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特别悲观时你可以做些什么
即使最乐观的人面对未知世界是也会有一丝焦虑不安的,这点是每个人首先了解的。尽管焦虑情绪的发端在心理学界有这诸多解释(理论的事还是请深入读书,再次不赘述),但总体而言,依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这么说,当你面对未知时,内心的那一丝顾虑就是焦虑啦!不过因为一个有着各种生活经验的人,对待未来不可知的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套路,并且能够根据环境进行调整,同时也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甚至改变事物。
现在说回悲观,一般而言悲观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负面的认知态度,如果以独立事件投硬币为例,随机投出正面或背面的概率应各占50%,但悲观主义者如果其投出的结果一旦有一次出现了不期待的结果,大多数会立即调整观点,或者认为投出的结果将会导致后续这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于是在后续的投掷过程中每一次不期待结果的出现都将引发一次负面情绪的加重。最终情绪的结果并不因实际投出的结论而产生相应的情绪。虽然心理学中对悲观态度有相对中性的评价标准,一般认为存在悲观情绪有利于相对全面的考虑后果,避免冒进决策的产生,然而,一般我们提及悲观态度时,都是指过度的悲观从而产生情绪失调、情感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适应困难等现象的发生。
再说到当悲观的态度笼罩着我,我该如何去做这个问题。首先说明,走出悲观实在是特别困难的一个事情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的,悲观主义者看待事物的色调是多因造成的,既有遗传也有环境,如果有人可以告诉你说“我一定能治好抑郁症,化解他的悲观”时,请务必举报他,因为抑郁症患者的悲观理由或者悲观主义者的悲观态度,很可能是大相径庭,虽然抑郁症这个病当诊断条件成立时都写作这三个字,但诱因或者背景可能完全不同,治疗方式有可能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就像前文所说,悲观的态度,和悲观的情绪,不会造成社会适应的问题,然而一旦当事人患有疾病或者特别困难于适应社会时,请务必去专业医院诊疗。家属一定要结合医生的建议,并且配合医生的建议,不可以挑衅甚至激怒患者。
请记住一点,悲观的人很难变乐观,但乐观的人却并不一定不悲观,因此关心那些有着消极心态的人最好做好心理建设,避免被反移情。同时也不要对住院的患者或者中重症回复在家疗养的病人说什么要放下啊之类的鸡汤,因为很多病人眼里的放下可能就是离世啦!甚至可以说对于性格偏爱钻牛角尖的人,你说的每句都是他执着于自己选择的根据。
如果你家里正好有抑郁症患者,其实最好的帮忙方式就是设法让他从事一些他原本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最好能够邀请他来帮你。
最后重申一下几个概念,悲观态度是一种长期的体验,悲观情绪,相对时间短,爆发性强,抑郁症患者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悲观态度,但不是说悲观主义者就一定会的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