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让你孩子计算题的正确率,提高50%的方法。
你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成绩下降的最快吗?答案是——暑假!
一个暑假,可以让一个优秀的学生,变成一个弱者。五六十天的时间里,有足够的时间改变一个孩子的习惯。
这里的习惯和作业的正确量有密切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没有好习惯,正确量就是一句空话。
我在教这个班的时候,为提高计算题的正确数量做了一个测试。以前都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算,但是一张试卷中至少有三个左右,因计算题有误而导致扣分。不管怎么讲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相当于是把一块石头扔进了小溪里一样,顶多不过就是当时管用。
后来把作业顺序改了一下,计算题的正确数量真的是马上提高。方法也很简单,把每个计算题现在草稿本上算两篇。再把过程和答案写在试卷上,而在试卷批改过程中,要把草够本收上来看,计算题是不是真的算了两遍。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些不良习惯的发生。
但不是所有事情并不像顺水漂流的船一样,说不定,就会有一场暴风雨把船给吹翻。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按照这种,算两遍的方法去计算。但问题来了,原来一道题只要两分钟,就能完成的。结果却是一道题用了四到五分钟的时间,这显然并不是我想要的。一张80分钟的试卷用了100分钟才完成。好像方法不对呀!
刚尝试的时候,我也很怀疑方法不对。直到尝试到第3张试卷的时候,80分钟的试卷,结果80分钟内完成,计算题的正确率也是提高。而从第4张试卷开始,就有人在60到7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和原来的完成时间差不了多少。
我问了其中一些60分钟完成的孩子。他们说:“开始很不习惯,就像一下子被孙子栓住了手脚一样。用的时间久了,就从原来一个题要四分钟左右,慢慢的缩短到三分钟,再缩短到两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算出这道题”
其实这里的算两遍,在无形之中已经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如果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有结果。
为什么会教孩子算两遍?而不是三遍、五遍。
这里用到了一个技巧很简单一道题,第一次计算的结果是5,第二次的计算结果也是5,那么这个题的答案很明显就是5。而第一次计算的结果是10,第二次计算的结果是8,出现两种不一样的结果的时候,不用你说,孩子肯定会自己主动的去算第3遍。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习惯。
就这样一个小习惯,可以让计算题的正确量马上提高。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题,比如填空、选择、应用题等。这些题都是由最初的计算题组成的。
大家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学习却恰恰相反。学习应该是:进一步,则是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