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醒于“棺材房”的教育沉思
我的儿子,晚上好!
这时的你已经入睡,而我因与你一起看完“棺材房”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一起看了一个新闻,三张图片。新闻报道了上海人多房屋少,一些老人和贫穷的打工人他们居住在非常小的空间里,过着没有钱没有尊严的日子。图一是一个老爷爷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睡觉。生活用品都在头顶的架子上置放,饭碗盘子都紧张的挤在老爷爷的身边。图二是一个小孩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像楼房一样有好多层的笼子房里。只是他们住的笼子很小,没有一张双人床大,小孩长高一点在里边就站不直身子。图三是一个厕所和厨房的结合体。马桶的傍边是洗菜切菜的地方,马桶对面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物。妈妈切身体会了一下,拉着臭臭,还能“惬意”的抓一把吃的,这个场景着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的起。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图,没敢让你看,我自己偷偷看了。就是“点题”的那张所谓的棺材房。那真不能叫做“房”,只能称做“盒”。真的,就是一个个长方形的盒子摞在一起,一个盒子里只能睡一个人。这个人在盒子里只能是躺着的状态,想象一下他在盒子里躺着吃面包或者是喝水的情景就能明白,生活的境况多么囧。
然,在这之前,这样的居住环境,我竟闻所未闻。不知道不是因为妈妈过的多么富足,而是因为我一直这么贫穷。
在全民讲“陪伴教育”的时代,我迫于种种原因,有幸顺应这种教育理念,陪伴你的整个童年。在此过程中,我竭力为你创造愉快的体验,希望你属于孩提时代,用快乐与幸福灌养你的思想和情感。直至今天,当我们共同看完那么糟糕的生活环境后,你嬉笑那种生活太过搞笑后,我觉的我陪伴你的这些年,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忘记让你体验生活的疾苦。这让我突然开始怀疑快乐教育,我认真的重新审视快乐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提出几个问题问自己:
快乐教育等同于养优教育吗?
我的儿,妈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别的孩子能正常享受到的我不能。每每我和你大舅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孩子吃,玩。也因此,你姥姥从心里对我们有亏欠,所以舍不得我们吃苦。虽然在物质上我们一直很贫穷,但在遇到困难时,你姥姥和你姥爷一手包办,从不让我们碰触。久而久之,我和你大舅都从精神上养就了遇到问题理应撤退的习惯。这个习惯把我们从你姥姥姥爷实际行动中学到的勤于折腾的高品质捣毁的面目全非。成就了现在你面前的这个满脑子奇思怪想,却总是半途而废的妈妈榜样。
在你姥姥看来,她已经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童年快乐了。妈妈无疑也秉承了姥姥的教育方式,习惯把自己的感受弥补到你身上,时时觉得亏欠与你。可快乐教育是这样的吗?
所以,我的儿,也许忍受漫长的等待或是一遍遍擦去留下的汗水,在结果开花的那一刻洋溢开来的快乐才是快乐教育的真谛。
快乐教育就得时时夸奖赞美吗?
教育这个话题太大,认真学习的人却极少。妈妈本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还曾是教育一线的佼佼者。原以为在你的教育上自带优势,不偏不倚。可真的落到实地,并不能坚持所学所感。网络上各种教育信息包着“糖衣”轰炸而来,妈妈还是不自觉的跟随着越走越远。他们说被赞美的孩子性格发展更完善,他们说夸奖孩子得有一套,他们说被夸奖的孩子更有动力习得被夸奖的内容。妈妈毫不犹豫的实践了。
随着你的长大,妈妈发现被夸奖的你在夸奖内容部分停足不前,生怕失去被赞美的资本。却并不知,长大就意味着要抛却过去,重新开始。反倒是那些经常被妈妈哈哈大笑的内容越来越层出不群,惊喜连连。看样子,夸奖并不那么美好。
认真想来,豁然开朗。我本不该把生活塑造的完美无缺。在你期待新玩具时,我应该忍住体验看到你欣喜模样的幸福,留给你体验等待的煎熬,明确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时常回乡下姥姥家,让你体验顶着寒风光着屁股拉臭臭时冻掉屁股的感觉;也应该常在路边摊吃吃地摊小吃,让你体验脚踩着垃圾嘴吃着饭也是生活常态。当你将这种体验铭记于心时,再看到马桶对着饭桌,棺材里睡着活人时,或许心中能升起悲悯,期许,奋发或者是其他积极的有爱的情绪。
儿子,以前妈妈觉的物质虽不济,但精神尚可。现在看来我的精神领域也是一片贫瘠。作为一个生活在瞬息变化万千时代里的人,我的贫瘠限制了你的眼界。在你的童年里,我不曾设置一点点吃苦的体验给你,真是失败。以至于你看完那些个图片,还喜笑颜开,没有一点悲凉的体会。我却真真的想放声大哭。新闻里有一句话“年轻时候没攒够钱的,老了就只能住在笼子里”说的正是妈妈。
我在陪伴你的这些年没有工作,没有养老金。更可怕的是,我居然没趁着这个时机丰富一下自己的学识。这当中“带孩子没时间”“记忆里衰退”“就业环境差”“体力不支”都是我裹足不前的现实理由。当时,这些理由铁板钉钉似的钉住了妈妈,实则是妈妈逃避困难的习惯钉住了妈妈。这则新闻惊醒了妈妈,妈妈应该冲破这些存在的困难,为自己赢得生活的尊严,不做“棺材房”里的等死人。
同时,我想说:儿子,折在不吃苦问题上的妈妈开始绝地反击,也意味着你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快乐无忧,我得让你吃苦!吃苦,不是不尊重你的选择,而是在你的选择上面加一点困难,让你能够处变不惊,享受时坦然,吃苦时亦坦然。
亲爱的儿子,唯失败的教育伤害美好的人生。妈妈不敢确信之前,现在抑或将来在教育上万无一失,只期望你能有体谅的心,自省的意识,在越来越独立的思想中,多做批判分解,去除伤害,用爱补缺。
我用“爱”的名义起誓:不管如何,我不主宰你的人生,将它完完整整的交付与你,那里你是老大,你做主。
这里都是干货,关注思想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