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作者:尚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浩渺”,浩瀚广阔、渺莽辽远,“无极”,无边无垠、无涯无际,“信”,听凭、任由之意。“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前路广阔、前途无量,御风而行、一帆风顺,这句诗是祝福远行的朋友扬帆正高、志向正远,是赞颂驶向的未来运势正好、前景正明。
所以,这句唐诗,看似是在实写某一次的航海旅程,实则是广泛蕴涵了一切人和事的壮阔征程:
对于事业,是“海到无边天作岸”,所以需要驾驭航道疾驰;
对于生活,是“奔流到海不复回”,所以需要珍惜一路舟行;
对于个人,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需要点滴勤奋前进;
对于民族,是“茫茫东海波连天”,所以需要团结共创未来。
而对于文化,更是如此。在历史长河的漫长航道上,哪一种文化能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哪一种文化能来势滔滔、前路昭昭?哪一种文化虽曾遇低谷、却厚积薄发?——“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这句话的格局绝对不小、视野绝对不窄,那是在形容漫漫征途里的发展大势,是敢断言茫茫征程中的历史机遇。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依然鲜活存在的古文明,没有之一。它的汪洋浩瀚、生生不息,有“百川东到海”的广阔包容性,有“浮天沧海远”的强劲生命力。
然而近现代以来,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中华文明落于人后、饱受质疑。其实,对于一种文化来讲,一时遭遇到从外部而来的强有力的刺激,从而需要更加调动起自我更新能力、自我修复机制,这未尝不是必要的发展过程,毕竟,中国文化自古就是一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自新型文化,它有不断向新、求新的能力,它有持久自强、自信的长力。
而且,从社会发展始终秉持着起伏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来看,一种古老文明,在某些阶段走入低谷、暂时退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历史必然。
关键在于,从大势着眼、从大道俯瞰,文化的海洋会日渐枯竭、还是在潮涨潮落中澎湃而歌?中国文化,就正是“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态势。
-
紫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2 0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