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案创作技巧分享(2)
制造对比
强烈的对比会帮助自己做出决定。从根本上来看,人更关注突发情况或状态的改变。这就好比你下班回家,如果有人去过你家,你一定会马上察觉到家中物品的位置的轻微变化;手机震动时你马上会有感觉;黑暗中突然打开了电灯;安静中有响动……
之前和之后的对比。通过产品使用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或者现在和未来的对比,让目标人群更明确地感受文案所表现的卖点。一般来说,产品或服务效果明显,采用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更有说服力。

没有解决方案时和有解决方时的对比。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展示使用文案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前后的对比,体现卖点。一般此方法用在可以解决麻烦、费时费力问题的产品或服务上。如步步高点读机的文案使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讲的是使用点读机之前妈妈要陪伴孩子学习,使用后就再也不必担心了。
你和竞争对手的对比。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自身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做对比,突出自身的优势。这一点的运用,可直接帮助目标人群在众多的产品或服务中进行选择,让人不仅注意到文案所表现的产品或服务的好处,而且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容易记住你的产品或服务。
满足好奇
知觉性好奇。是由新奇的视觉或听觉上的刺激引起的,通过新的刺激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如广告“全新巴黎欧莱雅”,欧莱雅一直都在宣传“全新”。类似的知觉性好奇还有“首创的某某技术”等。
认识性好奇。是由知识上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激发个体提出疑问、寻找答案,最终获得知识。这种好奇就像牛顿由一个掉落的苹果引发“为什么苹果会掉落”的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
人际好奇。主要是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产生的社会性好奇,包括信息缺口好奇,兴趣关联好奇、社会比较好奇。当一个人当前的知识与想要获得的知识存在差距、存在缺口时,就会产生好奇,并去探索新的信息,以弥补信息上的缺口。当事物与自我喜好、自我需求度和关联度相关时,则会产生好奇。人的兴趣、需求却不一样,因此关注点也会有差异。当个体与他人的信息进行比较时,在发现自己某方面信息缺失时会产生剥夺感,从而激发自己了解他人信息的好奇。
新媒体文案如何产生代入感
代入感的定义是什么?代入,是数学中的代换,如A+B=C,当A=1的时候,就是用数字“1”代换到A的位置。而在小说、影视作品甚至游戏中,则指的是相应的受众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感同身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广告文案中也一样,代入感就是把受众带进一个特定的销售或品牌的场景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提问题、用情怀、造悬疑等方法。文案还可以通过数据、细节、客评来体现文案价值。
新媒体文案如何产生信任感
如果一个新的保健品广告文案一直在不断地诉说自己是多么好、多么有用,你会去购买它吗?大部分人会不为所动。显然,作为一个新产品,尤其是保健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首要解决的任务就是信任。所有的商品广告也是一样,人们之所以会掏钱买单的主要原因是广告文案让我觉得是可以信任的。我们可以通过用权威、反权威、用细节、用数据、客户认证、示范效果、说愿望等七个方法写文案可以获取信任感。
新媒体文案的正文架构
新媒体文案新手常会纠结于文采,认为自己文采没那么高、写不好文章。但实际上,新媒体文案对于文采的要求并不高,因为文章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把话写明白、让网友看懂即可。
瀑布式架构,分为瀑布式故事与瀑布式观点。瀑布式故事先点明故事核心要素,按着按照顺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环节分别讲明白。瀑布式观点架构,先提出观点,指出某观点“是什么”,接下来分析“什么”和“怎么办”,逐层推进。
水泵式架构与瀑布式刚好相反—自上而下,先剖析观点或讲故事,最后提炼出文案核心。与瀑布式类似,水泵式架构也分为故事、观点两大类别。
沙漏式结构。沙漏由沙子从玻璃球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来对时间进行测量。而沙漏式结构指的是文章首尾呼应,开头提出核心观点,结尾再次强调或升华观点。
盘点式结构,大多是由作者拟定小标题(盘点对象)并整合而合成的,省去网友“找素材、做总结”的步骤,帮别人节省了时间。因此,盘点类文章是最受网友欢迎的写作架构之一。
并列式架构,由三个以上相互无联系的部分组成,独立性强,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描述。
有兴趣交流的朋友留下你们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