租车,想去老一点的城区,由于不确定名字。一路google,但终无所获。室友小哥的英语不错,抓住一个妹子开始问路,顺便聊了几句,留了联系方式。
等他回来,我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最终,我们打车去了鸭川河边的一片老建筑区。
在弯弯曲曲的小巷里找了很久,最后随便挑了一个店,上了二楼。
可惜临窗的座位都已坐满,我们眼巴巴的看着鸭川河,却不能近距离接触。
当时正玩《阴阳师》,看到鸭川河,于是打开《阴阳师》,登录界面上,晴明、神乐、源博雅、八百比丘尼,在鸭川河的桥上坐着,望着平安京里的秋夜焰火。
我用同样的角度看了看,黑漆漆的,什么也没看到。
已经忘了这一顿饭吃了啥,都是些不好吃也不难吃的料理,只记得最后的价格,大约7500日元。五分饱。


小巷逼仄,人流量不小。不过更多都是天朝同胞,有时还能听出大碴子味。
走了很久,才走出那片古宅区,来到一条小溪边。枫树、樱花树沿着溪流随处可见。
可惜来的是九月,上不沾樱下不着枫,只能靠脑补YY枫叶如火,千樱胜雪的壮景。
溪流十分清澈,在一排排食肆的灯光映照下,波光潋滟。
店里的灯光,把人们的身影勾勒成一张张黑色的剪影。
我们隔溪而望,似乎能闻到烤肉的香气,滋滋滋~




走过一家一蘭拉面,看看时间似乎已近打烊,只好悻悻离去。

走过一个弹着三味弦的卖艺小哥,真酷,远远拍一张。回来却发现小哥的眼神意味深长。

走过一个扮演铜塑的小哥。小哥先是不动,等一群女孩经过,突然动起来,吓了女孩们一跳。
女孩们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小哥似乎被感染,也露出白花花的牙齿大笑。而我更关心他这样笑,脸上的铜粉会不会掉。

Day2:京都
行程:2017年9月2日,三十三间堂→清水寺→八坂神社→花见小路→-建仁寺→锦市场→金阁寺
室友小哥起不了早床,于是我和其他团员一起零零散散的在京都站外的公交站汇合,踏上前往三十三间堂的公交车,开始了一天的走马观花。

A:三十三间堂(上午)
三十三间堂里不准拍照,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
堂内确有千尊等人高的观音像,但由于早就在网上看过了照片,现场看似乎没那么惊艳。但雕像如林,的确够壮观。
厚实中充满了岁月的堂体,给我很大的冲击。这些木制老屋,坚固而古老,居然从几百年前存活到现在。看惯了国内景点那些山寨仿古建筑,再看看别国的古迹保护,真有种不可思议的惊叹。原来真能直接见到几百年前的建筑本体啊。
还以为所有的木质古建筑,都逃不过社会动荡期时的兵燹呢。
而另一个意外之喜,是见到了《阴阳师》中丑佛-两面佛的原型,举着锤子的雷神,和挽着口袋的风神。Emmm,这本尊啊,还真是丑得那么一脉相承呢……





B、清水寺
离开三十三间堂,过马路,在公交站等公交车,搽防晒霜。(饱和度这么高的照片,太阳自然是极狠的。)
清水寺有清水烧,据说是限定,然而我没兴趣。
下了车,走了很长一段上坡路才到清水寺门口。的确有很多卖清水烧的店。
沿途的店铺形形色色,多是租和服、卖旅游纪念品的店,少数几个小小的神道建筑夹杂其间。神明卑躬屈膝的和凡人们争抢着地盘,隐忍低调,心疼三秒。
对了,你们要是从车站上坡,会经过一个叫“冈本”的店哟,要预约。


清水寺山门-仁王门,人头攒动,人海茫茫。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如海里的幻音,此起彼伏,浮浮沉沉。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群韩国大叔大妈,拉着一条大大的横幅合影,异样的喧嚣灿烂,让人忍不住摇头。


山门处是不收费的,一座色彩艳丽的塔,成了众人争相合影的主角。

塔下有为参拜而准备的净手处,似乎用哪只手拿起水瓢,从什么方向开始冲洗都有规矩。但看看大多数人都是热到不行,洗手蹭凉的心情,远大于净心参拜。

清水寺门票并不贵,折合人民币约36元。想想国内那些大庙的价格,真是哔了X了。
寺内的情景,在其他游记和攻略里想不鲜见,就不做赘述。只放几处有记忆点的。

在地主神社这里,有一处石雕,似乎是管姻缘的。人们需要闭着眼,从远处走过去。如果能做到:不走歪并摸到那石雕,就能心想事成,桃花盖顶。
我试了试,似乎不难,但被小伙伴说我离得太近。很有作弊嫌疑。


后来才知道这个地主神社的主祭神是大国主,在全日本的地主神社里都很有名。但我们并没有查攻略,也就走马观花的略过了,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清水寺的坡路下山出园,沿途种着浅紫色的木槿花。木槿花下,脖子上挂着红布的地藏小神像,四处散布,冷眼看着四面八方的人来人去。
山坡上,种满了枫树和樱花树,要是春天或秋天来,想必美到飙泪。
出园途中,意外的看到一座小石塔,居然是明治天皇为曹洞宗太祖常济大师所立。想想曹洞宗自中国发源,却在东瀛光大,真是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C、清水寺周边
下了清水寺,忘了是往二年坂还是三年坂的方向走,一路上,各色店铺,古色古香。晴朗的日头下,旧旧的日式和居,格外清新明丽。
不到三公里的路上,移步成景,拿起手机不能停,一路拍到一个网红甜品店才告一段落。















网红甜品店里,令人难以忘怀的,并不是甜品,而是它的造景。
店内右侧的墙全是木格+玻璃窗,可以十分惬意的往外看,看那狭长庭院里造出的一方小天地。松石流泉,锦鲤斑斓。
人们手机的内存,被这些微小而精致的景观疯狂霸占。有的人一呆就是半天,差点就以为自己也是条锦鲤,要在这方流泉里益寿延年。



吃完甜品,继续上路,沿途穿过八坂神社、以及八坂神社中一大堆小神社。
尽管有名,但走马观花的我们,拍照打卡疾走,也没心情细细研究。
快出八坂神社群时,我在一个小贩处买了一个小吃,样子诱人,但味道凑合。
出了神社,在前往祗园花见小路的路上,我才猛地惊觉:沿途根本没有垃圾桶……也不知那些干净到变态的地面是怎么保持卫生的。
我拿着包装纸无处可扔,只好塞到小包里,一直背回酒店才得以扔掉。
后来听人说,在日本景区,卖了你小吃的摊贩,就需要负责回收小吃带来的垃圾。
所以,靠谱点的做法是:在哪里买小吃,就在哪里解决,然后再把包装纸还给小贩。





D、建仁寺
建仁寺在花间小路的尽头,每个中国游客看到这个名字,都会忍不住念一遍,然后嘴角上扬。
和大多数京都寺庙一样,建仁寺内有精心构筑的庭院。建筑布局颇为讲究,几乎移步成景。而在入口,都需要先买票,再把自己的鞋子脱下,光脚入内。随后就可以在建筑内穿堂过屋,四处游走,赏看庭院美景了。
建筑内和廊檐下的木地板,不惹纤尘,十分洁净
而院落中的地面,多是碎石铺陈,如果要下到庭院中,则需要在进入庭院的入口处穿上特制的木屐,待回来时再将木屐脱下。
寺中建筑多为两面可行的敞轩,午后的穿堂风悄悄吹过,凉爽柔醇,躺在随处铺设的榻榻米上,当身边无有其他有人经过时,真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却不知身在何处的惘思。
刚入寺时,碰到几个韩国女孩子,似是被日本文化所熏染,我只是快速通过,以便她们拍照,她们也对我浅浅鞠躬示意,不得不佩服日本文化的强穿透性。














E、锦市场周边
出了建仁寺,向着锦市场而去,沿途经过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大街小巷。《解忧杂货铺》、《无人知晓》、《菊次郎的夏天》里的那些场景,一一浮上心头。
低低矮矮的和居、整洁的街道、街角的自动售卖机、头顶密而不乱的电线网、锐利饱和的蓝天白云、无处不在的斑马线,都将这种既视感一一堆积起来。成为蝉声中的鲜明画幅。
路过鸭川河时,在桥上发了半天的呆。
鸭川河清清浅浅,河床上卵石遍布。偶有小渚,绿茵可爱。
锦市场并没什么好玩的,但对于吃货和喜欢逛街的人来说,大约是天堂吧。
有小伙伴在这里买了大大的白色蜜桃,好吃到经年不忘。




F、金阁寺
天色尚早,于是和两个小伙伴决定去另一方向的金阁寺。
依然是坐公交车,晃晃悠悠。
车子到站时,会放掉车门一侧的气囊,让车身向站台一侧倾斜,方便乘客无障碍下车。嗯,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途径二条城和晴明神社,但却没时间下车,只能列为第三日要去的地方。
金阁寺的进入通道,依然是碎石铺路,扬尘将鞋子变得越来越脏。
通道两侧,长着高大的古木,遮天蔽日。根部有大片青苔覆盖,阳光进来,照在苍苔上,温暖而梦幻。




入园的门票颇有几分意思,居然制成了符咒的形状和样式,很想夹在指尖,低眉垂首,念一句:qq niu ni ji yo(QQ牛里脊肉)!

入园后,大量的游人拥堵在入口不远处的湖边,对着湖中的洲渚、湖对岸的金阁疯狂自拍。不是你的伞挡住了我的头,就是你的和服闯入了我的构图。
还不如早早离去。

随着人流,绕湖而行,也没心情去探究沿途的殿舍有些什么典故出处,只管咔咔咔。
对,就是这么肤浅。下次去的时候再慢慢细看。


金阁在烈日下金光闪烁,刺目得不敢直视。
阁畔水清松翠,逆光而摄,倒是上佳的景致。可惜没带单反,只能用爪机勉强记录。








路过一个叫“白蛇之塚”的经典,不知是何来历,难道是白娘子从雷峰塔下逃脱,东渡扶桑,安眠在了这里?


出园时,回顾园中远处的山林,发现即便看起来是野山,但实际上那些树木也是经过了修建,用于造景的。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和精细审美。
离开金阁寺,大约四点多,看看时间尚早,决定去二条城看看。
但赶到二条城,已快五点了,二条城即将闭园,不再出售门票了。
只好在门口徘徊两圈,怏怏的过马路,从公交车站坐车回酒店。
等车等了二十多分钟。其间,发现路边用来维系行道树根须不四处乱长的铁栏很有意思,造型虽说不上非常漂亮,但也颇见精细。可见类似的审美,已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回酒店的公交车上,看到了很多京都小朋友的书法、绘画作品,在车内展示,还写上了他们的姓名和学校、班级。嗯,一个流动的展台。
回到京都站附近,夕阳下的京都塔似乎别有一番风情。
两个小伙伴在夕阳的街道上拍着美照,很有街拍大片的感觉。





G、神户牛料理店
回到酒店,玩了会儿游戏,天色全黑,室友小哥回来了。
准备去一家神户牛料理店,昨天已经拜托酒店前台帮忙预定了。吃吃吃!
打车过去,发现日本打车可真贵啊。
找到那家料理店,服务员和厨师都很热情。或许,应该是看到了日元的快速翻飞?
其中一名女服务员是中国人,念书之余,在这家店里做兼职。语言相通,让她帮我们翻译沟通,免去和大厨各自用夹生英语尬聊。
大厨手法不错,双手飞动,在铁板上舞蹈一般。
神户雪花牛被拿上来,给我们看了一眼。红玛瑙的肉色,雪纹的经络,看起来的确品相不错。500g,也不知能切几片。
大厨在翻炒蔬菜、大蒜的当儿,我透过这六楼的落地窗,看到街对面楼上的游戏厅、卖场,灯火通明,各色人等穿梭其间,也不知他们背后的故事如何。
滋滋滋,蚌肉熟了;滋滋滋,海蟹熟了;滋滋滋,雪花牛也熟了。
室友和前一天在车站问路搭讪认识的妹子,用英语聊着,似乎是邀请她来吃喝,但她闺蜜喝醉了酒,不便脱身。
我也不言语,猛吃,哗哗哗、嚓嚓嚓。属于我的那些很快吃完了。
雪花牛的确好吃,明明已经熟透,但依然晶莹剔透、水嫩清甜,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溢,但却一点都不油腻,蘸着岩盐,转一转,送入口中,齿颊流芳。
但郁闷的是,牛肉太少了,总共二十多小块,分到人头就十多块。还没吃过瘾,已然没了。
等到小哥煲完电话粥,我已经开始吃那些卷曲焦香的大蒜片了。
结账时,我吓了一跳,居然要65000日元,约合3800人民币。这样算下来,那一块雪花牛,大约就是一百多块钱了……感受到了真正的肉痛。





下楼,沿着街道溜达,建筑下的小道居然也有红绿灯。
我埋着头疾走,没提防红灯亮起,小哥一把将我拉回。看看旁边,大家都井然有序的等着绿灯亮起,很是羞愧。
时间才九点多。总想找个地方喝喝东西,认识下这座城,和这座城的人。
然鹅,信马由缰的走了很远,街面却越来越黑,人越来越少。不知道走到了哪条支路上。
沿途的店铺纷纷打烊闭门,黑灯瞎火中,我们不甘心放弃,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一条连出租车都没有的小巷中。
一家小酒馆在街边出现,灯光温馨,宾朋满座。我们迟疑的看了半天,疑心是只对本地人开放,终于没进去。

脚走痛了,室友终于不再坚持,走出支路,拦了辆车回到酒店。
来京都的第二天,就这么过去了。
Day3 京都
行程:2017年9月3日,京都→宇治→伏见稻荷大社→二条城→晴明神社→菊乃井
A、宇治
早上起来,从酒店出发,在京都站里买了早餐,走向电车站台。打算去伏见稻荷大社。
站台上,我们和室友小哥都有些迷糊,不知该坐那个方向和班次。
起了一点小争执,他叫我信他,他是Mr·never wrong。好,信他。
然而,坐过了站,下个景点是宇治。
Mr·never wrong毫不尴尬,说反正我们也要去宇治,不如先去宇治,再去稻荷神社。
在宇治下车,出站后,竟然碰到好几个其他团员,遂合流,一起逛吃逛吃。
宇治是宇治抹茶的发源地,有很多特色小店,都和抹茶相关。
一些店门口,都摆放着各种狸猫的小雕塑。在日本文化中,狸猫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小妖怪,不少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沿途有不少日式庭院和茶社,但一些茶社需要预约。
我看中了一座茶社园林里的青松,拍个不停,一位长得很像金士杰的台湾老伯从我的镜头里经过,歉意的向我点头示意,我也回礼。

吃了抹茶冰激凌,入了平等院。

真美,哪怕太阳晒得我冒火,依然咔咔咔拍个不停。
除了园内的园林、建筑,还有一个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店。
在旅游纪念品店里,买了两本关于平等院的建筑画册,以及若干明信片,颇为满足。
离开平等院时,看见一群人在一座小殿前聚拢,听一位中年僧人讲经。
大师戴着眼镜,儒雅和悦,宝相庄严。可惜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出了平等院,原路返回,在街道拐角处右拐,来到一处河畔高地。
河畔的堤埂上有一座雕塑,仔细一看,居然是紫式部大人。

造像的线条柔缓灵动,让古典女性的柔美自冰冷的石头里生出。
几十米外,就是宇治川大桥。我们走上桥,眺望浩浩荡荡的宇治川,以及两岸郁郁苍苍的青山。


滩多浪急的宇治川,不禁让我想起《小森林》中,桥本爱在结尾时跳娱神舞的唱词:浩浩瀚瀚,河川泛滥……


宇治大桥上的桥柱很有特色,据说《旅行青蛙》中有一张图片,就是在这里取景。

回宇治站的路上,和室友去了一家据说非常有名的抹茶食肆。里面全是各种抹茶相关的饮食和小吃、周边。
排了大约半小时的队,终于进入屋内,开始点餐。打开点餐册,还真的全是抹茶相关。
点了一份饭,和一个抹茶凉面。凉丝丝的,略清苦,不好吃,不难吃……

在门口小店里买了一些伴手礼,全是抹茶相关,打算带给朋友们。
离开宇治,回京都方向。
我们站在电车的最后一节车厢,看着旁边飞驰而过的民居,讲着日语平假名与片假名的关系。下一站,是伏见稻荷大社。

B、伏见稻荷大社
这是每个来京都的人,必定打卡的地方,绝对不会错过。
进入景区前,买了一罐葡萄味的啤酒,几口下去,居然微醺。
整个景区,就一个主色调,让记忆被不断强化和夯实:鸟居的朱红色!

稻荷神社里,最多的自然是狐狸雕像。狐狸们嘴里叼着不知是烟斗,还是稻穗,还是镰刀形象的东西。脖子上围着红布,眼神凌厉。

神社中有不少功能性的建筑,如挂满了长绳大铃铛的祈福殿,有巫女神官进行法事表演的神殿。
神官戴着类似阴阳师帽子的冠冕,坐在半透的帘后吟唱祭文,影影绰绰,颇为神秘。





数千座鸟居列队来袭,而每个鸟居的柱头上,都写着:奉纳。这是所有日本神道教神社都能看到的两个字。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敬献娱神。


千鸟居中,人满为患。长长的甬道中,阳光从鸟居缝隙中洒入,将红色、橘红等暖色调无限放大,宛如深处天国晚照之中。
千鸟居真的很长,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大家边走边拍照,就显得更长了。
这些鸟居都是日本企业或百姓捐赠修建,柱头上刻着捐献者的名字和捐献年份。仔细看看,多是平成年间。
山腰有个平台可以祈福,有许多狐狸脸状的祈福绘马,十分可爱。绘马上的狐狸们,个个都是戏精,龇牙咧嘴,全是表情包。

靠山的墙上,堆满了人们敬献的小鸟居,用途不明,应是用于祈福。

走到山腰,已经是三点多钟,因为还要去二条城和晴明神社,我担心时间不够,耍赖不愿上山了。小哥无法,只好自己一人前行上山,我在原地等他。
等他下来,说山上景色无比壮丽,我没有上去一观,简直太遗憾了。
然而,我并不遗憾。


C、二条城
9月2日没看成的二条城,终于在9月3日的下午看到。不过时间也不早了。
进入园中,走的依然是各种碎石道,灰尘颇大。没明白这种碎石道的用意何在。

二条城正式的大门,有个非常富丽浮夸的门头。上面到处印刻着代表日本皇权的菊纹,金碧辉煌。


不过进了殿中,却有些失望。本以为能看到幕府时期的一些陈设,但大多数殿堂都空空荡荡,最多有几座等人高的雕塑,演绎着德川家康与家臣们的种种故事。
殿内屋顶的纹饰很是繁杂富丽,以宝蓝色、翠黛色居多。
绕行大殿完毕,离殿入园。
不得不说,二条城里的园林是真的漂亮,和金阁寺带有半分野趣不同,整个二条城园林的人工痕迹极重。但却丝毫不觉得违和。
园中的湖、河、濠颇有法度。遒劲苍郁的老松大多矮矮低伏,造型极美。



登上城楼一角已经毁弃的天守阁遗址,二条城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座现代城市中,居然能有这么大面积的一片绿野。


快出园时,看到一朵巨大的布制红莲花,花瓣上写满了黑色的汉字,随音乐不断盛放与合拢。没有近看它到底是何功能。但只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不知名港片:白莲教的黄莲圣母招摇过市,巨大的莲花不时盛开。
邪教!

D、晴明神社
这是我此行比较在意的一个景点。因为我在玩《阴阳师》,我要去找晴明大佬加持欧气buff。
晴明神社离二条城并不远,也就两个公交站点的路程。
下了车,远远看见神社白色旗帜上,红色的五芒星,迎风飘展。

略微有点激动,毕竟朝圣嘛。
走进神社,过一条戾桥。日头已然偏西,整个神社笼罩在神秘的光晕中。

进去之后发现,神社并不大,就一个院落。

主殿里面供奉着晴明公神像,但隔着帘子看不太真切。
店门口挂着大铃铛,悬垂着大绳。
排队,偷瞄前面祭拜时行礼的细节,似乎是轻轻合十拍手三次,再垂手行礼。
轮到我了,依样画葫芦的行了礼,摇响了大铃铛,请晴明大佬保佑我欧气满满,把把SSR,回回御魂速度+17。

随后,在神社左边的纪念品店里买了绘马板、一些符咒伴手礼。


在绘马板上写愿望:想要获得下一个SSR-玉藻前!
和一位日本友人祈愿SSR的牌子挂一起,别样有趣。

白上衣,红下裳的巫女小姐姐们,真可爱。

难为了室友小哥,紧赶慢赶的陪我来晴明神社许愿。
许愿完成,出了神社,打车前往小哥定下的一个三星米其林怀石料理店。
司机是一位白发老人,拿着小哥给的地址,对着一个导航仪查了半天,终于确定该怎么走,原来是在清水寺外面。
E、菊乃井
司机大爷并没有将我们直接送入店外,而是在一条巷子前放下了我们,因为再往里面,不准汽车进入了。
夕阳西下,此时的清水寺周边,已经没有游人了。
略有些惨淡的夕照,从街道后方射出,穿过树梢,洒落在街道和房屋上,异样的昏黄。整个古建筑区笼罩在一种神秘幽深的氛围里。

这是一段长长的上坡路,大树阴影下,光着头的地藏青铜像,无言看着行色匆匆的我们。

看看周边古老的民居,让我恍神想起了《姑获鸟之夏》、《世界奇妙物语》里一些闹鬼的老建筑区,还真有些瘆人,赶紧跑路。


问过一个穿和服的女子,我们终于找到了去菊乃井的路。
一段曲径通幽的小路后,一座和风的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屋前是一座幽幽的庭院。

工作人员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和阿姨,但穿戴得体,气度雍容。
跟着一位穿和服的阿姨上了二楼,到了为我们预留的房间。
惊讶的发现,这个房间好大,坐二十个人也绰绰有余,但却只迎来了我们两个人。
这是一间典型的和室。屋内陈设传统而复古。


拉开门窗,屋后是一处小小的山谷庭院。夕阳斜着洒入,照在树上和墙壁上,昏黄静谧。
微风吹来,树影婆娑,颇是清凉。心底再次浮现出那些怪谈物语中的镜头,浮生若梦。

菜单全是英文,大约十几道菜,不是很懂,交给小哥。小哥慢慢的翻着看着。
据说菊乃井的菜单每个月是固定的,所有来这里的人,都只能吃这个菜单上的菜。

料理陆陆续续的上来,间隔时间很长,但每道菜分量又很少。慢慢吃完后,又进入新一轮的等待。
料理都非常精美小巧,装饰华贵用心,但对于日料没什么研究,也称不上美食达人的我来说,也就是不好吃,不难吃的程度。











一瓶清酒很快被我们喝完,百无聊奈的玩着手机,彼此对拍。
两个多小时过去,终于吃完这十几道菜。
下楼付账,却发现一个尴尬的窘状:这个店只接受现金和visa卡,我们的银联卡用不了。
我们被请到一间餐后休息的茶室,吃着餐后茶点,准备付款的事宜。
但我们两的现金加起来也才三万多日元,而这顿饭是52000日元,约3100人民币。

小哥腹胀,厕遁去了。我只好走到门口,穿上鞋,带着银行卡,准备出去取钱。
据说八坂神社那里有个取款机,黑灯瞎火中,英文很一般的我,就这么步行出门,去找ATM机了。(这附近没有出租车,只能步行)
黑漆漆的古建筑区里,我穿行在小巷里,往主干道走。
所幸头天来过清水寺周边,一些小巷是曾经走过的,还记得路。但黑咕隆咚的巷子,还真有点吓人。大约走了十几分钟,终于走出了巷子,来到了大街上。
走到八坂神社门口,没能找到取款机。整个大街上已经人迹寥寥,处处关门闭户,OMG,这才8点多啊……
沿着大街走了很久,找到一家小店,用英语问ATM,店员却指给我一台现金兑换机。我无奈谢过,继续上路。
Google地图显示前方有家罗森便利店,加快脚步走过去。终于在店里找到了ATM机,哎呀,简直像见到了亲爹妈一样!(提醒大家:若是现金不够,便利店将是你的救赎)
回到菊乃井,小哥悠然的品着茶。我无可奈何的叹气。
付账走人,打车回酒店。
路上穿过闹市区,京都塔远远的出现在视线里,坚定而明亮。
两个败家子,微醺着,结束了来到京都的第三天。
最后,令人浮想联翩的是:回到酒店,在床上玩阴阳师,真的强化出了一个➕17速度的御魂,难道拜晴明是真的有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