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辣子的志峰和尚

秦岭山中的农家乐颇多。我常去的一家叫“柿子林”。名字浑然天成,因为此处的确有一大片野生的柿子林。柿子都嫁接过,很甜。
农家乐“柿子林”的老板叫老张,是个三流画家。老张献身了大半辈子艺术后,突然顿悟,丢下笔跑到在秦岭深处寻了块地开农家乐去了。一半是想挣钱给娃娶媳妇,一半是自己贪恋这秦岭山水。
老张是我朋友的朋友。我朋友常带我去老张的柿子林蹭吃蹭喝。老张做的辣子夹锅盔好吃,晒的挂霜柿饼也好吃,比他画得那些翻白眼的美女图好多了。
一来二去,我和老张臭味相投,也成了朋友,就经常带人去蹭饭蹭茶,临走了还要带柿饼。
老张一边给我装柿饼一边狠狠地咬牙,做不舍状:遇人不淑啊,这就是群狼哦。鬼子进村了,连吃带拿,你以为你是国家干部!带风带屁的,咋不把志峰这野和尚也带去呢?
志峰和尚在一旁手忙脚乱地打下手,柿饼上的糖霜染了一手和一袖口。
志峰的的确确是个和尚。是隐居在秦岭的修行者。秦岭号称七十二峪,隐士三千,志峰和尚就是其一。
志峰不是他的法号,是他的俗名。他和老张五百年前是一家,也姓张,全名张志峰。
——志峰,赶紧刮洋芋!
——志峰,端个板凳!
——志峰,豆腐盛出来!
——志峰,志峰,志峰,你死了吗?
任谁一喊志峰,他就应了。大部分时候都是老张在喊。因为老张是“柿子林”的老板,志峰和尚是在这儿打零工的。
一喊,志峰和尚从厨房钻出来,光头,浓眉,蛤蟆嘴,宽宽地披着一件僧衣,脚底下踩着一双黑不溜秋的李宁球鞋。推开厨房的门帘,不正眼看人,用懒洋洋又亮堂堂的东北口音嘟囔:干蛤呀,干蛤呀!
老张眼睛珠子一鼓,骂道:干啥?叫你出来念经呀!
或者:干啥?给你割双眼皮呀!
或者:干啥?给你介绍对象呀!
或者:干啥,干啥?给你戴个马叉!
马叉是啥不知道。是马具或者农具吗?反正不是啥好话吧。
不管怎么骂,志峰和尚都会很受用地深低头颈,难掩娇羞,仿佛是在接受表扬。
老张骂人名堂多,花样百出的,那犀利的眼神,那磅礴的气势,配上那一口霸气的户县土话,比郭德纲的相声还解馋。我有时候觉得柿子林的生意好,不仅仅是因为辣子夹锅盔和挂霜柿饼,主要是可以欣赏到大型真人互动综艺节目——“骂和尚”。
除过端盘子端碗,志峰和尚多半会窝在厨房忙活:刮洋芋皮,敲变蛋的泥壳,撕笋衣,切辣子,打面糊……
老张在屋后的阳坡种了一大片黄花菜和线线辣子。摘黄花菜和辣子也是志峰和尚的活儿。
摘黄花菜时,志峰和尚挽起僧衣袖子,捡没有开花的花苞轻轻一掐,抖抖上面的蚜虫,就可以扔进篮子了。一会功夫就是满满一篮子。
咱们可以脑补下志峰和尚摘黄花菜的动人情景:细竹笼儿斜斜跨,兰花指儿轻轻掐。真好似,蝴蝶翩翩探苞芽,村姑款款来采茶。
摘黄花菜容易,摘辣子就犯难了,因为志峰和尚是色盲。
辣子嘛,都吃过,有红有绿,还有半红半绿的。志峰和尚分不清红辣子和绿辣子啊,所以,每次都要老张给他一个“模范辣子”。
比如说,需要摘红辣子了,老张先要摘一个红辣子交到志峰和尚的手上。志峰和尚紧紧攥住这个红辣子样本,去辣子地里一一对比。
没错,一丝不苟,一个一个地比!那个认真劲儿就像姑娘绣花。比呀,比啊,太阳都下山了,这才勉勉强强摘回一筐红辣椒。不过,真红,找不出一丝半点的绿。
要摘绿辣子,同理。
于是,柿子林就有了另一个大型真人互动综艺节目——“红绿辣子摘摘摘”。
来吃饭的客人大半是熟客,就会故意对辣子地里的志峰和尚喊:志峰,今天摘的是红辣子还是绿辣子?
志峰和尚高高举起手中的“模范辣子”,像革命者高举着胜利的火炬。他高声回应道:大家自己瞧,就是这个眼屎!
志峰和尚把颜色的色发shǎi的音,听上去就像是眼屎。
大家就做恍然大悟状:哦,是红眼屎。
或者:哦,是绿眼屎。
辣子夹锅盔一上桌,我一看红眼屎的辣子和绿眼屎的辣子切碎后混在一起,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就忍不住要骂老张这个驴日的,既然混在一起,还让人家辛辛苦苦分开摘,这不是在消遣人呢嘛!
老张一脸委屈:好我的弟弟哩,不让这货摘辣子就不行嘛!
原来,志峰和尚的“菩提寺”离柿子林不远。算是老张的邻居。老张见志峰和尚没啥吃,饿地像个鬼,就时常多做一些花卷和锅盔给志峰和尚带过去。志峰和尚吃了老张的花卷和锅盔,渐渐就有了些气力,有了人模样了。
周六周日,柿子林的生意最好,志峰和尚就跑来慌手慌脚地打下手。老张提出给他开工资。志峰和尚摆摆手,不要钱,只把客人剩下的饭菜挑干净的不带荤腥的装在一个罐头瓶里欢欢喜喜带回菩提寺去。
一回两回的,老张就默认志峰和尚是他手底下的编外员工了。
本来这也是互惠的好事,但是这志峰和尚有点和常人不一样,用老张的话说就是“神痴鬼颠的,做啥都做不来”。
比如说,端一盘凉拌的灰灰菜给客人,客人在院子的凉棚底下等着呢,志峰和尚走到一半就停住了,客人喊快端过来呀,他就说:不行啊,吹风呢,我怕树叶飘进盘子,我等风停了再过来。
老张就吼:张志峰,一二三,赶紧过来!
比如说,让志峰和尚切腊肉。但见志峰和尚闭着眼睛,提着菜刀,纹丝不动,已经入定。老张问他是做什么怪,他说不忍心,切腊肉他会觉得疼。
老张就又要骂了:我看你拿大剪子绞你的驴蹄子脚趾甲也没见你喊疼啊!
再比如说,刮洋芋皮的时候他就开始念经,什么五蕴皆空,蜘蛛马蜂,嘟嘟囔囔,说个不停。厨房的王姐心脏不好,最听不得这个,说是听了就胸闷,头痛,像孙猴子听了紧箍咒。
炒洋芋丝的小唐见炒锅都冒烟了,洋芋半天刮不出来,就不停地催志峰和尚,还嫌弃他一念经嘴角有白沫,看着恶心。厨房里吵吵嚷嚷,乱成一团。
老张让志峰和尚干脆洗洗手回庙里念经去。志峰和尚端着洋芋盆,歪着光头,就是不去。老张就骂:赶紧避,避,避!
避在陕西话里发霹的音,就是滚蛋的意思。志峰和尚不避,蹲在厨房,口里说一些“不劳不食”的话,赖皮很。
老张灵机一动,拿来个筐子,和颜悦色地说话:志峰乖很,去,摘辣子去。远远地去,慢慢地摘。
志峰和尚喜滋滋地:红辣子还是绿辣子?
于是乎,只要志峰和尚一犯痴,就被发配去摘辣子——远远地去,慢慢地摘。
老张感慨道:一去摘辣子,整个厨房都清净啦。厨房一清净,整个世界都美好啦!
我笑骂道:哄和尚摘辣子,你想得出啊!老张呀老张,日鬼捣棒槌的事情你就做绝了。
志峰和尚凑过来说:蟠桃叔,蟠桃叔,我爱摘辣子,摘辣子好,是修行,是参禅!
鬼知道他如何知道我的网名。莫非蟠桃叔很红?
我:你快不要叫我叔了,我看你比我都老。
志峰和尚皱着粗眉毛,认真道:我才三十一。面老。我是罗汉之相。
我:哈哈哈,对,你就是罗汉。你这个罗汉本事大,上能降龙,下能伏虎,闲了还能摘辣子。
志峰和尚拍手笑:哈哈哈,手摘两把辣子,心藏一段菩提。不辨朱红绿碧,只因眼有琉璃。
哎呦,红萝卜跳辣子,吃出没看出,这和尚还出口成章!我夸他说得好,应该点赞,应该用本本记下来。
老张也笑:哈哈哈,猪尿泡都能吹成避孕套,志峰这野和尚嘴能翻很!哈哈哈,我有空了要画一副《野和尚摘辣子图》,到时把这几句题上去。志峰,你看好不好?
志峰和尚又是深低头颈,难掩娇羞。他挥挥袖子:别,我会骄傲的哇。
有一次是重阳节,我带女儿嫽嫽去柿子林,正好遇到老张他们摘了几大桶的柿子,在院子削柿子皮挂柿饼,忙活地很。
削好的柿子一长串一长串的挂了起来,院子像挂满了节日的彩灯,喜气洋洋的。志峰和尚一边绑柿子一边傻笑。
女儿觉得有意思,在一旁上蹿下跳胡捣乱。我就拍了几张照片配了点文字发到了朋友圈。对,我就是传说中的晒娃狂魔。
文字是:
久在城里住,得闲山中逃。重阳看菊,别忘吃糕,耳畔阵阵有松涛。快活呀,就差手舞足蹈。拿来倚天剑,抽出屠龙刀,将那柿子皮儿削削,绳儿捆捆,一串一串挂林梢。风来了摇摇,雨来了浇浇,蚂蚁爬上来咬咬。只见那,小鸟飞过老树,嫽嫽跑过小桥。
胡写呢。老张看到了,很喜欢,疯狂转发,还举着手机强制性地让柿子林的员工(其实也就五个人,其中有两个还不识字)齐齐瞧了一遍,自然也包括志峰和尚。
别人看了也就看了,志峰和尚看过又发痴了,以后见了我就不叫我蟠桃叔了,叫我蟠老师。
晕,什么老师啊,再说了,我也不姓蟠啊。
原来,志峰和尚是个披着僧衣的文学青年。隐藏地很深啊。后来,他就邀我去菩提寺坐坐,喝喝茶,谈谈文学。
谈文学,我的天,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但是,好奇菩提寺是个啥样子,还是去了。
穿过柿子林,熟透的柿子落了一地,都烂掉了,志峰和尚提醒我仔细脚下,小心滑倒。
走到一棵柿子树下,志峰和尚看见树枝上有几枚软透了的柿子,日光一照,像南红雕琢出来的球,可爱得很。志峰和尚小心翼翼的摘下来,分给我吃。我俩一僧一俗就蹲在树底下吸软柿子玩。
就是在柿子上咬出一小口,顺着小口把柿子的蜜汁稳稳吸出来咽进肚子,最后柿子就剩下薄薄的一层皮了。这不算完,还要顺着小孔轻吐一口气,再把瘪了的柿子吹得饱满如初,这才叫完美呢。
于是乎,我俩一人手心里捧了一个轻飘飘的柿子气球。哈哈哈,真好玩。
吃美了,玩够了,穿过柿子林。再绕过一道溪水就是志峰和尚的菩提寺。
说是寺庙,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土房。陕南山中常见的民居样式,土墙黑瓦,黑瓦上落了白色的鸟粪。墙上用红漆写了一个大大的“佛”字。
院子有块大石头,上面浅浅地刻了“菩提寺”三个字。石头后面是一株粗枝大叶的商陆,结着紫黑的果实。此外还有一些蔬菜,不过是西红柿南瓜之类。
屋檐上挂着玉米棒子。屋檐下有一水缸。水缸上飘着一巨大的葫芦水瓢。进山的驴友可以取水自用。
志峰和尚推开了没有上锁的门,隐约可以看见屋子里有佛龛,有床有桌,还有几个装杂物的化肥袋子。没电,有油灯。里面黑,我就没有进去细瞧。
志峰和尚哼哧哼哧地搬出一个老木根让我在院子里坐了,烧水泡茶,忙乱了一通。
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应该是老张给他的。柿子林招待客人也是这种茶。
喝茶时,他拿出几片通红如血的柿子叶让我瞧,上面有毛笔字。简体字和繁体字混写的。
书法真好。撇是撇,捺是捺,有些拙也有些巧。
仔细一读,是诗哎!可惜我的记性不好,好像有一句是“十万海风吹衣裳”,还有一句是“诗心禅心挂满树”。
落款是“某某年愚僧心虎于狮子林”。
狮子林应该就是柿子林,不知道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心虎应该是他的法名或者法号,听惯了玄慈、圆觉,觉得这个心虎颇怪,也不知道是有啥讲究。
后来和老张说起此事,老张分析“心虎”的出处应该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吧。
我夸他的字和诗很好。可惜咱不懂啊,没法夸得细致具体,就不要说别致典雅了。只能空洞地说“好得很,妙得很”,估计志峰和尚听得不过瘾。抱歉。
那就拉家常吧。一聊,才知道,志峰和尚是东北人,家里是卖种子卖化肥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啦,在县城有房子,有车。有俩姐姐,大姐嫁本地,二姐嫁韩国。
听他说,他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失恋了,不愿意回老家卖化肥,在北京北漂了一阵子。二姐叫他去韩国,他不爱吃泡菜,没去。因为没见过大海,干脆就跑到海南,到景区卖椰子,顺便看泳装美女,三天就晒成了黑人。
有一天,志峰碰见一东北老乡,是个老太太,大眼泡,小个子,一个长串的佛珠在手腕上饶了好几圈。老太太话多,逮着他就猛嗑。唠着唠着,老太太对他说:孩子啊,你有慧根。你别卖椰子了,过海往西走吧,只要心诚,能遇菩萨,对你有大好处。
我:一句话,你就来了?
志峰和尚:说来也怪。老太太一走,我一个椰子也卖不出去了。白送都没有人要。我突然就明白了,老太太不是凡人,是在点化我呢。我头发一剃,打算去少林寺,又学参禅,又学打拳,多好哇。结果少林寺不收。不收就不收,修行靠自己,心里有佛进蓝翔技校都成正果呢。转转悠悠到了这里,一看这山,这气象,好地方啊,有说不出的喜欢。我心想,就是这里了——我到这菩提寺做野和尚也是这几年的事。
我:哈哈哈,少听老张胡说,什么野和尚啊!
志峰和尚:老张哥说得对,就是野和尚,我没皈依证,社会不承认的。
我:和尚不分家的野的,只分真的假的。真正修行的人,谁还要那个狗屁证?我没有“人证”,难道就不是人,是畜生了!
志峰和尚:嗯呐,这话说得通透。
我问他大学时候学的什么专业。
他说是修飞机的。令我没想到,红辣子绿辣子都分不清啊。是我听错了吗?
我:心虎大师,听老张说,你很有才的,还会吹口琴,刻印章。
志峰和尚又是很受用地深低头颈,难掩娇羞。
菩提寺对面山上有一团淡淡的雾气,山谷底下也有,上下呼应,秋风一吹,隐隐在动。山上的杂树或黄或红,很好看。
水阳高速从山间堂堂正正地穿过来,游龙戏凤般有生气,一点都不突兀。
我说:这地方真好。
志峰和尚望着山对面的云气和秋树,面带欢喜,缓缓说了声“阿弥陀佛”,真是个恬淡自然的好和尚啊。
下次去柿子林的时候,志峰和尚送我了两块印章,令我很意外。
一枚刻的是“嫽”,一枚刻的是“辽父”。水准颇高,很有古意。
我女儿小名叫嫽嫽,大名叫杨之了。
“辽父”就有趣味了,我女儿杨之了的名字之了合起来就是一个辽字,辽父就是杨之了爸爸的意思。
章料不是青田石也不是寿山石,一问,是他在溪边捡来一种半风化的石头,自己磨的。
用心了。我很感动。我赶紧让女儿谢谢他。
志峰和尚欢喜道:你要是不嫌弃,我再给你刻。山上有的是石头。
我赶紧摆手:哎呀,不敢太贪心,不敢太贪心。
老张在一旁很鄙视:咦,兄弟,拿柿饼的时候咋就一点都不客气呢!
我得了印章,心里高兴着呢,所以也不在意老张的阴阳怪气。
可惜的是,没有高兴半天呢,印章就丢了。
嗨!只因我女儿非要把印章装到她的口袋,我说我装着,回家了给她印字看,她不依。我只好给了她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搞丢了,结果她到在山上瞎跑了一圈,就顺利圆满地搞丢了。
我老婆也觉得可惜得很。带着孩子在草窝里找了半天,无果。
真对不住志峰和尚,这事也不好意思跟他说,就悄悄的。
后来再去柿子林,给志峰和尚送几把刻刀、几本书和两罐无花果干,还有两盒抹手的凡士林。山上冷,上次见他手上有血口子。
结果志峰和尚不在山上。问老张,老张说:这野和尚,前几天去给他送棉衣送牙膏肥皂,见门上贴了个纸条,说是去华山看朋友去了。北方呼呼的,看不冻死他!
不想志峰和尚还有华山上的朋友。令狐冲?
我也是倒霉,春节后因为腿摔伤,行动不便,静养在家,老张打电话叫我去柿子林玩,我说去不了。
老张:车轱辘跑呢,又不是让你俩腿走呢。高速路多方便的,一个多小时松松地就过来了。来来来,克里马擦。
“克里马擦”是陕西土话,就是“赶紧立刻马上够够够”的意思。有人说是匈奴语在汉语方言里的遗留,有人说是蒙古语在汉语方言里的遗留,说球不清了。
我:唉,拄着拐呢。
老张说:哈哈哈,太好了,太好了,大快人心啊,你好好坐月子吧。
我问志峰和尚回来了没有。
老张:没有,找都没法找,也没个手机。你说会不会是不是从华山上跌下去了?
我心里一慌:不会,不会,没有那么倒霉的。那么大的人了,可能过两天就回来了吧。
老张:唉,这野和尚!
一转眼大半年了。前段时间,西安暑热,带老婆孩子去柿子林避暑。明知道志峰和尚没回来,还是忍不住带着女儿散步到了菩提寺。
院子那株商陆又结果子了,紫黑紫黑的,一串一串沉甸甸地压下来。
远处,雾气罩住山头,风吹不散。山中的高速路玉带一般绕着群山,又绵延去远方。
志峰啊志峰,我们的心虎大师啊,阳坡的辣子红了绿了无人采摘,好可惜,你也应该快回了吧!
-
犀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8 20:31:00
-
mimi1818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7 12:08:06
-
不吭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3 19:08:19
-
茶淀小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20:51:36
-
深山印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01 00:16:40
-
squirre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8:58:05
-
拉格朗没有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0:42:39
-
123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09:54:10
-
西西弗斯芬克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9:34:50
-
九月久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7:52:51
-
励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7:49:53
-
清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7:31:47
-
白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7:22:23
-
玄辂Hyunl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6:52:17
-
宇文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6:46:02
蟠桃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蟠桃叔《苹果园》:淳化的青春爱情故事不过是,当穆桂英遇上了贾宝玉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