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英姿一曲红
除了霸王花系列
就只记得她在TVB剧集里一个又一个的古装大妈形象
当时还感叹
一代女打星,最后也落得这般境地
现在才知道
原来,她只是在等待再一次的厚积薄发
原址:http://ent.qq.com/a/20100415/000457.htm
全文:
如果那些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中红极一时的打女明星们拍张合影,次序也许是这样——坐在中间大抵是宝相庄严的杨紫琼;曲身侧坐的是玲珑娇小的李赛凤;笑得最甜美的是前面脸蛋圆圆的胡慧中,有一双大眼身形甚壮的杨丽菁;温婉的梁峥依旧低眉浅笑;然后,大概是旁边角落里的位置,总是一身紫或黑的印象,五官棱角分明,眼神直肆,是有凌洌杀气的女子,那就是惠英红。
狂歌烈马,江湖女侠——
1972年,一个叫惠英红的12岁小女孩第一次登上了香港夜总会的舞台,她的眼神,总有抹不去的风尘沧桑。曾身为满洲贵族子弟的父亲,从未担起对八个儿女的抚养重任,尚在读书的惠英红,只得在夜总会伴舞替年幼的弟妹交学费。70年代经历大萧条后的香港,如同一座妖兽都市,逼仄的贫穷与惊世繁华比邻,更是鱼龙混杂的江湖滩。梅艳芳亦是4岁在夜总会登台,许多神话在那里盛开,滴满殷红的血。后来,惠英红提及梅艳芳是说道,她做天涯歌女,我却是做乞儿、做杂耍,然后做戏子。言语间满是辛酸。
3年后,15岁的惠英红无意中被导演张彻看中,终于脱离苦海。惠英红签入邵氏影业,月薪区区500港元,不及早先舞至赏心悦目处恩客送上的一个大手笔花篮。母亲坚决反对她与邵氏签约,惠英红却说,我觉得拍戏会做大明星,红了一定不止这个数目。她于是请姐姐代为在合约上签名,五年为期。彼时,圈中女星要红,不是靠枕头就是靠拳头。惠英红则选择师从著名动作导演刘家良,习洪拳,她第一部略为人知的戏是由张彻执导的《射雕英雄传》(胡歌版 李亚鹏版 黄日华版),在里面演苦命女穆念慈。很快,一部部古装剧《南少林与北少林》、《乾隆下扬州》、《萧十一郎》、《疯猴》、《生死门》,一年之内惠英红连拍十几部戏,部部是动作片,这当然和邵氏电影的定位有关,对古装扮相颇具英气的惠英红来说更是不错的契机,虽算不上大红大紫,倒也名噪一时。
22岁时,惠英红与刘家良合作出演的喜剧动作片《长辈》将她捧上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宝座,这个惊喜,完全出乎正式演戏并不久的惠英红意料之外,她激动得语无伦次,一连说了几十次谢谢。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现在看来颇为粗糙,当时的组织者又没什么经验,含金量并不太高,但功夫女星获金像奖影后这个纪录,近三十年至今无人能破。
剑气佯狂任平生——
获奖后的惠英红更受关注,片约多得密密麻麻。此时邵氏早已将重心转入电视广播业,电影悄然没落,但80年代末仍是香港电影最为繁华的黄金时期,惠英红与德宝签下的几部“霸王花”系列电影,迅速使她的事业上升至巅峰状态。霸王花系列电影也捧红了包括杨丽菁在内的一大批新动作女星,一时间姹紫嫣红,逐渐淹没了三十岁的惠英红。她性格倔强,一家人又都仰仗她照顾,更不喜欢别人说你只是一个打女。若别人只认同她的打女身份,便觉得是一种贬低。“我拍过很多打片,受了很多伤,我已经用了前半生去出卖劳力,我好厌倦,所以别人说我好打,我绝对不会觉得开心,你说鱼翅好食,我食到怕。”她的刀马旦形象已深入人心,要转型并非易事,惠英红于是将注意力放在赚钱顾家,买车买楼,开店做生意,间或也会出演一些电视电影中的小角色,已非人生重心。
但惠英红始终心有不甘,正如她后来在金马奖颁奖礼上所讲的那样,我不止会打,我也会演。关键时刻,老东家TVB伸出援手,邀她主持一档功夫节目。言谈甚欢时,又顺理成章地订下了剧集片约,于是,就有了《苗翠花》里神经大条的夫人,以及《保护证人组》和《创世纪》,惠英红对演戏的兴趣再次被激起,拍戏至天亮也觉得比在夜店卡拉OK有滋味。
2001年,许鞍华请惠英红在电影《幽灵人间》中一人分饰两角,这部口碑不错的惊悚电影让惠英红渴望已久的转型不再是梦,她因成功扮演被鬼上身的母亲角色获得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提名。之后惠英红出演了《追凶》、《无间道2》以及使她获得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提名的《妖夜回廊》。虽然让她出彩的都是些配角,惠英红并不以为意,她是真正捱过苦的人,因此目标很清晰,亦知道一步一步踏实前行方能立足不败。不管多么奇怪的角色,神经病、鬼上身,只要是能演的剧本,不用再被贴打女标签,惠英红总是来者不拒。
笑看巫山一段云——
她一直都是朝着目标坚定行走的人,从不惧怕,亦不知退缩,她说,我不管是客串或配角,只要角色难演,能显示出我的演技,我就挑这样的角色。
拍何终宇恒的《心魔》,邋遢混沌的母亲角色使惠英红终于修成正果,她获得了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第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又拿到了第四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时隔三十年,沉浮良久的惠英红再度拿到了那份渴盼已久的荣耀。曾有人为她戏份颇重却只拿配角奖感到不值,惠英红却大而化之地对评审道,没有异议,你要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
从刀马旦的飒爽英姿走到惆怅老旦的落英之年,惠英红骨子里依然是纵横江湖的女侠本色。
尽管对“打女”两个字敬而远之,提及往事,惠英红仍会眉飞色舞。当年的壮举她至今记忆犹新,吊一根细细的钢丝,被武指一脚从16楼跳下来,一个镜头四个方向拍,拍出来“漂亮得不得了”。 从没人想到问她怕不怕,似乎任何险阻在她那里都不显得艰难,惠英红亦不提,只是浅浅地道,跌断一条腿卧床3个月,也没有什么亲人可以哭诉。
文隽回想起当年,曾说,那年头,是一个新旧交替、片厂制度与独立制片并存、新浪潮导演与传统大导演相辉映的年代。惠英红,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在男人堆中保持个性,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代表。
红颜弹指老,芳华只是刹那,她憔悴的面容如同一朵独自历经风尘的花。已是近五十岁依然小姑独处,她的强悍吓怕了许多人。对于一个六岁起就站在码头卖香口胶谋生的孩子,大概,没有多少男人敢接近她,亦认为她坚硬到不需要温存。她却时而回忆起,曾有过一个十八九岁的混血水兵,漂亮极了,天天去买她的香口胶。去越南打仗的前晚,他问小女孩“I love you”中文怎样讲,小女孩一字一句地告诉他“我—爱—你。”
“如果有天他回来,一定,要他再讲一次。”
就只记得她在TVB剧集里一个又一个的古装大妈形象
当时还感叹
一代女打星,最后也落得这般境地
现在才知道
原来,她只是在等待再一次的厚积薄发
原址:http://ent.qq.com/a/20100415/000457.htm
全文:
如果那些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中红极一时的打女明星们拍张合影,次序也许是这样——坐在中间大抵是宝相庄严的杨紫琼;曲身侧坐的是玲珑娇小的李赛凤;笑得最甜美的是前面脸蛋圆圆的胡慧中,有一双大眼身形甚壮的杨丽菁;温婉的梁峥依旧低眉浅笑;然后,大概是旁边角落里的位置,总是一身紫或黑的印象,五官棱角分明,眼神直肆,是有凌洌杀气的女子,那就是惠英红。
狂歌烈马,江湖女侠——
1972年,一个叫惠英红的12岁小女孩第一次登上了香港夜总会的舞台,她的眼神,总有抹不去的风尘沧桑。曾身为满洲贵族子弟的父亲,从未担起对八个儿女的抚养重任,尚在读书的惠英红,只得在夜总会伴舞替年幼的弟妹交学费。70年代经历大萧条后的香港,如同一座妖兽都市,逼仄的贫穷与惊世繁华比邻,更是鱼龙混杂的江湖滩。梅艳芳亦是4岁在夜总会登台,许多神话在那里盛开,滴满殷红的血。后来,惠英红提及梅艳芳是说道,她做天涯歌女,我却是做乞儿、做杂耍,然后做戏子。言语间满是辛酸。
3年后,15岁的惠英红无意中被导演张彻看中,终于脱离苦海。惠英红签入邵氏影业,月薪区区500港元,不及早先舞至赏心悦目处恩客送上的一个大手笔花篮。母亲坚决反对她与邵氏签约,惠英红却说,我觉得拍戏会做大明星,红了一定不止这个数目。她于是请姐姐代为在合约上签名,五年为期。彼时,圈中女星要红,不是靠枕头就是靠拳头。惠英红则选择师从著名动作导演刘家良,习洪拳,她第一部略为人知的戏是由张彻执导的《射雕英雄传》(胡歌版 李亚鹏版 黄日华版),在里面演苦命女穆念慈。很快,一部部古装剧《南少林与北少林》、《乾隆下扬州》、《萧十一郎》、《疯猴》、《生死门》,一年之内惠英红连拍十几部戏,部部是动作片,这当然和邵氏电影的定位有关,对古装扮相颇具英气的惠英红来说更是不错的契机,虽算不上大红大紫,倒也名噪一时。
22岁时,惠英红与刘家良合作出演的喜剧动作片《长辈》将她捧上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宝座,这个惊喜,完全出乎正式演戏并不久的惠英红意料之外,她激动得语无伦次,一连说了几十次谢谢。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现在看来颇为粗糙,当时的组织者又没什么经验,含金量并不太高,但功夫女星获金像奖影后这个纪录,近三十年至今无人能破。
剑气佯狂任平生——
获奖后的惠英红更受关注,片约多得密密麻麻。此时邵氏早已将重心转入电视广播业,电影悄然没落,但80年代末仍是香港电影最为繁华的黄金时期,惠英红与德宝签下的几部“霸王花”系列电影,迅速使她的事业上升至巅峰状态。霸王花系列电影也捧红了包括杨丽菁在内的一大批新动作女星,一时间姹紫嫣红,逐渐淹没了三十岁的惠英红。她性格倔强,一家人又都仰仗她照顾,更不喜欢别人说你只是一个打女。若别人只认同她的打女身份,便觉得是一种贬低。“我拍过很多打片,受了很多伤,我已经用了前半生去出卖劳力,我好厌倦,所以别人说我好打,我绝对不会觉得开心,你说鱼翅好食,我食到怕。”她的刀马旦形象已深入人心,要转型并非易事,惠英红于是将注意力放在赚钱顾家,买车买楼,开店做生意,间或也会出演一些电视电影中的小角色,已非人生重心。
但惠英红始终心有不甘,正如她后来在金马奖颁奖礼上所讲的那样,我不止会打,我也会演。关键时刻,老东家TVB伸出援手,邀她主持一档功夫节目。言谈甚欢时,又顺理成章地订下了剧集片约,于是,就有了《苗翠花》里神经大条的夫人,以及《保护证人组》和《创世纪》,惠英红对演戏的兴趣再次被激起,拍戏至天亮也觉得比在夜店卡拉OK有滋味。
2001年,许鞍华请惠英红在电影《幽灵人间》中一人分饰两角,这部口碑不错的惊悚电影让惠英红渴望已久的转型不再是梦,她因成功扮演被鬼上身的母亲角色获得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提名。之后惠英红出演了《追凶》、《无间道2》以及使她获得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提名的《妖夜回廊》。虽然让她出彩的都是些配角,惠英红并不以为意,她是真正捱过苦的人,因此目标很清晰,亦知道一步一步踏实前行方能立足不败。不管多么奇怪的角色,神经病、鬼上身,只要是能演的剧本,不用再被贴打女标签,惠英红总是来者不拒。
笑看巫山一段云——
她一直都是朝着目标坚定行走的人,从不惧怕,亦不知退缩,她说,我不管是客串或配角,只要角色难演,能显示出我的演技,我就挑这样的角色。
拍何终宇恒的《心魔》,邋遢混沌的母亲角色使惠英红终于修成正果,她获得了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第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又拿到了第四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时隔三十年,沉浮良久的惠英红再度拿到了那份渴盼已久的荣耀。曾有人为她戏份颇重却只拿配角奖感到不值,惠英红却大而化之地对评审道,没有异议,你要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
从刀马旦的飒爽英姿走到惆怅老旦的落英之年,惠英红骨子里依然是纵横江湖的女侠本色。
尽管对“打女”两个字敬而远之,提及往事,惠英红仍会眉飞色舞。当年的壮举她至今记忆犹新,吊一根细细的钢丝,被武指一脚从16楼跳下来,一个镜头四个方向拍,拍出来“漂亮得不得了”。 从没人想到问她怕不怕,似乎任何险阻在她那里都不显得艰难,惠英红亦不提,只是浅浅地道,跌断一条腿卧床3个月,也没有什么亲人可以哭诉。
文隽回想起当年,曾说,那年头,是一个新旧交替、片厂制度与独立制片并存、新浪潮导演与传统大导演相辉映的年代。惠英红,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在男人堆中保持个性,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代表。
红颜弹指老,芳华只是刹那,她憔悴的面容如同一朵独自历经风尘的花。已是近五十岁依然小姑独处,她的强悍吓怕了许多人。对于一个六岁起就站在码头卖香口胶谋生的孩子,大概,没有多少男人敢接近她,亦认为她坚硬到不需要温存。她却时而回忆起,曾有过一个十八九岁的混血水兵,漂亮极了,天天去买她的香口胶。去越南打仗的前晚,他问小女孩“I love you”中文怎样讲,小女孩一字一句地告诉他“我—爱—你。”
“如果有天他回来,一定,要他再讲一次。”