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心 菩提行
清凉心具有三个特点:1.彻底的自我醒觉 2.净化自,从潜意识业力中解脱出来 3.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过现实的生活。清凉心即佛法肯定的“自性净土”生活的真理就是通过清凉心放下虚伪和造作,回归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过自我肯定的生活。
自我评价往往会危害身心健康
事实就是事实,自己只有接纳它才会快乐起来,但无论如何,任何一个人只要她活着,一定有其潜能,由他存在的价值,他必须去实现他那些价值。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好好发挥,把它化作慈悲的功德,了解自己的限制,接纳它,把它当作本质的一部分而予以承担。这样就是不造作,就是无为,无所往,更确切的说就是一种平直心。
不要与别人比较而是成就自己,布施给社会。
生活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千万不可抄袭别人,或者跟别人比较,人只有肯定了自己之后,才可能过实现的生活,才可能有一番作为和成功,你要记住,成功不代表你名利丰收,而是你过上丰足的生活,要为生活而生活。
人不可能离开人群关系,因此人际间的互动情况决定了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品质。醒觉是一个人在人群互动中保持对立,冷静,自由,明智,和喜悦的唯一途径。一个人不能保持醒觉就容易受别人的牵引,受别人的暗示,失去肯定自己的能力,缺乏觉醒的人总是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方向。
众生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别人,当我们了解到别人也是那么尊贵时,便由衷的产生了尊重的态度。人贵在了解,我们了解别人的处境和立场,就能原谅对方,接纳对方。倘若彼此不了解不互相尊重,沟通就有了障碍,就会对别人的言行处处看不惯。
了解别人,接纳别人,可使自己的胸襟豁达,产生智慧。了解别人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这是管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原则。
每一个人都会有错,都会有失误,只有通过宽容才会建立正常的人伦关系,也只有宽容才会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了解别人是善群之道,接纳别人是修福之道,宽容别人是慈悲之道。通过善群,修福,慈悲,才可能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分的发展,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自利利人。研究发现,平时能够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厚道待人的人,他们的精神生活比别人健康,尤其是在受到挫折面对困难时,也比较能克服焦虑和痛苦。能了解别人的苦衷,就能体谅别人对自己的不适,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就能与人和睦相处,能宽容别人的短处,就能伸展自己的胸襟度量。


要明白是非但不能执着于是非,不能以是非之心去度量别人或者责备自己,处处挑剔,看不习惯甚至造成道德强迫症,因此,必须承担是非,放下对是非的挑剔。因此,佛陀提出了空的观念,让空的理体和有的事象同时存在,要我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空间,把种种不如意的事放下,把欲望降低到最少,把成见排除,这样就有了承担,有能力承担是非,在伦理的实践上能任劳任怨任谤,能忍辱而不断保持精进的状态,维系着精神生活的光明面。
干扰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就是妄念,妄念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欲望或者惧怕。
醒觉显然是要一个人能落实他的生活,放下不合理的抱负,把贪婪洗净,如如实实的照自己的本质和因缘去精进的生活

人想要生活的好就必须能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过成功生活的条件,是自由判断和自由思想的保障,

贪婪的人有以下特征:



为了维护自己,避免成为情欲的奴隶,必须学会自我控制。


为了戒除某些旧习气,建立新的行为和美德,首先你必须有虔诚的信仰,通过对佛的正信,每天要忏悔检点自己的习气,净化内心。忏悔必须由衷的流露自己的诚心改过之心,从而发出愿力,引发实践的动机。

生活的成败在于能否自我控制,能自制,则能有好的心理生活空间,能创造好的机缘,能实现自己的因缘潜能,在生活上,事业上,精神生活上可以获得成功。
肯定性是实现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就是佛经上所谓的平直心。平直代表一个人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无论在情感,情绪,和理性判断上都具有相当程度的自觉,并作如实的表达。肯定性使一个人不至于抑制自己的情绪或情感,造成心理生活上的焦虑或者社会适应上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帮我们实现成功的人生。
肯定性有以下几个特质:1.体验真实的情感 2.诚恳的表达意见 3.维持信守的原则 4.开朗的积极性
一个人能够表达意见,肯定自己信守的原则,就是能够自我肯定。人可以淡薄寡欲减少自己的意见,但有了意见,则应慎思而后做出表达,供大家参考,这也是一种布施功德。
平直的人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说话,并不去强迫别人一定按照自己的话去做,这种沟通是平易近人的。平直心就是佛心,它就是生活的常理。





你要做自己的灯,只有依赖自己,不向别人或外力求援的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一个需要别人怜悯的人,永远活在脆弱的神经质里,不容易发展出积极光明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