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亡女生| 她不是性格脆弱,她只是对公道较真

上后台,看到有读者留言问我对最近甘肃女生跳楼事件,怎么看。
我一直有关注,没写是因为我觉得关于这件事,很多我所想要发表的观点在之前的反性侵文章里都写过了。(比如:林奕含已经离去,而这6个关于性侵的重要真相依然少有人知)
这也是让我觉得悲哀的地方——相似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街市依旧太平”。
但不发声又觉得于心不安,还是写了。
1
根据姑娘手写的控诉信来看,她被班主任吴老师性骚扰后,先找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求助,对方说她解决不了,将这事告诉了段老师。
她原本期待这位段老师能帮她主持公道,向段提出不希望再看到班主任。段原本满口答应,但在问了那个老师是谁之后,就反悔了,说自己办不到,让她换班或者转学。
她很困惑,为什么宁可要她转学而不是换掉那个骚扰她的老师。
之后在她明确拒绝的情况下,段不顾她的意愿,让吴老师去给她道歉。
对于像她这样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人,帮其复原的首要原则是,帮她恢复自主权。
她已经因为被骚扰,而丧失了生活的安全感。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帮她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但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师都在反其道而行之——代替她做决定,不以她感受为重,反而是让她去照顾施暴者的利益,让她体会到了更多的失控感。

后来,心理辅导师还对她说,这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你)又没有受到最大的伤害,是不是小题大作了。
这位心理辅导师不仅没有给她以支持,帮她确认她行为的正当性,反而用自己的感受去否认她的感受,这是对她的二次伤害。
但即便如此,姑娘并没有对学校完全死心。后来,校长找她谈话,她还是去了。
“我以为校长会还我一个公道,可却没有。他只跟我讲了他年少求学的路,并希望我能回到学校上课。”
校长之所以说自己求学经历,大概是想要用自己的例子去激励她好好学习吧。潜台词可能是,我当年求学那么辛苦都过来了,你现在遇到的这点挫折算什么。
对于女孩来说,被老师性骚扰,是被尊重的人在心头插了一刀。只有恶人被处理,公正得到彰显,她心头的这把刀才能被拔下来。
但学校不去拔刀,却要求女孩自己坚强起来。你伤得不重,你可以上学。
真·魔幻现实。
女孩希望通过学校寻求公道的过程,其实是内心伤口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控诉信中,她写:“我不是白痴,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在我一开始想要解决这件事的时候,利用我的善良来糊弄我?”
她转而诉诸法律,她辗转于公安、检察院,最终得到的是来自市检察院的复查决定书“情节显著轻微,不予起诉”。
2
很多人不理解姑娘为什么要自杀,觉得她心理过于脆弱了。
说这话的人对创伤所能对人身心带来的影响了解的太少。
对她这样一个还没有社会经验的青春期少女来说,所遭遇的来自老师的性骚扰,彻底颠覆了她对世界的原有认知。她无法理解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怎么能无耻下流到如此境界。
她的核心信念被猛烈撼动了。
在控诉信中,她写到:“在我自以为干净的地方,我受到自己最尊敬的老师的伤害,连我一直依赖深信不疑的学校都糊弄我,在这个世界上我还敢再相信什么?”
她之后所做的种种,比如告诉父亲、和学校沟通、走司法渠道,都是她在积极自救,希望获得公平,以重建对世界的信任。
但可惜这些努力,都以失望告终。
她的世界也日益分崩离析。她无法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无法相信所处世界的公正性,无法相信自己是安全的。
这对她的心理健康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如果一直身处强烈的恐惧和愤怒之中,始终都处于警戒状态,她的情绪和生理调节能力会因此陷入失常。
在她身上能看到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的症状:整夜失眠、焦虑、恶心,失忆、解离,以及有自残、自杀行为。
我认同心理学家徐凯文写的这句:“在所有的创伤类型中,性创伤是最严重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创伤的受害者都会被同情、支持和帮助,但性创伤的受害者例外。”
3
有人用“愚蠢”点评她的自杀行为,质疑她为什么不去找恶人算账。
“当我不满现有司法时,我可以私力救济,以暴制暴吗?”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但不管那些支持私力救济者如何美化这一行为,从本质上来说,私力救济是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一种抛弃。
在公力救济时,是法律来界定罪刑相适应。而当私立救济时,就变成了个人自由裁量。暴力的程度变得不可知、不可控。
如果大家都抛弃法律,进行私力救济,我们会返回到“我觉得你该死,我拳头也够硬,那你就得死”原始暴力社会。
她一直努力地在制度框架内找解决办法。虽然结果并不她所愿,但她并没有走上以暴制暴的路。她到死都还在希望,这个制度能给她公义。
4
她最后选择自杀,在我看来,不是因为她软弱,而是因为她较真。
在控诉书的最后,她写道,“我只求,给我一个公道。”
她的新闻出来之后,有些人在转发时会说自己也曾遭遇过和她类似的事情,但想到抗争代价之大,就选择放弃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正义是好东西,但如果要冒着折损自己利益的风险去追求,就算了吧。忍气吞声一点,日子也能过得去。虽然想到,那个伤害过自己的恶人还会继续对他人作恶,心里也会有不安。
但在沉默中不安,和发声后所要面临的压力和恐惧之间,很多人选择了不安。
她没有。她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少年。
她站出来要一个公道。宁可玉碎,也不接受妥协和苟且。
她让我相信,在有的人的世界里,正义真的是高于一切的。
她这样的人,当然是少数。
但我觉得,这个世界的正义,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些执拗的就是不容忍罪行、哪怕伤及自身,也要求一个公道的少数人守护起来的。

我还记得之前看《妇女参政论者》中有真实历史背景的一个情节:在1913年6月的叶森德比赛马会上,为了争取女性权益,米丽·戴维森(Emily Davison)只身怀揣男女平等的横幅,冲向了赛马场,自戕于国王乔治五世的马蹄下,重创身亡。她的死促进了英国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法案的通过。
6月26日的新闻告诉我,当地教育局决定,将女生跳楼事件中的涉案老师吴永厚调出教育系统、取消其教师资格。
真希望在天上的女孩能看到这个结果。
5
如果她还活着,很想和她说几句话:
我很想让你相信,“好好活着就是最好的复仇”。
但我也知道,你可能觉得太辛苦了。
很遗憾,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就是有坏人、有蠢人,
但他们真的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他人对你的伤害和背叛,不是你的错。
耻辱属于施暴者和他的帮凶,不属于你。
你能站出来曝光恶人,是很勇敢、正义的举动。
你让他暴露了真实面目,也保护了更多人免受他的伤害。
你做了你所能做到的一切,你无需自责和自我贬低。
你已经很了不起了。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